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案例:春天的校园
西师版教材语文六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百花园叫学生围绕“春天”,写出眼中的春景。
要写一处景物,首先得掌握丰富而熟悉的景物材料。
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每天学习生活的校园。
我们学校是绿色学校,校园里花草树木繁多,景色优美,资源既现成又丰富。
于是,我决定以写校园的春天为例来指导这次作文。
一、引导观景,获取写作材料
作文课前,我带着学生观察了校园的景色。
主要从树、花、动物、人物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观察。
学生带个小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简单记下来。
通过亲身观察,学生不仅获得了关于校园春景的正确而丰富的表象,也为学生的写作准备了充足的材料。
有了这些由学生自己观察得来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不会“言之无物”,而是有话可说了。
二、诱导说景,使景物生动有情
学生通过观察,已经初步掌握了写作的材料,接下来就要让学生用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
我分三步引导学生说景:
口述所见所闻
要求用比较通顺、连贯的语言,按照我们观察的树、花、动物、人物活动四个方面,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说出来。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有的说:“我看见榆钱的叶子是翠绿的,但枝尖上的叶是红的。
”有的说:“万年青的新叶油亮油亮的,老叶上布满了灰尘。
”有的说:“迎春花的枝条长长的,花朵金灿灿的。
”有的说在花台上看见了蚂
蚁和绿色的小蜘蛛。
学生的这些口述基本上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1、展开合理想象,力求把景说具体,说生动
想象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生动,更形象,同时也更深刻。
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说景。
我这样启发学生:“孩子们,迎春花垂着长长的枝条像什么,它那金灿灿的花朵又像什么?”学生想了想说:“迎春花垂着长长的枝条好像小姑娘的长发,金灿灿的花朵好像小太阳。
”还有的补充:“我觉得迎春花金灿灿的花朵好像给长发戴上了漂亮的发夹。
”接着继续启发。
有的说:“爬山虎的叶子有小齿,让我想起了镰刀。
”有的说:“爬山虎的嫩叶红红的,好像一片朝霞映在墙上。
”……
多么丰富的想像,多美的句子。
看得出,学生的思维闸门已被打开,他们合理丰富的想像,使景物成了活生生的形象。
2、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
在学生能较好地口述景物的基础上,我再加以诱导:“当你看到这些景物时,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学生这样说到:“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校园变美了。
榆钱、朴树、腊梅、梧桐等树木都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叶;迎春花开了,蔷薇举着花苞,洋槐挂着一串串洁白的花儿;蚂蚁在花台上散步,小鸟在枝头发出清亮圆润的啁啾声,春天真美啊,大地妈妈苏醒了,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的,我真想放声歌唱。
”这样学生不仅说了景,也流露出了自己对春天,对校园的喜爱之情,做到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动笔写景,让景入文
通过前两步的观景说景,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述形象,他们感到有很多话要写,于是我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动笔写景,让景入文。
为了发挥学生作文的个性特征和扩大写作层面,我还启发学生,可以运用学写校园春景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某处春景,如学校前面的小花园,自己居住的小区,北碚公园,龙凤河边等。
这样既发挥了个别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特长,又避免了学生作文的雷同。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观察写景的一般方法。
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内容具体,而且也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写得较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