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卸酸安全操作规程

卸酸安全操作规程

卸酸安全操作规程
1.每天班前岗位人员必须参加班前会,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安排,严格管理。

3.每天准确登记硫酸的出入量,准确记录上报车间及相关管理部门。

4.工作中存在SO2、SO1浓硫酸等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物质,应预防跑、冒、滴、漏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5.卸酸前必须穿戴好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即:防护面罩、耐酸手套,防滑鞋等。

6.装卸时应准备好妥善应急用水,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安全工作。

7.对装运过其它物质而没有清洁干净或罐内有余水的,严禁用于罐装硫酸。

8.检查酸罐各阀门是否安全、正常、有效,阀门是否关严,方可罐装。

9.放酸场所内周围5米严禁站人,卸酸人员随时观察是否有闲杂人员,杜绝其他人员靠近。

10.卸酸时要慢开阀门,各相关阀门开度不应过大,防止管道涌酸。

11.卸酸过程中卸酸人员不得离开放酸现场,密切注意酸罐硫酸容量情况,卸完酸后关闭好相关阀门,严格杜绝出现降槽现场的发生。

12.各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上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有关法律、法规。

保障生产安全、人生安全、设备安全,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浓硫酸使用注意事项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粘稠液体。

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一、浓硫酸的危害
1、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硫酸雾者,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2、环境危害:溶液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硫酸雾也是一种大气污染。

3、燃爆危险:硫酸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粉反应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

着火时应立刻用砂土、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不可用水灭火。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硫酸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或用湿布捂住口鼻。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和胶鞋。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场所应通风、有水源和消防器材,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泄漏应急处理
若有少量浓硫酸泄漏,可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清洗液用废液桶收集,处理后排放。

若有大量浓硫酸泄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

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收集处理后排放。

四、中毒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2%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用布擦会扩大烧伤面积),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min,就医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五、浓硫酸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对硫酸雾的控制,加强通风排气。

车间硫酸雾最高容许浓度:2 mg/m3,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禁止烟火、进水进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搬运时轻装轻放。

浓硫酸溶于水后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

切记“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不能将水加入酸中,否则会产生飞溅,导致灼伤。

稀释好的硫酸应冷却至室温后存放入试剂瓶中。

若不小心将浓硫酸倒在实验桌上,可先用抹布擦除,再用水冲洗。

清洗液收集处理后再排放。

六、浓硫酸的储存
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应与易燃物、还原性物质、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