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引入课题:图片和小故事引入。
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
么?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
说他跑的比兔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
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
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
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见附件一)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
引导分析:哪个小组传得快呢?你如
何判断的?
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
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
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
1.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师: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
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你
是如何比较的?
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
生:观看图片
生:听故事,
积极主动回答
问题
生:比赛,观
看比赛
生:小组讨论:
如何比较一组
和二组哪个小
组更快。
生回答方法。
生:进行思考。
体现“物理从生活
中来”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竞争意
识。
生动有趣的比赛
让学生轻松得出
比较快慢的两种
方法,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一步步设问
让学生对速度的
公式进行巩固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关于速度,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进行了有关速度计算的训练,但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不清楚。
我在引入时采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和小故事入手,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生动有趣的比赛让学生轻松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理解并掌握了速度概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速度的计算不宜太难,只要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即可,但是课下应该多练习,让学生既能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又进一步熟悉物理计算题的规范解题。
附件一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参与接力棒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现象,学会从现象中
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附件二
安装有汽车司机座位前面的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求: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90min,通过了多少路程?
附件三
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3、单位:1m/s = 3.6 km/h
1、相同时间比路程4、规范解题:
2、相同路程比时间三、匀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变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及定义平均速度v =s/t
2、公式:v=s/t
附件四
A组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A、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B、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C、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那么:(1)在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采用的是上述____方法
(2)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采用了上述________方法;
(3)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采用了上述 _________ 方法。
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读作 _________,速度用符号
____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远
4、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8km/h,合_______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辆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50m,它在前2s内的速
度为m/s,通过的路程为m。
B组
6、.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为20米/秒,汽车的速度是54千
米/小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小明距学校2.7千米,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2m/s,请你算出小明步行多长
时间能到学校?
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
段和______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______段。
9、如图是某同学测量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图线,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