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
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二.简答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④为被试保密3.选题的原则P34①根据社会现实需要选题②根据学科自身的需要选题③选择的课题应有创新价值④选择的课题应该有可行性4.研究假设的特征P51①基于一定的理论或事实依据做出的推导②假设陈述要明确③假设应该可以被检验④假设的提出通常潜在包含了否证假设的观测技术⑤假设通常是有适用范围的6.研究变量的识别和选择P75①确定研究变量②辨别无关变量③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和水平④确定变量观测指标⑤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7.心理测验的编制P157⑴确定测验目的⑵拟定编制计划⑶设计测验项目⑷测验的试测和分析⑸正式测验的确定8.观察法的含义和特点P168⑴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心理和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⑵特点:①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这有别于日常生活中自发的观察②科学观察通常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③观察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④科学观察不仅是感官活动,还包括理性思考9.观察法的局限性P170①观察法只能用于直接观察那些可观察的内容②观察研究的可重复性可能会较差③观察资料的量化较为困难④难以明确变量关系及其性质⑤观察研究容易受到研究者因素影响10.观察内容包含哪些方面P174⑴人的行为方面①个体的语言行为②个体非语言行为③人与人之间行为匹配⑵物质方面①档案资料②场景与背景③遗迹和作品④实际过程⑤人际互动空间⑥人的衣冠装饰11.观察研究设计阶段要考虑哪些内容P175①确定观察目的②界定观察内容③设定观察策略④制定观察记录表⑤选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12.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P176①要精心准备和设计②保证观察的自然性和生态化③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但观察者也要保持经验的开放性,灵活处理意外情况④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⑤了解各种可能得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误差13.参与观察的优缺点P181⑴优点:①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②不受特定假设的约束③对观察活动有深入真实的了解和切身体会⑵缺点:费时费力,资料多属个案而不系统,结果适用的范围有限,研究的信度不够高,最突出的问题是观察结果因为研究者的参与而失去客观性14.访谈法的含义与特点P196⑴访谈法就是通过与人交谈搜集所需信息或资料的方法。
又称为谈话法,指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⑵特点:①有明确的研究目的②注重对方法效度的考量③访谈的实施过程由访谈者控制15.研究报告的“八大块”P364①题目②摘要③引言,文献综述④方法⑤结果⑥讨论⑦结论⑧参考文献16.如何写作引言P369①从现象引入问题②从理论推到引入问题③从学术争论引入问题④从成说或某种观点引入问题⑤从关键概念的界定或理论观点的介绍引入17.讨论部分的写作技巧P392①选择合适的讨论顺序②结合文献讨论③以比较的方式讨论④通过建立关键来讨论⑤讨论中要使用有信息量的语言18.摘要写作应注意的问题P397①摘要一般不用或少用“本文”、“我们”等第一人称,而要以第三人称客观叙述②摘要虽然要简洁,但不能过于简略,语焉不详③摘要不能出现需要援引其他资料才能看懂的内容,如简称,缩略语,不自明的词汇,参考文献④摘要尽量不要用特殊的符号,公式等,最好是纯文本格式,这样便于数据库收录和检索三.论述题1.查阅文献的意义①科学论文的写作离不开文献的支撑②科学论文之所以要引证文献是由科学的性质决定的③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试图回答学术中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④查阅文献,可以获得借鉴,帮助研究者做好研究设计,少走弯路⑤研究结果的解释,必须放置在文献背景中2.实验法的优缺点⑴优点①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测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况和现象进行研究,从而扩大研究范围,这既节省时间,又可集中观察到大量的有关现象②实验法要求用比较严密的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③实验法要求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并对测量的事物,明确规定操作定义,使研究者便于测量,这样测量的结果往往更能说明问题,更加可靠,精确⑵局限性①可能忽略研究的生态效度②心理学很多问题难以进行实验研究3.问卷编制程序⑴建构问卷框架①分解中心概念,形成问卷框架②以理论为基础构造问卷框架③通过开放式调查提取问卷框架⑵草拟问题①决定表述问题的形式,封闭性问题还是开放性问题②其他角度区分问题表述形式,填空题,选择题⑶形成初步问卷①问题归类分组。
先客观,后主观。
先封闭,后开放。
先呈现测查核心变量,后测查相关因素。
先简单,后复杂敏感②完善问卷结构⑷试测并完善问卷4.编题的原则与要求决定使用问卷法进行调查时,首先应做好问卷题目的设计工作。
这是关系到调查结果质量的关键所在,研究者应予以足够重视。
⑴语义要清楚明确,不能有歧义⑵表达准确但要言简意赅⑶每一题只表述一个意思,或只问一个问题,避免有多重含义⑷尽量少用双重否定,或者语义关系复杂的句子⑸要保持价值中立,不要问诱导性的问题⑹题目与答案要避免社会认可效应⑺敏感问题最好改自评为他评⑻使敏感问题只涉及一般人而非被试本人⑼不要提被试不了解的内容或问题⑽不能问有虚假前提的问题⑾选项应周延,包含所有可能的情形⑿选项要互斥,不能有交叉⒀对评分量尺中数字含义的表述要妥当⒁考虑被试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评分量尺及其呈现方法5.如何介绍自己的研究⑴问题与目的明确表述自己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并简单说明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⑵基本的理念和思路问题和目的明确后,要说明自己以什么样的理念来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说明统帅研究的整体框架、意图、典型设计的思想⑶研究假设或具体问题以技术化的方式表述清楚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样做的前提是基于文献或逻辑分析,我们能预测出可能得结果,从而对研究结果提出“有方向的”假设或者“有关联的”假设。
⑷其他需要阐明的问题在问题提出部分的最后,有时还要补充说明一些问题,比如特定的方法学考虑,特定的结果分析思路6.如何写作文献综述⑴首先搞清楚目的①最简单的目的是为完整列出以往相关文献的清单,罗列文献内容②梳理文献之间的关系③总结文献知识④发现问题⑵其次设计好顺序先写研究历史演变,再总结现状,最后预测未来趋向⑶述评结合①文献综述通常以“述”为基础,以“评”为目的②先述后评,夹叙夹议,述评有机结合1.(求知)就是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科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此外还有其他的知识来源或求知方式,如(常识的习得)(接受权威的知识),(个人经验),(思辨)。
2.科学研究是一种求知活动,这一活动具有如下属性,(客观性)(决定论)(继承性)(创新性)。
3.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4.(实验取向)是指对变量做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
5.文献类型包括(书籍)(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6.因为科学研究是遵循“假说--验证”的方法进行的,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7.按照研究所考察的变量关系的性质,可分为(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8.无关变量有不同的来源(有的无关变量来自被试方面),(有的来自客观环境方面),(有的来自主试方面),(有的来自时间方面)。
9.等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实验组:O1XO3)(随机控制组:O2-O4)10.调查法不是一种单一的方法它是对问卷法和测验法等的统称,借助问卷等可以获取被试在某方面的(态度),(观念),(倾向)等,而测验则被用于测量人们的能力与人格等。
11.调查法的局限性(难以用于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内容通常只能限定于被试能意识到且能自我报告的部分)(难以调查年龄很小的儿童和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被试)。
12.调查法通常包括(测验法)和(问卷法),二者分别使用(量表)和(问卷)作为基本工具。
13.问卷可分为(结构式问卷)和(非结构式问卷),两种形式各有特点。
14.一份结构完整的问卷应包括(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和(结束语)等几部分。
15.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从事的活动中,区分成(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家较多采用的一种研究策略,也称为(现场研究)(田野观察)。
16.(临床谈话法)是皮亚杰在儿童认知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