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XXX(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08级物理学200801071293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成像原理上与光学显微镜类似。
它们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作照明束,透射电子显微镜则以电子为照明束。
在光学显微镜中将可见光聚焦成像的玻璃透镜,在电子显微镜中相应的为磁透镜。
由于电子波长极短,同时与物质作用遵从布拉格(Bragg)方程,产生衍射现象,使得透射电镜自身在具有高的像分辨本领的同时兼有结构分析的功能。
关键词:第一聚光镜;第二聚光镜;聚光镜阑;物镜光阑;选择区光阑;中间镜作者简介:XXX(1988-),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0引言:工业多相催化剂是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体系。
长期以来,工业催化剂的制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技艺,而难以从原子分子水平的科学原理方面给出令人信服的形成机制。
为开发更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工业催化剂,通过各种表征技术对催化剂制备中的过程产物及最终产品进行表征是一个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在当前各种现代表征手段中,透射电子显微镜尤其是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在材料的纳米、微米区域进行物相的形貌观察、成分测定和结构分析,可以提供与多相催化的本质有关的大量信息,指导新型工业催化剂的开发。
为什么透射电子显微镜有如此高的分辨率那?本文阐述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定义/组成1.1定义在一个高真空系统中,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穿过被研究的样品,经电子透镜聚焦放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高度放大的物像,还可作摄片记录的一类最常见的电子显微镜称为透射电子显微镜。
[1]1.2组成透射电子显微镜由照明系统、成像系统、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器系统组成。
(如图1)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的作用是提供亮度高、相干性好、束流稳定的照明电子束。
它主要由发射并使电子加速的电子枪和会聚电子束的聚光镜组成。
图1透射电子显微镜结电子显微镜使用的电子源有两类:一类为热电子源,即在加热时产生电子;另一类为场发射源,即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
为了控制由电子源产生的电子束,并将其导人照明系统,须将电子源安装在称为电子枪的特定装置内。
对热电子源和场发射源,电子枪的设计不同。
目前绝大多数透射电镜仍使用热电子发射源。
为改善阴极发射电子的稳定性,通常采用自偏压方法,即在栅极上施加比阴极负几百至近千伏的偏压,限制阴极尖端发射电子的区域。
三极电子枪本身对电子束还有一定聚焦作用。
阴极发射的电子被阳极电位加速,穿过栅极孔,在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在栅极和阳极间会聚为尺寸为d0的交叉点。
样品上需要照明的区域大小与放大倍数有关。
放大倍数愈高,照明区域愈小,相应地要求以更细的电子束照明样品。
由电子枪直接发射出的电子束的束斑尺寸较大,相干性也较差。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电子,获得亮度高、相干性好的照明电子束以满足透射电镜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需要,由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还需要进一步会聚,提供束斑尺寸不同、近似平行的照明束。
这个任务通常由两个被叫做聚光镜的电磁透镜完成。
第一聚光镜通常保持不变,其作用是将电子枪的交叉点成一缩小的像,使其尺寸缩小一个数量级以上。
照明电子束的束斑尺寸及相干性的调整是通过改变第二聚光镜的激磁电流和第二聚光镜光栏孔径实现的。
为获得尽可能平行的电子束,通常要适当地减弱第二聚光镜的激磁电流。
例如拍摄衍射谱时,总是要适当减弱第二聚光镜的激磁电流,以使衍射斑更为明锐。
采用小孔径聚光镜光栏,可降低电子束的会聚角度,即增强其相干性或平行度,但同时却使得电子束流减小,图像亮度降低。
通过第一聚光镜、第二聚光镜可获得直径几个肿的近似平行电子束,相应的放大倍数范围为几千至十万倍。
此外,在照明系统中还安装有束倾斜装置,可以很方便地使电子束在2~3度的范围内倾斜,以便以某些特定的倾斜角度照明样品[例如以后将要提到的中心暗场成像时要将照明束(入射束)倾斜,使一个特定的衍射束平行于光轴]。
3成像系统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系统由物镜、中间镜(1、2个)和投影镜(1、2个)组成。
成像系统的两个基本操作是将衍射花样或图像投影到荧光屏上。
照明系统提供了一束相干性很好的照明电子束,这些电子穿越样品后便携带样品的结构信息,沿各自不同的方向传播(比如,当存在满足布拉格方程的晶面组时,可能在与入射束交成2q角的方向上产生衍射束)。
物镜将来自样品不同部位、传播方向相同的电子在其背焦面上会聚为一个斑点,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电子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斑点,其中散射角为零的直射束被会聚于物镜的焦点,形成中心斑点。
这样,在物镜的背焦面上便形成了衍射花样。
而在物镜的像平面上,这些电子束重新组合相干成像。
通过调整中间镜的透镜电流,使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的背焦面重合,可在荧光屏上得到衍射花样。
若使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的像平面重合则得到显微像。
通过两个中间镜相互配合,可实现在较大范围内调整相机长度和放大倍数。
由衍射状态变换到成像状态,是通过改变中间镜的激磁强度(即改变其焦距)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物镜和投影镜的焦距不变,中间镜以上的光路保持恒定。
通常为了便于图像聚焦,物镜的焦距只需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从上述成像原理可以看出,物镜提供了第一幅衍射花样和第一幅显微像。
物镜所产生的任何缺陷都将被随后的中间镜和投影镜接力放大。
可见,透射电镜分辨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镜,它在透射电镜成像系统中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
为获得高分辨本领,通常采用强激磁、短焦距物镜。
中间镜属长焦距弱激磁透镜。
投影镜与物镜一样属强激磁透镜,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景深和焦长。
这使得在改变中间镜电流以改变放大倍数时,无须调整投影镜电流,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同时容易保证在离开荧光屏平面(投影镜像平面)一定距离处放置的感光片上所成的图像与荧光屏上的相同。
4记录系统[2]4.1观察室透射电镜的最终成像结果,显现在观察室内的荧光屏上,观察室处于投影镜下,空间较大,开有1~3个铅玻璃窗,可供操作者从外部观察分析用。
对铅玻璃的要求是既有良好的透光特性,又能阻断X线散射和其他有害射线的逸出,还要能可靠地耐受极高的压力差以隔离真空。
由于电子束的成像波长太短,不能被人的眼睛直接观察,电镜中采用了涂有荧光物质的荧光屏板把接收到的电子影像转换成可见光的影像。
观察者需要在荧光屏上对电子显微影像进行选区和聚焦等调整与观察分析,这要求荧光屏的发光效率高,光谱和余辉适当,分辨力好。
目前多采用能发黄绿色光的硫化锌-镉类荧光粉做为涂布材料,直径约在15~20cm。
荧光屏的中心部分为一直径约10cm的圆形活动荧光屏板,平放时与外周荧屏吻合,可以进行大面积观察。
使用外部操纵手柄可将活动荧屏拉起,斜放在45°角位置,此时可用电镜置配的双目放大镜,在观察室外部通过玻璃窗来精确聚焦或细致分析影像结构;而活动荧光屏完全直立竖起时能让电子影像通过,照射在下面的感光胶片上进行曝光。
4.2照相室在观察中电子束长时间轰击生物医学样品标本,必会使样品污染或损伤。
所以对有诊断分析价值的区域,若想长久地观察分析和反复使用电镜成像结果,应该尽快把它保留下来,将因为电子束轰击生物医学样品造成的污染或损伤降低到最小。
此外,荧光屏上的粉质颗粒的解像力还不够高,尚不能充分反映出电镜成像的分辨本领。
将影像记录存储在胶片上便解决了这些问题。
照相室处在镜筒的最下部,内有送片盒(用于储存未曝光底片)和接收盒(用于收存已曝光底片)及一套胶片传输机构。
电镜生产的厂家、机型不同,片盒的储片数目也不相同,一般在20~50片/盒左右,底片尺寸日本多采用82.5mm×118mm,美国常用82.5mm×101.6mm,而欧州则用90mm×120mm。
每张底片都由特制的一个不锈钢底片夹夹持,叠放在片盒内。
工作时由输片机构相继有序地推放底片夹到荧光屏下方电子束成像的位置上。
曝光控制有手控和自控两种方法,快门启动装置通常并联在活动荧光屏板的扳手柄上。
电子束流的大小可由探测器检测,给操作者以曝光指示;或者应用全自动曝光模式由计算机控制,按程序选择曝光亮度和最佳曝光时间完成影像的拍摄记录。
现代电镜都可以在底片上打印出每张照片拍摄时的工作参数,如:加速电压值、放大率、微米标尺、简要文字说明、成像日期、底片序列号及操作者注解等备查的记录参数。
观察室与照相室之间有真空隔离阀。
以便在更换底片时,只打开照相室而不影响整个镜筒的真空。
4.3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电镜的操作面板上的CRT显示器主要用于电镜总体工作状态的显示、操作键盘的输入内容显示、计算机与操作者之间的人机对话交流提示以及电镜维修调整过程中的程序提示、故障警示等。
5真空系统电镜镜筒内的电子束通道对真空度要求很高,电镜工作必须保持在10-3~10-4Pa以上的真空度(高性能的电镜对真空度的要求更达10-7Pa以上),因为镜筒中的残留气体分子如果与高速电子碰撞,就会产生电离放电和散射电子,从而引起电子束不稳定,增加像差,污染样品,并且残留气体将加速高热灯丝的氧化,缩短灯丝寿命。
获得高真空是由各种真空泵来共同配合抽取的。
5.1机械泵(旋转泵)机械泵因在其他场合使用非常广泛而比较常见,它工作时是靠泵体内的旋转叶轮刮片将空气吸入、压缩、排放到外界的。
机械泵的抽气速度每分钟仅为160L左右,工作能力也只能达到0.1~0.01Pa,远不能满足电镜镜筒对真空度的要求,所以机械泵只做为真空系统的前级泵来使用。
5.2油扩散泵扩散泵的实物外形和内部结构见图4-23。
它的工作原理是用电炉将特种扩散泵油加热至蒸汽状态,高温油蒸汽膨涨向上升起,靠油蒸汽吸附电镜镜体内的气体,从喷嘴朝着扩散泵内壁射出,在环绕扩散泵外壁的冷却水的强制降温下,油蒸汽冷却成液体时析出气体排至泵外,由机械泵抽走气体,油蒸汽冷却成液体后靠重力回落到加热电炉上的油槽里循环使用,见图4-23(c)。
扩散泵的抽气速度很快,约为每秒钟570L左右,工作能力也较强,可达10-3~10-4Pa。
但它只能在气体分子较稀薄时使用,这是由于氧气成分较多时易使高温油蒸气燃烧,所以扩散泵通常与机械泵串联使用,在机械泵将镜筒真空度抽到一定程度时,才启动扩散泵。
近年来电镜厂商在制作中为实现超高压、超高分辨率,必须满足超高真空度的要求,为此在电镜的真空系统中又推出了离子泵和涡轮分子泵,把它们与前述的机械泵和油扩散泵联用可以达到10-7Pa的超高真空度水平。
5.3真空阀、真空规真空阀是用于启闭真空通道各部分的关卡,使各部分能独立放气、抽空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真空度。
真空规用于镜筒各部位真空度的检测,向真空表和真空控制电路提供信号,根据检测目标的真空度不同,真空规分为“皮拉尼规”和“潘宁规”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