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防治法》培训最新版本

《职业病防治法》培训最新版本

《职业病防治法》 培训教材
精品课件
• 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2 年5月1日起施行。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周是该法的 宣传周。
• 职业病防治法分为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 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79条。
精品课件
• 10、职业病人有权按国家规定享受职业病待遇和 工伤社会保险的权利;
• 11、未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职业 病病人,享有用人单位承担医疗和生活保障的权 利;
• 12、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 形的,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有获得健康 检查和按国家规定予以妥善安置的权利;
程; • (3)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
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 (4)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精品课件
• (四)有关组织、社团职责 • 1、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测、评价 (应有资质)
。 • 2、医疗卫生机构:体检、职业病诊断(应有资质)
。 • 3、工会组织 • (1)协助宣教、培训,提出意见、建议,协调督
精品课件
• (四)职业病概念 • 1、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
济组织(简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 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精品课件
• 2、构成职业病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 • (1)患病主体必须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 (3)必须是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职
精品课件
• (2)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 ①一般防护用品:如通常的防护服、鞋、帽、手
套、眼镜、口罩等。 • ②特殊防护用品:如防噪声的耳罩或耳塞,呼吸
防护器(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以及其他专 用或特殊防护用品等。 • ③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 求。
精品课件
• 3、危害告知 • (1)设置公告栏。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
、操作自动化;
精品课件
• (2)作业场所设置特殊防护设备:自动报警装置 、防护安全连锁反应系统和工作信号;
• (3)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用品等; • (4)特殊的监管手段:作业许可、人员资格许可
等。取得许可后方可进行作业,人员方可上岗; • (5)作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自我保护意识,防范
意识; • (6)作业人员应有特殊的防护用品。
素种类、危害程度、防护措施、接害职工情况等 。 • 5、所申报必须属实,不得隐瞒,还要接受卫生行 政部门的监督。
精品课件
• (三)建设项目(新、扩、改建、技改、技引进 项目)管理
•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1)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进行职业病危
害预评价。 • (2)提交预评价报告的责任者是可能产生职业病
促解决问题。
精品课件
• (2)有权: • ①对违法违规侵犯劳动者合法利益的行为要求纠
正,对严重职业危害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建议政 府采取强制性措施; • ②参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 • ③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时,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 危险现场。
•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 护劳动者健康的其它要求。
精品课件
• (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 1、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可能产生国家颁布的职业
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 • 2、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目录》申报。 • 3、向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报。 • 4、申报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规模、职业病危害因
、操作规程、危害事故救援措施和危害因素检测 结果。 • (2)设置警示标识 • ①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应设置警示标识。 • ②警示标识的规格、图形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 • ③警示标识内容包括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及应 急救援措施等。
精品课件
• (3)无论是公告栏或警示标识,均应设置位置固 定、醒目、视线易及、显眼、无遮挡,用中文。
精品课件
• 2、建设项目的“三同时” • (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工
程预算。 • (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包括 试运行)。 • (3)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防护设施设计 要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和职业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档案; •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
评价制度; •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精品课件
• 2、职业病防护 • (1)职业病防护设施 • ①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应有相应的防尘、防毒、
防射线、防噪声等设施; • ②有应急的设施:如报警装置、泄险区、应急撤
离通道、冲洗设备、急救用品等; • ③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精品课件
• 13、职业病人变动工作单位时,有依法保留其职 业病待遇不变的权利;
• 14、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还 依法享有民事赔偿的权利;
• 15、其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益。
精品课件
• (三)劳动者义务: • (1)学习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 (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
精品课件
• (3)培训内容 • ①职业卫生知识; • ②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 ③职业病防护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 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 8、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报告 • 9、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保障
精品课件
• 10、对未成年工、女工的保护 • (1)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 • (2)不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
精品课件
• 2、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健康保护权利; • 3、用人单位违反本法,侵犯劳动者的知情权,劳
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权利; • 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
案复印件的权利; • 5、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有
要求用人单位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 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的权利;
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 (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及相关权益 • 1、本法规定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
业病防治服务;
精品课件
•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精品课件
• 一 总则 • (一)立法目的 • 1、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 2、防治职业病 • 3、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 • 4、促进经济发展
精品课件
•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原则 • 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2、原则: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精品课件
• (三)本法适用范围 • 1、空间效力:我国管辖的领陆、领水、领空,包
精品课件
• 6、孕妇、哺乳期的女工有拒绝对本人、胎儿和婴 儿有危害的作业;
• 7、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其所禁忌的 职业;
• 8、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有享受用 人单位按规定给予适当岗位津贴的权利;
精品课件
• 9、被发现疑似职业病时有被告知的权利,有获得 检查诊断、医学观察由用人单位付费的权利。有 按规定选择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检查诊断和 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的权利,对诊断结论有 异议时有权申请鉴定,对鉴定结论不服时,有申 请再鉴定的权利,鉴定时有参与从专家库中以随 即抽取的方式确定鉴定专家的权利,有提请与用 人单位存在利害关系的专家回避其职业病诊断鉴 定的权利,有按照卫生部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有 关鉴定费的权利;
精品课件
• (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控 制效果评价
• ①该评价应在试运行期间进行。 • ②该评价主要内容 • a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查; •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 • c 职业健康检查; • d评价结论。 • ③该评价报告报送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竣工验收
依据之一。
危害的建设单位。 • (3)预评价报告提交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其于收
到报告30日内作出审核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或 未批准预评价报告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
精品课件
• (4)预防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 ①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
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 ②确定危害类别。 • ③确定职业病防护措施。
精品课件
• (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 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 用。
• 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 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精品课件
• (四)特殊作业管理 • 1、国家对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 2、特殊作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 3、特殊作业管理内容 • (1)作业场所的隔离、生产设备管道化、密闭化
精品课件
• 三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 (一)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和责任 • 1、职业病防治管理 • (1)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
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精品课件
•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
括驻外使领馆,航行于公海或停泊于外国港口的 船舶,以及飞机、海上钻井平台等。但根据两个 基本法,不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 2、对人的效力:凡在中国领域内的一切与职业病 防治活动有关的人及其活动都适用本法,因此这 里所说的人包括自然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不论是中国人、外国人还是无国籍人。 • 3、时间效力:本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