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污染和节约资源管理程序

预防污染和节约资源管理程序

预防污染和节约资源管理程序
(RBA6.0/SA8000-2014)
1.0目的
进一步加强公司环境保护管理,预防废物污染,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2.0定义
2.1污染指各车间、部门的废物污染。

2.2能源: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电、汽油、柴油等,包括生产管理活动中需消耗的自制能源和购入能源。

2.3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水资源、办公用品等,包括生产、管理活动中需消耗的纸张,笔、其它用料等。

3.0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运作的全过程。

4.0职责
4.1 行政部负责环境保护污染预防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协助管理。

4.2工程部部负责对公司内能源和资源的计划使用,监督、统计进行总体的管理,同时负责统计全厂各部门的能源消耗情况。

负责施工现场节约能源的管理,负责制订节约能源的技术方案。

4.3各相关部门配合行政部、工程部工作,具体落实各项措施、方案。

5.0内容
5.1预防污染工作原则
5.1.1预防废物污染,实行预防为主、严格管理、安全第一以及减少产生量、充分合理利用和有害废物无害化处置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5.1.2各车间、各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废物污染预防工作。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预防、控制和减少废物污染,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5.1.3公司行政部对各车间废物污染预防等环保工作进行统一指导、监督和考核,其它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废物污染预防等环保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5.2预防污染的管理规定
5.2.1公司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单位,都必须在查清污染源和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减少排污,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5.2.2对现有设备工艺,要严格管理,消除或减少跑、冒、滴、漏,加强管理,取得环境效益。

5.2.3对可回收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达到废物资源化。

对浓度高的废酸、废碱或有机溶剂,要努力回收,循环利用或经处理另做它用。

5.2.4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必须把预防污染改善环境作为重要目标,所选技术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排放废物少的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的原料和催化剂;新项目投产后,各项环境指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5.2.5对有毒有害物品使用、运输、贮存等设备装置,设备部和使用部门应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规程,造成环境污染的要追究其责任。

5.2.6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

确定污染事故容易发生的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非
正常工况下的处理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5.2.7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5.2.7.1新建、扩建、改造项目都必须严履行环保部门的各项审批制度。

5.2.7.2新建、扩建、改造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2.7.3生产中改变原材料,辅助材料或代用材料可能造成污染物增高时,必须报行政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5.3污染预防的监督管理
5.3.1公司要做好环保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环保设施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有关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预防污染设施工艺流程及原理,要有应对突发事故处理能力。

5.3.2公司定期对高管、中层管理干部进行环境保护专业培训,并将环保培训纳入职工培训计划中。

操作工人上岗前须经过培训,在岗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5.3.3相关车间若违反本办法规定,环境保护设施没有运转或不正常运转,由公司行政部责令其限期纠正。

预期不纠正者,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5.3.4行政部及相关职能部室有权对各车间存在的环保隐患提出整改,提出的口头整改的,车间需立即进行整改,下达书面整改通知的,需在整改期限进行整改,否则,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5.3.5排放污染物超过应执行标准的,或者超过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相关部室及车间应及时治理,同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情况严重的,将采取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等措施,消除污染。

5.3.6由于车间不按照规定执行,造成污染事故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