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8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二节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 精品

最新-2018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二节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 精品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8·重庆模拟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图中甲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是
A.石油和天然气 B.潮汐能
C.海洋生物资源 D.锰结核
解析:从图中等温线弯曲方向可以看出,甲地处于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底层海水能够上泛,给海洋生物带来丰富的饵料,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所以丰富的海洋资源应该是海洋生物资源。

答案: 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3题。

材料一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处带来,盐类越多,浮游生物越发育。

材料二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大洋表面~生物生产率的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2.据图可判断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
B.寒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温带地区海洋生物更加丰富。

答案: A
3.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
A.寒流影响 B.海水温度变化小
C.上升流发育 D.海水盐度太高
解析:首先明确海洋生物资源在以下几类地区较为丰富:大陆架海域、温带地区、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的海域。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

据此可推理,副热带海域海水温度变化小是鱼类少的原因。

答案: B
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可燃冰”,它是天然气在100多个大气压,-10 ℃的条件下与水形成的水合物,其储量极为丰富,且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

据此回答4~5题。

4.“可燃冰”生成在
A.南北两极 B.海底
C.地壳内部 D.地幔内部
5.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A.取代一些核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B.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C.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D.部分代替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解析:“可燃冰”是天然气在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位于海底;其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可部分取代煤和石油,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 4.B 5.D
海洋能是海洋水体所蕴藏的各种能量的总称。

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潮流能、海流能和盐差能等。

据预测,在21世纪海洋能将形成一个全新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

据此回答6~8题。

6.与陆地上的常规能源相比,海洋能的优点是
A.总蕴藏量大,能量密度大
B.属可再生能源,可综合利用
C.时空变化小
D.开发环境优越,技术要求低,一次性投资小
7.下列有关波浪能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浪能的空间分布非常均匀
B.波浪能只分布在河口海区
C.目前已突破了波浪能利用的技术难关,可以进行大规模、大功率的开发
D.为海上航标和孤岛供电的波浪发电设备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8.盐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具有明
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我国长江口海区盐差能量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6题,海洋能与陆地常规能源相比,总蕴藏量大、能量密度小、时空变化大,但有规律可循,属可再生能源,可综合利用,开发环境差,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

第7题,波浪能总蕴藏量较大,但在辽阔的海面上,波浪时大时小,目前难以大功率开发,只有一些小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发电,主要用于海上航标和孤岛供电。

第8题,盐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主要存在于河海交汇处,陆上淡水量越大,盐差能越丰富。

长江夏季水量最丰富,所以此时盐差能最丰富。

答案: 6.B 7.D 8.B
2018·福建联考读海洋酸化示意图代表pH值的变化,回答9~10题。

9.海洋表层海水的pH值到2100年将下降____个单位
A.0.1 B.0.2
C.0.5 D.0.7
10.海洋水酸化,主要是海水中融入哪种气体所致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解析:第9题,海洋表层,即深度0千米所对应的横坐标,再找出2100年所对应的数
值即可。

第10题,pH值下降,就意味着海水酸化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海水中融入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硫气体所致。

答案:9.C 10.A
读我国渤海轮廓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近年来我国海洋捕鱼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小鱼,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
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环境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12.渤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这里全部是大陆架海域外,还有下列原因中的
A.海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弱
B.河流携带营养盐类注入渤海
C.水温高适合鱼类生长
D.海底水生植物丰富
13.渤海是我国近海赤潮多发区,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季风盛行,利于赤潮生物的繁衍
B.海区封闭,海水的自净能力较弱
C.沿岸地区工农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
D.附近洋流活跃,为赤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解析:第11题,我国近海存在过度捕捞现象,从而导致渔获量大幅度下降。

第12题,河流携带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较多,鱼类饵料丰富。

第13题,渤海海区封闭,不利于和大洋中水体交换,自净能力差,容易发生赤潮。

答案:11.D 12.B 13.B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
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

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15. 人们对海岸带的开发,为了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的方式是
A.围海造陆 B.海洋捕捞
C.海洋旅游 D.海水养殖
解析:第14题,大面积海水养殖可能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大量捕杀饵料生物将导致鱼类因食物短缺而大量死亡、过度捕捞将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第15题,围海造陆可以扩大陆地面积,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14.D 15.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和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海底地形。


一般不超过________米。


表示________,含有________物质,能为鱼类提供饵料。

它主要通过________注入海洋。


箭头表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和主要渔场集中分布在近海海区的原因有哪些?分
列举我国和日本著名的海洋渔场: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成因及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答案:大陆架大陆坡
泥沙营养河流
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盐带至表层
近海海水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近海一般有寒暖流流经。

舟山北海道
17.海洋环境监测显示:珠江口连续8年污染严重,广东21.7%近岸海域属轻度以上污染,11.2%近岸海域为中度或严重污染,珠江口逾90%水域无机氮超四类标准。

读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口近海海域污染物最主要的是分
A.油类 B.无机氮
C.无机磷 D.重金属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入海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


杭州湾、珠江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易引起的另一种海洋污染是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为什么海口湾、珠江口油类污染标准指数很高?分
保护近海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分
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
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
D.禁止捕捞,封海育鱼
答案:长江赤潮海水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海水中缺氧,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并汇集在一起,形成赤潮。

沿海工业生产发达,海运繁忙,工业生产与航线上的船舶排放的油污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