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控专业反事故技术措施

热控专业反事故技术措施

目录1 措施目的 (1)2 系统概述 (1)3 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1)4 质量控制点 (2)5 反事故技术措施 (2)6 危险点(源)分析及控制措施 (5)7 调试工地安全生产的工作要点 (9)8 组织措施 (10)xxxx工程1号机组调试热控专业反事故技术措施1 措施目的按照XXX公司与XX公司所签订的调试合同,对新安装的1号机组及公用热工控制系统进行调整试验,为保证热控专业调试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写此反事故技术措施。

2系统概述2.1 主机概述锅炉概述。

汽轮机概述2.2 控制系统概述热控系统主要是分散控制系统(DCS)和PLC。

DCS系统主要包括DAS(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MCS(模拟量控制系统)、SCS(辅机顺序控制系统)、FSS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ECS(电气顺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厂用电源及发变组控制),SCR(催化还原脱硝控制系统)等。

主机DCS系统概述DEH(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ETS(汽机跳闸保护系统)、MEH(给水泵小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METS(小汽机跳闸保护系统)概述,汽机TSI、小汽机TSI概述。

机组公用系统包括循环水、空压机站、除渣系统公用部分、电气公用部分,均纳入DCS公用系统,可由两台单元机组DCS操作员站进行监控,并设置相互操作闭锁。

辅助系统和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分水、灰、煤三类概述1号机组锅炉吹灰系统由湖北戴蒙德公司提供,采用PLC控制,可实现与主机DCS实时通讯,在PLC上位机及DCS操作员站上均可进行吹灰程控操作。

机组设计了厂级SIS网络,该网络属于面向生产和技术管理的中间生产管理层,连接控制操作层(如DCS)和经营管理层(MIS),具有全厂各生产系统实时信息显示、性能计算和经济性分析等很多功能。

3 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3.1《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3.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五部分热工自动化)(DL/T5190.5-2004)3.3 《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3.4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655-2006)3.5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656-2006)3.6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657-2006)3.7 《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658-2006)3.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659-2006)3.9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3.1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强制性条文3.11 GB/T19001-2008 idt: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12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3.13 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指南》3.14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6-2007)4 质量控制点4.1 DCS系统首次受电及软件恢复。

4.2 第一次点火吹管。

4.3 第一次冲转、并网。

4.4 机组168小时试运。

5 反事故技术措施5.1 DCS首次受电注意事项5.1.1 系统电源设计应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应小于5ms (应保证控制器不能初始化)。

5.1.2 电源电压正常,包括交流供电电压和机柜内部的直流工作电压均符合厂家的要求,不能超过设计值的±10%。

5.1.3 系统电源故障应在控制室内设立独立于DCS之外的声光报警。

5.1.4 DCS系统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否则禁止送电。

5.1.5DCS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所有进入DCS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且在机柜侧单端接地。

5.1.6仔细检查接线,防止接线错误。

防止将强电信号接入弱电信号处理模件。

5.1.7在摇测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的绝缘电阻时,应将电缆从端子上解下,以免击穿半导体元件。

5.2 DCS硬件维护、检修注意事项5.2.1 为防止损坏模件,必须保证电子设备间和机房适当的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持室内清洁。

5.2.2 在插入模件前注意检查其对应的外部接线,防止强电信号窜入。

5.2.3 例行检查时,不得随意改动设置,必需改动设置时,必须做好记录,并在有专人监护下进行。

5.2.4 更换模件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确保更换后模件的型号、硬件网络地址、卡件类型、芯片版本与更换前相一致。

5.3 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5.3.1 规范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加强对密码权限的管理。

5.3.2 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

5.3.3 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行备份。

5.3.4 非调试人员严禁在EWS上进行任何操作。

5.3.5 严禁未经测试确认的各种软件下载到DCS系统(包括工程师站)使用。

5.3.6 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DCS系统防病毒措施,避免病毒进入DCS,导致系统故障或瘫痪。

5.3.7 软盘和其它移动存储设备必须做到专盘专用,禁止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和其它移动存储设备拷贝软件。

如果必须使用,要先格式化。

5.4 DCS事故处理注意事项5.4.1 部份操作员站出现故障,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视任务(此时应停止重大操作),马上通知热工技术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若故障无法排除,则应根据当时机组运行状况酌情处理。

5.4.2 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所有上位机“黑屏”或“死机”时),应立即停机、停炉。

5.4.3 辅机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切至后备手动方式运行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辅机退出运行。

5.4.4 调节回路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应将自动切至手动方式维持运行,同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并根据处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5 热工保护系统5.5.1 对保护定值进行修改或调整,应经调试总指挥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做好记录。

5.5.2 对保护投入和退出,应经值长的同意方可进行,重要保护投入和退出,还需经调试总指挥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做好记录,请值长签字认可。

5.5.3 对保护装置的故障进行处理,应开具工作票,经调试总指挥批准后迅速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5.5.4 锅炉炉膛压力、全炉膛灭火、锅炉给水流量低和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等重要保护在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其他保护装置被迫退出运行的,必须在24小时内恢复,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处理。

5.5.5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取压装置、压力开关、传感器、火焰检测器及冷却风系统等外围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

5.5.6 油枪点火试验时,必须先检查手动油角阀、油跳闸阀、燃油调节阀是否全部关闭,确认完全关闭并保证炉膛内无人工作后,才能进行油枪点火试验。

5.5.7 炉膛附近的燃油平台、油管阀门和油枪等处要准备足够的灭火设备,防止油泄漏起火。

5.5.8 在油枪和火检探头附近工作时,要防止漏油、漏汽和漏粉。

通过看火孔看火时要防止火焰外窜。

5.5.9 汽机紧急跳闸系统(ETS)和汽机监视仪表的取压装置、压力开关、传感器、等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校验周期内。

5.5.10 炉、机、电大联锁试验必须在每次机组启动前正向、反向各进行一次试验。

5.5.11 进行DEH静调及ETS静态试验时,机头必须有人监护,严防伤人。

5.6 热工自动调节系统5.6.1 密切注意机组工况,投入自动前应与运行人员取得联系,在运行许可后试投自动。

尤其是初次投运的自动调节系统,运行人员与热工人员必须密切配合,随时沟通情况。

5.6.2 投燃烧自动时,随时检查磨煤机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堵粉等情况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工况,应立即切为手动处理。

5.6.3 在左、右蒸汽温度出现偏差过大或异常情况时,汽温调节装置应由自动切到手动,此时由运行人员将汽温调整到正常范围待故障消除后方可重新试投自动。

5.6.4 在投风量(送风、引风、一次风)自动时,若出现燃烧不稳和工况变化大或其它异常工况时,应切至手动。

初次投运时,要考虑对调节范围进行限幅。

6危险点(源)分析及控制措施进行热控专业调试的危险点分析,制定预控主要是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其主要的危险点和控制措施有:6.1 危险点:DCS电源操作及拆线短线操作。

危害结果:人身触电。

控制措施:使用有效可靠的试电笔,螺丝刀的裸露金属部分要用绝缘胶布包好;接线解线都要认真用试电笔和万用表进行电压测量;尽可能避免接触电缆金属部分;穿绝缘工作鞋。

6.2 危险点:就地信号的检查与对线。

危害结果:人身伤害、信号通道损坏。

控制措施:变送器对线时,应避免直接将线短接,以防烧坏通道;查线前用万用表测量电压,防止强电窜入;现场作业尽量两人同行,防止高空落物、高空坠落等意外情况。

6.3 危险点:高温、高压、金属探伤等。

危害结果:烧伤、烫伤、放射性伤害等。

控制措施:高危险处现场作业时,要有专门监护人在场;必要时穿好专门的防护工作服和工作手套;避开金属探伤等射线作业。

6.4危险点:强电窜入DCS。

危害结果:烧坏模件,甚至发生“火烧联营”事故。

控制措施:把好设计关,防止将强电信号接入处理弱电信号模件;在摇测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的绝缘电阻时,应将电缆从端子上解下,以免击穿半导体元件;仔细检查接线,防止接线错误。

6.5 危险点:模件插拔。

危害结果:损坏模件。

控制措施:在插入模件前注意检查其对应的外部接线,防止强电信号窜入;插拔模件时戴防静电手镯。

6.6 危险点:DCS系统火灾。

危害结果:烧坏模件,甚至发生重大事故。

控制措施:把好设计关,对于由DCS供电的电磁阀必须安装断路器,防止外部短路时,引起DCS内部起火;不得使用DCS电源作为采暖等用途,防止线路起火,引起DCS系统火灾;要保证DCS设备间的空调及DCS机柜的风扇运行正常。

6.7危险点:重要控制信号屏蔽接地不好。

危害结果:可能造成信号干扰,导致保护误动、拒动。

控制措施:保证各信号的屏蔽线在机柜侧单端良好接地;按设计要求布线,接线规范牢靠。

6.8 危险点:走错机柜。

危害结果:可能造成信号出错、保护误动拒动甚至模件、通道损坏。

控制措施:各机柜须有明显的标识、编号,开工前认真核对机柜标识及编号。

6.9危险点:控制系统失电。

危害结果:机组失控。

控制措施:如果控制系统一路电源失去,应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各系统的电源切换是否正常;如果控制系统两路电源全部失去,应立即检查是否已经安全停机、停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