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汇总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汇总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矿长:
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编制:
编制日期:2015年12月01日
会审意见表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
一、采面概况:
*****采面位于矿井×××水平~×××水平西翼,开采M××煤层,煤层倾角为20°~25°,平均倾角为23°。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面走向长144米,倾向长为94米,采高平均2.5米。

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DW25-3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梁“一梁三柱”成对交替迈步支护,排距1.0m,间距0.6m。

最大控顶距4.2米,最小控顶距3.2米。

两巷20米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柱配合1m的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采用一梁一柱的支护方式。

二、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三、煤层顶板分类
(一)煤层顶板
顶板: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泥岩,力学强度中等,稳定性一般,风化后会发生顶板跨落。

(二)煤层底板
底板: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力学强度低,遇水后常容易产生膨胀、底鼓现象。

(三)支护计算
1、支柱实际支撑力
P t=9.81×h×γ×k
=(9.81×2.5×2.6×4)kN
=255.06kN/m2
式中:R 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
k g——工作系数,取0.99;
k z——增阻系数,取0.95;
k b——不均匀系数,取1;
k b——采高系数,取1;
k a——倾角系数,取1;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50KN。

2、初次来压时的支护强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544-1996)中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分类,工作面支护强度不低于255.06KN/m2。

3、初次来压时的支护密度计算
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支护采用DW22-3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8m的π型梁成对交错迈步一梁三柱支护,工作面倾向长94米,排距1.0m,柱距0.6m,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

最小控顶距时采场面积=工作面长×最小控顶距=94×3.2=300.8(m2)
最小控顶距时采场基本柱数量=支柱排数×工作面长÷柱距=6×94÷1=564(根)
最小控顶距时支柱支护强度=最小控顶距时基本柱数量×支柱实际支撑力÷最小控顶距时采场面积=564×255.06÷300.8=478.2(KN/m2)>325KN/m2
最大控顶距时采场面积=94×4.2=394.8m2
最大控顶距时采场基本柱数量=6×94÷1=564根
最大控顶距时支柱支护强度
=564×394.8÷478.2=465.6KN/m2>325KN/m²
通过验算,选择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密度符合要求
四、初次放顶管理组织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人员组织配备表
机构职能;
1、总指挥:负责指挥措施执行过程中的全部工作。

2、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措施执行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及相关人员配合时给予安排落实。

3、生产技术科:负责措施的编制与贯彻及相关技术的培训、现场技术指导。

4、调度室:负责转达信息,并作好相关记录,协调人力和物力,
生产技术科
调度室
安全科
机电队
采煤队
通风队
并作好后勤保障。

5、机电队:负责井上下停、送电及机电设备管理。

确保设备供电使用正常。

6、通风队:确保按规定配风、瓦斯不超限。

7、安全科:负责监督措施的落实。

8、采煤队:负责措施的落实。

以上各科室及人员既是措施贯彻落实的主要成员,同时也是出现意外时的临时救护人员。

在措施执行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工作安排,不得无故不在。

五、初次放顶期间跟班人员
初次放顶期间,由矿级领导、科室人员及采煤队分三班跟班作业,人员名单如下表:
六、初次放顶顶板管理
1、初次放顶期间主要采用WD25-3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8m 的π型梁成对交错迈步一梁三柱支护,密集为每棚打设一颗,丛柱为每5m打设一组(每组由4根单体液压支柱组成)。

2、顶板用菱形网背实,过顶塘材直径不得低于50mm,棚距控制在
0.6m以内,梁与梁之间塘材不得小于10根,采空区和煤壁均用金属网封严。

3、提升初撑力:泵站压力保持在20Mpa以上,为防止支柱钻底,支柱必须穿鞋。

顶梁与顶板接实,支柱升上劲,初撑力不得低于90KN,实行炮前、回柱前和改柱后“三补液”,加强初撑力管理。

4、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大放顶距,工作面采高不得大于1.8m。

防倒绳必须绷紧。

支柱垂直顶底板,保证迎山角度在3~5°(煤层倾角的1/4-1/6),避免退山。

控制放炮和装药量,陶窝移梁不留端面距,支柱和梁全部套走向棚,一梁三柱,稳固支护,增强工作阻力。

七、初次放顶瓦斯治理
1、加强通风管理,严禁损坏通防设施设备;确保巷道断面满足生产需求;工作面风量配备符合设计规定。

2、配备专职瓦检员按照规定检查巡回检查瓦斯浓度;按照规定安设瓦斯测断电装置,做到断电可靠。

3、加强电器设备管理,杜绝失爆电器设备入井。

严禁穿带火种或化纤衣物入井。

4、上隅角、机尾巷必须随采随放,防止瓦斯积聚。

5、加强上隅角瓦斯检查。

6、用风筒布设置风障导风稀释瓦斯浓度。

7、及时打设隔离墙及低负压预埋管。

8、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高、低负压瓦斯抽放管路及其他抽放系统。

确保正常抽采,提高瓦斯抽采率。

八、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每班开工前,班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2、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

3、回柱放顶时,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整,无崩绳、崩柱、甩钩、断绳抽人等危险的安全地点工作。

4、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

5、回柱放顶工作必须2人一组,一人观察,一人回柱,由下向上进行,分段回柱时距离不低于15m,支柱必须支成直线,回柱的点柱必须有1-3度的迎山角,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

6、安全科必须进行矿压观测并作好记录,掌握矿压活动规律,根据矿压显现,及时提出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预报,及时对采面加强支护。

7、在加强支护时,必须使支柱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坚固性。

并严格按初次放顶的时机与方法所述内容进行。

8、初次放顶和正常回采期间,在采面每隔10-15米设木垛加强支护,如顶板压力大,缩小木垛的间距,得不得大于10m。

9、采用密集支柱与丛柱切顶和防止垮落矸石窜入工作面。

密集
支柱用单体液压柱,布置在切顶排支柱之间,沿工作面排成一条直线。

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单排或双排布置。

布置密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保持抗压强度一致,防止折断支柱。

选择支柱时,直径不得小于基本柱直径。

②当单体柱穿底时,必须穿鞋。

10、如果顶板压力大,放顶时又容易发生冒顶或冒落大块矸石,并易撞倒支柱的地点,必须架设丛柱。

丛柱由3根点柱组成,柱与柱之间约留40mm的间隙。

11、在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必须派专人跟班,以检查措施的现场落实兑现情况,如发现煤壁片帮、顶板掉碴、顶板下沉量增大等来压预兆时,必须及时将工作面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只有待顶板垮落稳定,经检查无危险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12、在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现场跟班人员必须作好原始记录,并将顶板悬露面积等情况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加强采面瓦斯检查,每班瓦斯检查次数不得少于3次,严禁空班漏检,检查地点为采面上隅角、回风流及顶板。

14、初次放顶时必须有足够的风量,严禁微风或无风作业。

15、每班放炮前须对单体支柱进行补液,放炮后扶正支柱并补液,确保支柱支撑有效。

16、泵站司机在交接班时要交待清理当班的管理情况及出现的问
题,以便于下一班泵站司机提前预防或出现问题时的处理,保证泵站正常运转。

17、每班电工必须检查采面电器设备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矿调度室。

18、技术科必须认真收集有关技术参数,并总结经验,记录存档备查。

19、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严格按照此措施执行,若有变化另编制补充措施。

*****采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记录
主持人:贯彻人:贯彻地点:贯彻时间:年月日班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