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风病人的护理医学PPT课件
中风病人的护理医学PPT课件
.
中风的并发症
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 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 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 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 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 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 留。 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 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 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 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 中毒。 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 . 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 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
肺部感染 脑部病报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 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 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 褥疮 急性消化道出血 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 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中枢性呼吸困难 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 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 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 中枢性呃逆 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 . 病情严重的征象。
饮食护理
中风病人康复期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 膳食为主。 1、应限制动物脂肪,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 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 物油,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 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 动脉硬化目的。 2、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 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3、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出血,钾、镁对血管 有保护作用。 4、可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 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第五,每日食盐在 6g以下为宜,因食盐摄入过多,可增 . 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使血 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
有研究表示,熬夜酗酒可致脑卒中年轻化。 年龄在35岁~55岁之间,家族有高血压遗传史、 体型肥胖以及长期抽烟者、以及缺少运动和心 理压力较大者,都属于心脑血管的高危人群。 吸烟酗酒、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过度熬夜 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也导致了“青年卒中”的发 病率不断增高。
.
中风的临床表现
1、 感觉障碍: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口唇、面舌,肢体麻 木, 耳鸡、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2、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反复发作或加 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3、 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各种运动障碍:四肢一侧无力,或 活 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 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 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 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 4、 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 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 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 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
中风前兆
很多人认为,中风发作来无踪,使人措手不及,无法 预防,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在中风发生前的2周 左右,中风发作有一些前兆。 它主要有以下症状: 1.脸部、手臂或腿部麻木,尤其是身体单侧。 2.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 3.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呈持续性。 4.单眼或双眼视力出现问题,看不清物体。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维持室温 18~22摄氏度,湿度50~60%。偏瘫病人患肢 感觉障碍、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特别要注 意安全,必要时加床档,患者入厕、 进食、 洗漱等需专人陪护,以防跌伤。
.
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
勤洗会阴部、勤换内裤。 女病人行会阴冲洗 每天2 次。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尿道口消 毒每天2次,保持尿管外端的清洁。
.
中风的诱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 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 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 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
中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 的原因,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 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 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中风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 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 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而发生了中风。
.
什么是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主要是指 供应脑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 血管堵塞、狭窄或破裂,造成部分 脑组织的损害。中风分为血栓性中 风 、梗塞性中风。 中风具有发病急、来势凶的特点。 中风病分三期:急性期——发病后 两周内,恢复期——发病在两周或 一月以上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 —发病在半年以上。
.
预防并发症
做好呼吸道护理,嘱患者每2~4h做几次 深呼吸,帮助患者行胸、背叩击。教给病人 有效的咳 嗽方法。保证足够的液体入量。遵 医嘱予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行超声雾化或 蒸汽吸入。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次,根据唾液 不同的ph值选用杀菌、抑菌、促进组织修复 的漱口液,保证口腔清洁、湿润、在20h内发生褥疮护理上 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抹洗、勤按摩、 勤整理、勤更换。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1 次,以海绵垫、气垫架空隆突处,必要时睡 气垫床。便盆应无破损,边上撒滑石粉或痱 子粉。 翻身动作应轻柔,避免 拖、拉、推,不宜翻 身者可抬高床脚30~40度。每隔1~2h用约 10cm厚的软枕垫于患者腰骶部, 增加局部的 通透性,减轻受压部压力。手可伸向背部轻 . 轻按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