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2g与np22之争:管你屠龙倚天看我各拍几砖

92g与np22之争:管你屠龙倚天看我各拍几砖

92G与NP22之争:管你屠龙倚天看我各拍几砖作者:秦Ray 当前军警圈里,关于92、92G与NP22之争不断,92及92G好比纵横江湖多年,霸气横生、实力非凡的屠龙宝刀,NP22则像一把杀人不见血,柔中带钢、险中取胜欲将江湖兵器霸主之位夺走的倚天宝剑。

在博主和众基层无名小警看来,无非是无谓之争罢了,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各自拍上几砖,各打三十大板,回去再给全国军警研究更好用的枪去。

写这篇小文,没有特殊的目的,也绝非文中两把枪中任何一把的软文,更不想引出什么阴谋论,也无意掀起军工江湖里的腥风血雨,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情况下,个人吸纳了许多基层使用者的想法,总结提炼,客观地谈谈意见建议,大家一起参考下,也呼吁下。

初衷都是为了我们和平年代伤亡率最高的纪律部队——公安警察兄弟们,能用上一把真正的好枪。

三枪对比图,大家先睹为快,再慢慢听我废话。

作为一个喜欢钻研装备的业余战术装备控,沾了新疆各路军警战术达人们的光,近期跟着蹭了一下92G和NP22的实际测试。

近一年以来,关于NP22和92式手枪在国内军警圈、军迷圈里成为一个讨论的焦点。

一些关于NP22的初试图文也在微信微博广为流传,国内能和NP22做比较的,也只有92式9mm枪了。

在各大军事装备论坛里,不乏有支持NP22换装的,也有以身土不二的爱国情怀甚至上升到国家民族主义角度拍砖的。

既然NP22剑有所指,自然就会有人反击。

不得不说,92式9mm手枪是目前国内警察处置恶性暴力案件最为有效的手枪(你认为还能有别的吗),在新疆尤其如此,它的弹容量足以应付一场小的战斗,威力也不容小觑,在处置暴力案件中,停止作用非常明显。

但92式9mm手枪在公安部门使用了这么多年后,反映出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

手枪是警察的执法重器,堪称警察的第二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公安警察可以依法开枪的15种情况。

警察与军人不同,开枪时要具备的条件和限制很多,如果使用枪支不当,或者枪支本身存在不利于处置等问题,将严重影响警察执法,甚至会伤及警察生命,导致更加恶劣的后果。

这次主要是92G的实际测试,开箱,看,随箱配发的压弹器,令装弹速度大增!注意弹匣,改为双排单进了!前有内部消息说公安系统要换装NP22,以替代目前列装的92式9mm手枪,国内一些地区公安战训部门也已开始试用NP22。

据参与测试的警察和专家讲,NP22的优势比较明显,可能相比92式,更适用警察执法处置需要,具体我们慢慢叙述。

拿到NP22后,迫不及待拿出闲置许久的通用皮轨枪灯装上试用了下。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NP22本身不具备什么高科技,也非新款武器,它的原型是瑞士SIG SAUER(西格绍尔)P226式9mm手枪,该枪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制的产品。

众所周知,国内有很多外贸轻武器,和很多中国制造一样,都是国内开花国外香,以价格和性价比取胜。

国人的仿造能力优于改造能力,改造能力优于制造能力,制造能力又优于设计能力。

远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再从近代中正步枪时代起,我们就这么一步步走过来,而且一跃为世界轻武器第一出口国(俄罗斯人说的)。

好像在这一点确实没有什么能难倒国人。

在全球经济时代,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可纠结,P226专利也早已过期了,就不存在什么专利之争。

有时候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山寨不同于仿制,山寨是偷偷摸摸,但仿制可以理直气壮。

至于仿制的好不好,是不是优于原型,那就看国人的改造本领了。

没有打过P226等国外的原型枪,倒是因为自己工作关系,打过巴西产陶鲁斯24-7和PT709。

那时觉得国外的枪做的确实很不错,做工精致,细节到位。

国内的手枪,屈指可数就那么几款,国内也没有形成很好的枪支文化,谈论枪支的人,除了几位老牌武器专家,多半与我一样都是一知半解或者键盘谈枪,或者去过几次泰国菲律宾打过几枪就自认为是战术射击专家的土豪,他们如我这般高谈阔论,却鲜见真正使用枪支进行执法、战斗的一线民警发声。

也许是因为工作太忙不关注,也许是纪律约束原因不能乱发声。

反而令我这种业余选手有机可趁,自己参与了测试,再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我试着将一线兄弟们的心声提炼总结下,在这里唠一唠,有些话,还真是不吐不快。

我写东西没有规矩,想到哪说到哪,请大家海涵。

NP22实际上已经出了多年,在国外卖的如何我不清楚,也不打算搞清楚。

它在一线的测试,没有官方公开具体测试细节和参数可供参考。

从仅有的几篇体验和测试文章来看,大家对它还是比较认可的,至少它在某些设计上,比92要合理和更加利于实战。

92的诟病,多来自其莫名的故障率,训练中出现也就罢了,在多次实战中尤其表现出来这一点(不服来新疆我给你看视频资料)。

关于92故障的问题,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各路评测和专业解读铺天盖地。

我想一把真正好用的枪,绝对是让枪去适应人,而非让人想方设法适应枪。

一支枪不仅要注重性能,还要注意使用者的实际操作环境,看它是否真的利于实战。

比如适配枪灯的问题,现代社会,警察因执法需要,在城市巷战、室内近距离突击抓捕、低光环境搜索等等环节,需要安装通用枪灯。

因92式未考虑安装枪灯及激光瞄准器具,可以说它已经落伍了,一个小小的皮轨,喊了这么多年,愁坏了各路枪灯厂家和广大使用者。

警察执法的难度和手中武器的限度反比越来越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在训练中3000发就报废、实战中3发就卡壳的手枪,再不改可能真的要淘汰出局了。

于是,二者官方、非官方的对比测试的全面展开,内部人员的炒作、圈内外舆论的发酵,搞得好像NP22明天就能换发似的,对这个问题我也得拍一砖。

武器的研发设计、定型量产、换发列装等等是一个很复杂也很系统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君不见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公安民警甚至还没有摸过92式手枪。

即便是要更换当前的枪支,怕是也要等少则5年,多则10年的光景吧,这一等,也许就要等到下一个猴年马月了......所以我们只能理性看待,用好当下的枪,练好现有的技术。

92G同样可以直接安装通用皮轨枪灯,扳机改薄细了些,个人感觉击发时手指触感非常好。

卡榫位置不再像92式那样突出,不会出现误碰后弹出弹匣的情况。

有人说NP22的结构和技术落后,我们捡了别人剩下的技术。

近现代意义上的自动武器从发明到现在,和汽车一样具有数百年历史,这期间,全世界各国的手枪都是弹匣供弹、单发射击的短管式发射,如果我们要提倡技术创新,请至少发明一把比如不需要子弹只打激光就能致伤的枪支吧,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新技术。

当前,有很多人强调警察在使用枪支时,应首先注重枪支的安全可靠,也就是保证手枪不走火。

92的亮点在于它的强制保险,也就是说可以保证关闭保险的状态下,枪绝不会走火伤人。

但我们要记住,操作枪的永远都是人,既然说92的保险可靠,那它到底可靠到什么程度呢?它是否真的就一劳永逸地保险了呢?2014年,昆明3.01案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公安对枪支的培训以及配发达到了空前的水平,2014年5月29日,郑州某幼儿园举行警营开放日,民警在演示枪支(验枪)时,发生走火事件,子弹击中地面后,溅起的碎屑造成4名家长、1名儿童受伤,事后两名当事民警受处分(大家可以百度这个新闻)。

懂92的人都知道,92的保险可靠,一般不会走火,可是不代表它不会误伤误击,最低级的错误就是验枪不退弹夹(这是谁的错?怪民警没意识?怪他不练?怪组训部门不认真组训?)。

博主前年在南疆住村工作时就亲历过92“走火”,一天村里搞防暴恐袭击演练,当地派出所一位领导跟我站在一起观看,他突然拔枪出来,并持枪验枪,对着博主脚下就是一枪——可他根本就没有退弹夹!!!!!这个案例说明,一支具有多重保险的枪支,居然也能发生走火事件,是不是我们的观念和思路有问题?一支这么安全的枪,都能走火,究竟是谁的问题?过分注重武器装备的安全性,就会忽略了人的因素,缺乏训练,缺乏最基本的意识,使用者如果过分依赖枪支的保险,而忽略了操作的安全规程,那么绝对会出现上述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处在重要位子的人,估计认为下属把子弹捏到手里可能都会走火,于是枪支归库,马放南山——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2015修订版里明确了要加大专项技能的培训力度,在培训时间、培训方法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大家要相信,安全绝对是训练出来的,而非因噎废食藏着掖着,大家都知道我们前些年的射击训练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多地方的警察,一年才打5发弹10发弹,他连验枪和上膛都搞不清楚,他能保证枪支安全和有效处置吗?NP22的亮点(在一些人眼里是槽点)就是没有像92这样的多了一层强制保险,和P226一样,上膛后,套筒会使击锤自动下拉,这时如果腰释放击锤,按下待机解脱杆即可,击锤可以在不碰击撞针情况下弹回原位(与92上膛后再关闭保险原理一个目的),需要再次射击时,取枪猛扣扳机,双联动击发膛内子弹。

其也同样具备防跌落保险功能,以博主工作这几年的带枪习惯,是十分利于实战的。

有人说NP22这一设计与2015年5月施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戴使用枪支规范》第九条:“(一)子弹未上膛时,打开枪支保险,子弹上膛时,关闭枪支保险(该保险是指92的强制保险)。

”相悖。

我们姑且先不论NP22是否与规范相悖,我们先看看92手枪在实践中对这一规定是如果适用的。

在实践中,大多数一线警察,如特警、刑警等警种,包括博主自己,较为熟悉92式手枪,任务高危的情况下,选择第一种规定,即不上膛,开保险,遇到紧急情况后,拔枪——上膛——击发即可,因为这一群体,训练量能保证,熟悉枪支操作,能够保证最快时间击发,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对于第二种规定,由于多年来枪支使用和训练思路误区,认为上膛的子弹(不管是否开关保险)较为危险,在日常执勤巡逻的工作中,也很少人使用这种携枪模式。

这种规定遇到紧急情况后,需要拔枪——开保险——联动击发,而且92上膛后的联动射击,需要大力猛扣扳机,实在是难以保证击发的有效率。

那么,在考虑自己的枪会不会走火和会不会第一时间打翻举大刀向我砍来的暴徒这两者间,我可能会选择后者。

注意几个关键部位的对比异同,包括扳机在内。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枪,没有绝对能保险的枪,唯一能够保险的就是自己的手指和枪口指向,否则说再多也没用。

说到NP22击锤后倒易造成走火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想到54式手枪,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下54式,想来很多年轻警官对54是比较陌生的,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打得很少,我们知道,54关保险后,击锤仍能后倒,是很容易出现走火。

这一点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人在拿这个说事儿,但是我看到一点,就是引论中,说到军队《枪械教材》明确指出对54手枪关保险后注意保护击锤的规定,使走火事故变少,但公安装备54手枪后,没有引入军队的《枪械教材》,民警使用54手枪时误以为关上其“击锤不到位”保险就确保安全了,在带弹携带时遇有手和物体的碰、压,衣物线绳的挂、钩,其击锤都能后倒进入射击状态,此时若食指误扣扳机便能走火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