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知识必看

金属材料知识必看

SK4SK4产品介绍SK4碳素工具钢标准:JIS G4401对应中国GB牌号:T10(A)对应美国AST牌号:T72301 W1A-91/2对应德国DIN,DINEN牌号:C105W1对应英国BS,BSEN 牌号:1407对应法国NF,NFEN牌号:C105E2U特性及适用围SK4钢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

SK4适于制造切削条件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突然和剧烈振动,需要一定韧性及具有锋利刀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刨刀、钻头、切纸机、低精度而形状简单的量具(如卡板等),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日本冷作模具钢,碳素工具钢,韧性、硬度较高。

可通过淬火硬化到硬度≥61HRC。

SK4化学成分碳 C :0.95~1.04硅 Si:≤0.35锰 Mn:≤0.40硫 S :≤0.030磷 P :≤0.035铬 Cr:允许残余含量≤0.25、≤0.1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20、≤0.12(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30、≤0.2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注:允许残余含量Cr+Ni+Cu≤0.4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硬度:退火,≤197HB,压痕直径≥4.30mm;淬火,≥62HRC热处理规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试样淬火760~780℃,水冷。

供货硬度:软态、半硬、硬态(热处理硬料)表面颜色:白色、蓝色、金黄、热处理原色交货状态:钢材以退火状态交货。

经双方协议,也可以不退火状态交货。

45号钢45号钢,是GB中的叫法,JIS中称为:S45C,ASTM中称为1045,080M46,DIN称为:C45 。

国常叫45号钢,也有叫“油钢”。

一般,市场现货热轧居多。

冷轧规格1.0~4.0mm之间。

简介钢材交货状态硬度HBS10/3000,≤|未热处理钢: 229钢材交货状态硬度HBS10/3000,≤|退火钢: 197特性概述常用中碳调质结构钢。

该钢冷塑性一般,退火、正火比调质时要稍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可获得一定的韧性、塑性和耐磨性,材料来源方便。

适合于氢焊和氩弧焊,不太适合于气焊。

焊前需预热,焊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正火可改善硬度小于160HBS毛坯的切削性能。

该钢经调质处理后,其综合力学性能要优化于其他中碳结构钢,但该钢淬透性较低,水中临界淬透直径为12~17mm,水淬时有开裂倾向。

当直径大于80mm时,经调质或正火后,其力学性能相近,对中、小型模具零件进行调质处理后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大型零件,则以正火处理为宜,所以,此钢通常在调质或正火状态下使用。

液相线温度1495℃左右,碳含量0.42~0.50%。

参考对应钢号:中国GB标准钢号45;日本JIS标准钢号S45C/S48C;德国DIN标准材料钢号1.0503;德国DIN标准钢号C45;英国BS标准钢号IC45/080A47;法国AFNOR标准钢号CC45;法国NF标准钢号C45;意大利UNI标准钢号C45;比利时NBN 标准钢号C45-1;瑞典SS标准钢号1650;西班牙标准钢号F.114;美国AISI/SAE标准钢号104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钢号C45E4。

化学成分C:0.42~0.50Si:0.17~0.37Mn:0.50~0.80Cr:≤0.25Ni:≤0.30Cu:≤0.25密度7.85g/cm3,弹性模量210GPa,泊松比0.269。

处理方法热处理推荐热处理温度:正火850,淬火840,回火600。

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1. 45号钢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最高可达HRC62)为合格。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2.45号钢不要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

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

与渗碳淬火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45号钢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这种钢的机械性能很好。

但是这是一种中碳钢,淬火性能并不好, 45号钢可以淬硬至HRC42~46。

所以如果需要表面硬度,又希望发挥45#钢优越的机械性能,常将45#钢表面淬火(高频淬火或者直接淬火),这样就能得到需要的表面硬度。

注:直径为8―12mm的45号钢淬火时容易产生裂纹,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采取的措施是淬火时试样在水中快速搅动,或者采用油冷,可避免出现裂纹。

国家中国牌号 45 编号UNS 标准号 GB 699-1999化学成分(%) 0.42-0.50C,0.17-0.37Si,0.50-0.80Mn,0.035P,0.035S,0.25Ni,0.25Cr,0.25Cu形态锭、坯、条、管、板、带状态不热处理、退火、正火、高温回火抗拉强度Mpa 600 屈服强度Mpa 355 伸长率% 16在模具修补领域45号钢所针对的模具焊材型号为:CMC-E45它是唯一接合性较好之中硬度钢焊条,适用于空冷钢、铸钢:如ICD5、7CrSiMnMoV…等等。

汽车板金覆盖件模具及大型五金板金冲压模具之拉延、拉伸部位修补,也可用于硬面制作。

另外在使用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1. 于潮湿场地施工前,焊条先以150-200°C烘干30-50分钟。

2. 通常施以200°C以上预热,焊接后空冷,可能的话最好实施应力消除。

3. 需多层堆焊处,以CMC-E30N打底,可得到较好的焊接效果。

硬度 HRC 48-52主要成份 Cr Si Mn C适用电流围:直径及长度m/m 3.2*350mm 4.0*350mm电流围(Amp) 70-100 130-150力学性能正火:850 ;淬火:840 ;回火:600 ;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屈服强度:不小于355Mpa ;伸长率:16% ;收缩率:40% ;冲击功:39J ;钢材交货状态硬度:不大于未热处理:229HBS ;退火钢:197HBS丁腈橡胶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butadiene rubber定义:丁二烯与丙烯腈经乳液聚合得到的无规共聚物。

按丙烯腈质量百分含量分为低腈(17%~23%)、中腈(24%~30%)、中高腈(31%~34%)、高腈(35%~41%)、极高腈(42%~53%)五类。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高分子材料(二级学科);橡胶(二级学科)以上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丁腈jing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

其缺点是耐低温性差、耐臭氧性差,电性能低劣,弹性稍低。

丁腈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耐油橡胶制品。

简介英文名称:nitrile butadiene rubber它也叫做NBR。

[1]由丁二烯与丙烯腈共聚而制得的一种合成橡胶。

是耐油(尤其是烷烃油)、耐老化性能较好的合成橡胶。

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有42~46、36~41、31~35、25~30、18~24等五种。

丙烯腈含量越多,耐油性越好,但耐寒性则相应下降。

它可以在120℃的空气中或在 150℃的油中长期使用。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

广泛用于制各种耐油橡胶制品、多种耐油垫圈、垫片、套管、软包装、软胶管、印染胶辊、电缆胶材料等,在汽车、航空、石油、复印等行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性材料。

分子结构性能丁腈橡胶又称丁二烯一丙烯腈橡胶,简称NBR,平均分子量70万左右。

灰白色至浅黄色块状或粉状固体,相对密度0.95~1.0。

丙烯腈含量为26%的丁腈橡胶玻璃化温度Tg=一52℃,脆化温度Tb=一47℃,而丙烯腈含量为40%的丁腈橡胶玻璃化温度Tg=一22℃。

溶解度参数δ=8.9~9.9,溶于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氯苯、甲乙酮等。

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其耐油性仅次于聚硫橡胶和氟橡胶,并且具有的耐磨性和气密性。

丁腈橡胶的缺点是不耐臭氧及芳香族、卤代烃、酮及酯类溶剂,不宜做绝缘材料。

耐热性优于丁苯橡胶、氯丁橡胶,可在120℃长期工作。

气密性仅次于丁基橡胶。

丁腈橡胶的性能受丙烯腈含量影响,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拉伸强度、耐热性、耐油性、气密性、硬度提高,但弹性、耐寒性降低。

丁腈橡胶耐臭氧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不佳。

耐水性较好。

主要用途丁腈橡胶主要用于制作耐油制品,如耐油管、胶带、橡胶隔膜和大型油囊等,常用于制作各类耐油模压制品,如O形圈、油封、皮碗、膜片、活门、波纹管、胶管、密封件、发泡等,也用于制作胶板和耐磨零件。

串联、低温乳液聚合工艺,年产能力为1万吨,可生产5个牌号;三是兰化公司从日本引进的年产1.5万吨低温乳液聚合装置,可生产高、中、低含腈量的9个牌号软胶。

2002年,中国丁腈胶生产能力为2.95万吨,产量为2.5万吨,开工率约85%。

丁腈胶最大的用途是生产耐油胶管及阻燃输送带,其消耗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0%;其次是密封制品,其中约半数为汽车密封制品;在电线电缆、胶粘剂、印刷和箱包制品等方面也有应用。

另外,丁腈胶与其他材料共混改性成为研究热点。

利用动态硫化技术等技术,可以制备丁腈胶/聚氯乙烯、丁腈胶/聚丙烯、丁腈胶/乙丙胶、丁腈胶/聚苯乙烯、丁腈胶/氯磺化聚乙烯、丁腈胶/聚酰胺、丁腈胶/丁基胶等共混产品,其中丁腈胶/聚氯乙烯共混胶用途最广泛,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行业。

随着通讯业快速发展,在海底电缆领域对乙丙胶/聚丙烯有较强竞争力。

目前国有近万家电线电缆企业,每年丁腈胶/聚氯乙烯消耗量很大。

另外,该共混胶还可以用于油管和燃油管外层胶、汽车防水密封件和模压零件、发泡绝热层、胶圈、防护涂层等方面。

随着2000年兰化公司新装置建成投产,中国丁腈胶年产量逐年增加,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

而国需求量也在快速增加,产量增加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每年仍需要进口相当数量。

2000年国产量为0.86万吨,进口3.45万吨,消费量为4.31万吨,国产品市场占有率约19.8%;2001年国产量2.19万吨,进口4.56万吨,消费量为6.75万吨,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32.4%;2002年国产量为2.5万吨,进口3.71万吨,消费量为6.21万吨,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0%。

中国进口产品主要来源于日本、国、俄罗斯及中国省,进口牌号达数10个品种。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统计数据表明,从1995年~2002年,中国丁腈胶年均消费增长率约12%,预计2003年~2005年国需求仍将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速度,2005年国丁腈胶需求量将达到7万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