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括号中填写的相应代码。

)1. 《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 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黑格尔D.鲍姆加登2. 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D)A.美的规律B.艺术现象C.审美心理D.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3. 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4 .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C)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5. “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尼采6. 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D)A.美即自然B.美即感性C美即有用D.美即完满7. 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8. 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A)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9.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在古希腊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代表是(D)。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贺拉斯D.毕达歌拉斯学派10. 在西方美学历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说”的美学家是(C)。

A.德莫克里特B.贺拉斯C柏拉图D.托马斯阿奎那11. 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A.黑格尔B康德C歌德D席勒12. 在西方美学历史上,(A)于1871年开创了实验美学,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

A.费希纳B.费希特C康德D.克罗齐1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以“六艺”授弟子,并把作为道德规范的“礼”与进行审美教育的(D)相结合。

A.书”関“ C数” D乐”14. 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A.阿恩海姆B.弗洛伊德C柏格森D.荣格15. 维特根斯坦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D)A.实验美学B.格式塔美学C.接受美学D.分析美学16. 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C)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17. 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C)A.梁启超B叔本华C蔡元培D尼采18. 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C)A.抽象B喻象C兴象D.仿象119. 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B)A.观察法B.思辩法C内省法D.核对法20. 美感的起点是(A)A.感受B体验C.知觉D.品味21 .黑格尔的美学代表作是(D)A.《实验美学》B.《判断力批判》C.《艺术哲学》D.《美学》22.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提出要从“审美关系 '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的著作是(B)A.《美学讲演录》B.《美学新论》C.《美学新解》D.《实验美学》23.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B)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来24.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D)A.自然科学B.价值学科C.实证学科D.人文学科25. 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C)A.休谟B.洛克C.荷迦兹D.夏夫兹博里26. 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D)A .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B.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内在规定性C.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力D.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7. 美在本质属性上是一个(B )的系统。

A.封闭性B开放性C.自律性D他律性18.在西方最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家是(D)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28. 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B)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29.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30. 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C)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美取决于距离31. 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D)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32. 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来看,美是一种(B)现象。

A.自然B社会C历史D.人的心理33. 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C)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高尔太34. “美是生活”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C)A. 高尔基B.列宁C.车尔尼雪夫斯基D.歌德35. “美学”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 D)A.理性认识” B爱智的学问”C.人类知识的完善” D凭感官可以感知的学科”、感觉学”36. 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B)2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一C. 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37. 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C)A.—种低级的美学观B.—种感官美学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D.—种官能刺激38. 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里的丑是(D)A.—种古怪的丑B.—种突出的丑C一种秩序的美D.—种不规则的美39. 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B)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B.自我实现的人C审美的人D集体的人40. 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41. 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C)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42. 埃斯特惕卡(Aestetica)”在德文中的意思是(A)A.感性学B.现象学C审美学D.解释学来源:43. 梁启超说:“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C.艺术是无功利的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44.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45. 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C)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46. 在中国当代的美学讨论中,朱光潜主张美是(C)。

A.主观的B.客观的C主客观的统一D.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47. 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D)A.美的规律B.艺术C美感经验D.审美关系48.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丑的美学》一书的作者是(D)A.布洛B博克C雨果D.罗森克兰兹49. 丑的审美形态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是(C)A.和谐B痛感C不和谐D.厌恶感50.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B)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51.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B)A.真实的美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D.关系到我的美52.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C) A.美丑互补B.化丑为美C.以丑衬美D.美丑相间5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54. 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

这表明美感教育(A) 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55•孔子的美育讲究的是(A)A.美善协调B.天人合一C逍遥自在D.渐修顿悟356. 美育的功能之一是(B)A.修身B.养性C.求知D.养神57. 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D)A.感性B.感染性C.愉悦性D.规范性58. 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C)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曲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59. 《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说明(A)A.艺术感动是潜移默化的B.美育需要动力C.美育以风为动力D.美育雷厉风行60.下列属于“美育的目的”的是(A)A.培养审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B.造就文化人才C.成就审美的人生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E.繁荣社会文化61. “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B)A.王国维B.蔡元培C李大钊D.李泽厚62. 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D)。

A.休谟B.莱辛C康德D.李斯托威尔63. 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C)A.能够进行艺术创造的人B.遵纪守法的人C.自由全面发展的人D.学识渊博的人64. 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D)A.相互对立B.相互包容C相互替代D.相互补充65. 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确立标志的著作是(D)A.《论审美教育》B.《谈美书简》C.《美育与人生》D.《审美教育书简》66.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C)A.孔子B.孟子C.朱熹D.柳宗元67. 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C)A.王夫之B.叶燮C.梁启超D.鲁迅68. 审美理想是(D)A.关于美的本质的观念B.关于最高层次的美感的观念C关于美的事物的完善或理想形态的观念D.关于审美活动的理想状态的观念69. 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这句话说的是(B) A.美感的主观性B.美的客观性C美感的社会性D.美的社会性70. 爱美之心是(B)A.人的自然禀赋B.人的本质力量C人的族类本质D.人的先验能力71. 美感产生于(A)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72. 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B)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来73 .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A)A.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