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唐山市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分工主要任务具体措施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完成时限序号任务序号内容一着力抓好“三项制度”国家试点工作1研究制定我市推行“三项制度”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工作要求、验收标准、推进方法、完成时限及责任部门等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4月15日2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大力培育“三项制度”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报道工作,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市政府法制办,各级执法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3完善机制,加强督导检查。
将试点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级各部门2017年依法行政考核指标。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4 做好取消和已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
市编委办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5 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门2017年底6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行审批事项目录化管理,全面推行统一受理、首问首办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
市审管办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7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市县全面推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设立行政审批局改革。
市编委办2017年底8 规范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推进中介服务行业公平竞争市发改委2017年底—1—三深入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负面清单制度9 深入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市编委办2017年底10 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市发改委2017年底11 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
市财政局2017年底四优化政府组织机构12深入推进行政机关内设机构的改革,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优化职责配置。
市编委办2017年底13 全面完善并落实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市财政局2017年底五完善宏观调控14 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健全价格调控机制。
市发改委2017年底六加强市场监管15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多证合一”。
积极推进企业登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公示,以及企业简易注销改革。
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等协同监管机制。
市工商局2017年底16制定出台我市公共信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构建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公示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公示的互联互通。
市发改委市人行2017年底七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7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治理。
市综治办2017年底—2—八优化公共服务18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和发展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市民政局2017年底19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市财政局2017年底九强化生态环境保护20完善环境保护配套制度建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和治理,严格环境执法。
市环境保护局2017年底21深化电力、天然气、供水等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完善居民阶梯价格制度,合理分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
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2017年底22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市监察局2017年底23 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市审计局2017年底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24按时完成《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的修订和《唐山市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的制定工作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法制办、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市住建局2017年底十一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25完善政府立法听取公众意见制度,坚持政府立法协商制度。
落实政府立法听证制度,逐步把专家论证和组织听证作为起草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的必经程序。
推进政府立法精细化。
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有关部门2017年底十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监督26严格执行《河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唐山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若干规定》,落实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
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十三对现行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27完成对现行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3—十四增强决策公众参与实效28完善征求意见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要加强沟通并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对于重大民生决策事项,要进行民意调查。
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十五提高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29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的作用,支持专家独立开展工作,逐步实行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30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市维稳办2017年底十六严格决策责任追究31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并落实重大决策责任倒查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市监察局2017年底十七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32根据省统一安排,积极做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工作。
市环境保护局市编委办2017年底33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执法改革,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队伍和配套制度建设,2017年出台我市实施意见。
市城市管理局市编委办2017年底十八大力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34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2017年年底前接入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并网运行。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4—十九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35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执法人员教育培训。
规范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2017年底二十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36 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完善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2017年底37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主要执法领域分级建立“两法衔接”信息服务平台。
市人民检察院、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2017年底二十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38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完善投诉举报、情况通报制度。
市政府法制办2017年底二十二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财政保障制度39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财政保障制度,合理安排执法装备配备、科技建设方面的投入。
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二十三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40 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度,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
市监察局2017年底41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2017年底—5—二十四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42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
健全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
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审计局2017年底43 完善审计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审计监督。
市审计局2017年底二十五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44逐步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建立违法行政投诉举报登记制度,开设市级机关作风问题投诉举报平台。
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二十六全面推行政务公开45全面推进我市政务公开工作,2017年年底前制定唐山市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公厅2017年底二十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46认真贯彻《河北省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依法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2017年底二十八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47 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构建维护群众利益制度体系。
市综治办2017年底48加强对影响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重点问题的治理。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环境保护局、市网信办、市公安局2017年底—6—二十九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49积极受理并认真办理复议案件,提高办案质量。
认真落实《河北省行政复议调解和解规定》,注重运用调解方式结案。
落实行政复议决定网上公开制度。
市政府法制办2017年底50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市县政府要认真落实《行政复议法》及实施条例对行政复议办案人员的要求,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市编委办各县(市、区)政府2017年底51加强行政复议保障能力建设,根据办案需要落实办案场所和有关装备保障,行政复议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2017年底52 加强在职行政复议人员培训。
市政府法制办2017年底三十严格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53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积极配合、支持法院行政审判活动,尊重并自觉执行法院生效裁判。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2017年底三十一完善行政调解制度54 按照省统一部署,制定我市关于行政调解的指导意见。
市政府法制办2017年底55 加强对仲裁工作的规范指导。
市政府法制办2017年底三十二加强人民调解56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市司法局市综治办、市政府法制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2017年底三十三改革信访工作制度57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完善信访听证、信访事项评审评议、网上信访等制度和办法,严格实行诉访分离,积极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市委信访局、市委政法委2017年底—7—三十四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58抓好“关键少数”,坚决落实好“五个重用、五个不用、五个调整”的要求。
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底三十五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59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制定年度学法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坚持学法。
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2017年底三十六完善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制度60建立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