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014年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目:综合实践课程时间表教学进度表《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与现实食物之间的联系。
2、能够借助其他方法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
3、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汉字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汉字,我们每一个人都熟悉,(课本、店名……)汉字它无处不在,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设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会碰到哪些困难呢?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师述:是的,假如生活没有汉字,我们吃饭找不到地方,逛街找不到位置,大家交流少了,许多发生的事情也记不下来。
借助汉字,我们能很清楚地把事情表达清楚,并记录下来。
可是在汉字还没有出现的远古时期,人们要将事情记录下来是用什么方法的呢?二、走进远古时代师述:老师昨晚也,模仿古人用结绳、刻木、画图方法记事,大家猜一猜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出示幻灯片)A、我打了四只兔子。
B、山坡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C、今年收获了三筐野果。
学生交流师述:是的,这三种记事方法比较复杂、意思表达得也不是很清楚,而用汉字写处理,意思一目了然。
为了能将事情表达清楚,准确地记录下来,我们的祖先开始尝试更简捷、能让所有人明白的符号表达意思,这这就是字。
汉字的发展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三、探究汉字的发展直到现在,汉字都还没有“结果”,也永远不会有“结果”。
因为汉字还在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发展。
谁能猜出老师手里这个甲骨文是什么字?如果猜出来的我会夸你真的非常非常厉害。
(出示甲骨文“马”字)当它侧着看看,就像一匹马,但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提高。
这个马子不断的在发展。
这是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马字。
(师板书简体马字)1、同学们,我们也来写写这些不同字体的马字吧。
2、师来采访采访你:写完后,你有什么想说?(师板书:从复杂到简单从图画到笔画)相机教育:写字要认真,坐姿端正。
每一种字形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形难写的特点,也使书写更加简捷,从这,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图画到笔画,从复杂到简单的规律。
四、总结升华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越来也多的专家认为,在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中,汉语最简短,最科学,最富有生命力。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汉字的魅力深感自豪。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要从小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还应该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和世界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来!《小小啄木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寻找有错别字的地方,了解错在哪里,有何危害。
2.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3.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4.通过小组分工查找、整理资料,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怎样收集到错别字和如何使用好手中的工具。
教学准备:纸、笔、工具书、相机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汉字,词语,有的同学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道路两旁的宣传栏上,在一些遍布各个大街小道的广告语上经常能看到一些错别字,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小“啄木鸟”,把我们身边的“虫子”捉出来?二、确定“捉虫”范围,做好准备工作。
1.小组讨论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地方。
可以在报刊、杂志、书籍等印刷制品中寻找;也可以在街上的广告牌、店面招牌上寻找,或者在困特网上寻找。
2.准备寻找错别字的工具。
如字典、相机、纸、笔等。
3.行动前分配好各人的任务。
三、“捉虫”行动1、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借助手中的工具,分头寻找错别字,并记录下来。
2、通过工具明确正确的书写,了解其含义。
四、展示“捉虫”成果1、对收集到的错别字进行分类和归纳。
2、小组交流,以小报的形式来展示各组的成果。
3、参观成果,提高大家的语言文字能力。
《成语故事表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来历和含义2、通过表演成语节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成语的来历和含义。
教学难点:表演节目。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成语资料,构思表演方法,准备有关道具。
教师准备:辅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汉字的形成与演变。
在汉字的发展中,成语故事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成语故事,并且希望同学们能过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再现成语故事。
二、挑选要表演的成语并进行分析1、课前收集成语资料,了解成语的来历和含义。
2、挑选一个成语,了解其历史渊源及寓意。
三、编写剧本,进行表演准备1、根据成熟故事情节,编写小剧本,设计人物、对白和场景等。
2、小组分式,准备表演道具、服饰等。
3、挑选演员,进行排练。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会演1、每组推派一位代表,形成评审团,为各组表演打分。
2、比一比,看谁表演得最好,赛一赛,看谁创意最棒。
五、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延伸(1)组织成语接龙比赛(2)记忆大比拼(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或者含有数字的成语,或者是与自然有关的成语等)《认识塑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的优缺点。
3、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查阅塑料的相关信息,对塑料的发明、用途、分类及优缺点等各方面资料作整理。
学生准备:在课前,了解并记录家中的塑料制品【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小调查:从早晨起床用过塑料制品的同学请举手?这样的问话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达到上课起始就让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的目的,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塑料。
二、探究活动:1、认识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举例:吃完早饭,我利用2分钟的时间在卫生间做了2件连续的事情,竟用到了10件塑料制品。
与此同时我将10件物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并演示。
学生感到很惊讶,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体会到塑料的重要作用。
这样课堂有了良好的开端并抓住了教学重点。
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塑料与人们有密切的关系,它无处不在。
2、现场寻找塑料制品。
由此活动让学生知道塑料伴随着自己的生活。
3、交流收获。
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互相交流课前在家侦察到的塑料制品记录的结果,互相欣赏,重点是自平和互评,从中知道塑料制品存在于家中生活的每一空间。
三、辩论塑料的优缺点。
1、优点:(1)用对比分析法理解其优点。
出示塑料片、玻璃片、生锈的铁片、腐烂的木片,通过观察对比得出:塑料不易生锈、不易腐烂、不易碎。
(2)用实验法认识塑料比较轻。
出示同粗等长的塑料棒和铁棒,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由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3)结合对联内容进行说明塑料易加工、易着色。
(4)归纳小结并投影。
2、引缺点。
(1)学生发言。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能说出废塑料污染环境、有毒等,教师同时参与学生见解中,引导他们具体说一说废弃的塑料制品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的危害。
(2)教师以自身事例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四、总结。
《自制泡沫盆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泡沫塑料的特性及其用途。
2、让学生在设计中,增强合作的能力。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体验艺术创造的过程,培养创意设计、策划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重点难点】掌握制作盆景的基本方法,制作出有意境、特色的盆景【活动准备】教师:准备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
美工刀、画笔、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欣赏交流1.引导学生欣赏盆景图片,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和造型。
2.学生谈谈课前所了解到的对盆景的认识了解和兴趣所在。
(1)小组交流,师生畅谈。
(2)课件文字展示: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象思维艺术,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于一体的精神文化。
3.欣赏示范作品。
用铁丝、橡皮泥等相近材料塑造的各种树的造型。
4.出示课题:自制泡沫盆景二、学习新知1.欣赏图片与讲解:松柏直立挺拔柳树婀娜多姿枫树色彩艳丽2.学生讨论、交流(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2)用哪种颜料上色?(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3.绘制盆景(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
(3)学生总结归纳制作步骤要领:a整体构思,废弃的泡沫塑料,经过设计和加工,可以制作成饶有情趣的仿山水盆景。
细铁丝捆扎出树干和树枝的整体造型。
b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加工树干、树枝使其更加逼真。
c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出树叶,制作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三、制作方法:1.根据你的创意和构思,将泡沫塑料用手和小刀刻挖成大、中、小山体各一块,再将山体底部用美工刀削平。
2.在山体上用丙烯颜料涂上颜色,趁颜料未干时再点上层层黑色,使其与山体颜色自然融合产生一种犹如绿色植被的感觉。
3.用美工刀将钙塑板切成长条,顶部削成斜面如屋顶状。
再将长条按需要切成长短不一的小块,制成5—6个房体,再用颜料画出门窗4.剪一块比屋顶面积略大些的红色的植绒纸,对折后粘贴在屋顶上作房顶。
5.用美工刀切一小块钙塑板,削成5—6艘船体,画出船舱,用大头针作成桅杆。
6.将棕色植绒纸剪成陆地和岛屿。
7.将制成的各部件根据构想在塑料盘内进行布置,待布局满意后再用白胶进行固定。
四、合作完成小组成员,相互协作,运用铁丝、橡皮泥等性质相近的材料,捆扎、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五、美化盆景交流、改进、美化作品。
《“限塑令”有效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帮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重点难点】制定措施,使顾客愿意购买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活动。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关于白色污染的图片资料,制作PPT。
学生准备:准备好考察和采访用具,包括照相机、记录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播放PPT,展示白色污染的现状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严重影响,引出“限塑令”的出台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