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学目标
1、能从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说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3、识记宏观调控的手段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任务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例如,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
还有些产品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经营者可以大发其财,但公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则会受到损害,因此不能依靠市场调节。
市场配置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弱点。
2、市场的固有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
由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
这样市场上就会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不讲职业道德等。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盲目性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是独立的单个的人,他们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许多人把别人的生产活动或者经营活动,作为自己参加经济活动的信号,因而许多决策有相当大的盲目性。
盲目性必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思考】教材中的漫画“一哄而下”说明了什么?
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3)滞后性
由于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之后,才做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应的决定的。
也就是说,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做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
这种滞后性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在季节性很强的商品生产中,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由于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有不足,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1、含义
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因为经济增长不仅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它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所以,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稳定物价
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支出的大体平衡。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头20年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并且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神秘的四角”。
应当说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再次证明我们能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世界各国的宏观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调节的缺陷,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
(1)含义
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内容
经济政策,如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
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制约和引导,可以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
(1)含义
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作用
是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3)法律和法规
企业法、劳动法、价格法、税法、破产法、合同法、广告法、商标法、商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量法、统计法、会计法、审计法等。
3、行政手段
(1)含义
是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2)特点——直接、迅速。
(3)运用中要注意
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要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否则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
4、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