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培训资料急救知识讲座急救现场处理概念急救现场处理,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
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急重病人在未至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
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
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
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
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功丧失有利时机。
怎样正确地判断伤势轻重观察意识是否清楚,脉搏、心跳如何,有否大出血,观察受伤部位、脸部、手脚是否灵活,等等。
无论哪一部位,发现危险征象,马上叫救护车。
生命体征的观察法生命体征即:意识、呼吸、脉搏。
一旦遇到重症病人,首先应作检查。
急救处置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病情的变化,所以必须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
可以用大声呼喊病人,敲打病人脸颊或拧病人手脚等来检查。
当病人失去意识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
怎样检查病人有否呼吸怎样正确地检查病有有否呼吸,首先可以观察胸壁有否上下起伏活动,也可将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体察有否气流进出,或者用一丝餐巾纸放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看看餐巾纸有否晃动。
以上方法检查,如无迹象的话,可以初步判定呼吸已经停止,必须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
检查脉搏只要将手指按在表浅动脉上方的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也可以将耳贴在心脏部位直接听心音。
正常脉搏1分钟60,80次。
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术者用右手(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
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
压后应立即放松。
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为70次/分左右。
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
急救处理注意事项1.一旦伤者病情危急需要送急救站或医院,施行急救处理。
2.给医院或急救站打电话时应镇静说话,要主次分明。
转运中,应有医务人员陪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做各种急救处理。
牢记急救员的任务:挽回生命:将病人置于正确体位,以维持气道畅通;病人如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复苏,直至医疗救援到来。
止血。
防止病情恶性化:敷裹创口;固定大创口和骨折;根据治疗需要,将病人置于最舒适的体位。
促进恢复:解除病人疑虑树立信心;解除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操作动作要轻柔;保暖防止潮湿。
3.注意事项:(1)转送路途较远的病人,还要寻找合适的交通工具,如轻便、震动小的卧车、轮船等。
(2)转运中,应有医务人员陪送,在路途上严密观察病情,在必要时作急救处理。
(3)病人至医院后,陪送人员应向该院医务人员交待病情,介绍急救处理经过,以供参考。
人工呼吸1、人工呼吸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
人工呼吸不仅在麻醉时使用,对溺水、电击、中毒、工矿事故、地震、航海意外和战地急救等往往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2、人工呼吸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不需任何器械,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口鼻内异物痰液,取出假牙,拉出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
操作者一手托起下颌,另一手捏紧鼻孔,先深吸一口气,再对病人口部用力吹入,如此反复施行。
如病人胸壁能随每次吹气而举起,吹气停止后于病人口部能感到气流呼出时,即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人工呼吸每分钟进行16次。
如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口对口呼吸则可进行口对鼻呼吸。
如果同时有心跳停止,则可人工呼吸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
一般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比率为1:4,即作一次人工呼吸,需作4次胸外心脏按摩。
3、人工呼吸必须进行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并继续间断进行才能有效。
胸外心脏按摩1、胸外心脏按摩是借压迫胸壁使心脏受挤压而排血的方法。
2、如果人体出现意外伤害和疾病,如触电、溺水、外伤、出血、过敏反应、心脏病等,心脏停止跳动,各器官就会缺血坏死。
大脑缺血超过6-8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死亡。
此时一旦发现病人昏迷、苍白、无脉跳及心跳,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3、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时病人应仰卧,背部最好垫以硬板,操作者位于一侧,双臂伸直,两手掌放平重叠,用手掌跟部(并借用自身重量)按压病人胸正中下部,成人每次按压宜使胸壁下降3-4厘米,才能排血。
按压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
一般成人按压频率60次/分为宜。
人工胸外心脏按摩常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4、人工胸外心脏按摩的有效指标是:能在颈部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部位摸到脉搏;听诊血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紫绀减轻;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出现自主呼吸。
酒精中毒1、醉酒轻者头晕、头痛、醉话连篇、行走不稳,严重者呕吐、流涕、苦笑无常、昏睡不醒,甚至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这些都是酒精中毒的表现。
有酒瘾的人容易成为慢性中毒者,经常酒醉的人容易造成肝硬化。
2、轻度中毒者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头晕头痛、欣快兴奋、言语增多。
应让其喝些醋水(将食醋加入温开水)或吃些新鲜水果(如西瓜、萝卜等)。
3、中度中毒者动作笨拙、步履不稳、语无伦次、言语含糊。
应喝些醋水或白开水,然后用手指等刺激咽部,将胃内食物吐出,减少体内对酒精的吸收。
必要时洗胃。
然后让其静卧,并要注意保暖。
4、重度中毒者躁动不安或昏睡不醒、皮肤湿冷、口唇发紫、心跳加快,甚至抽搐、昏迷。
这时候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要让中毒者侧卧或俯卧,以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煤气中毒1、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而导致中毒、缺氧引起的神经中枢系统严重受损的疾患。
2、煤气中毒的原因是吸入工业生产煤气、矿井炮烟、内燃机废气以及家庭中门窗紧闭、火炉不按烟囱,或烟囱不通、漏气、倒风等。
一氧化碳吸入后,与血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并能加重组织缺氧。
3、轻度中毒者,感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无力等。
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数小时后即可恢复。
中度中毒者除以上症状加重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不稳、嗜睡甚至昏迷。
一般治疗1,2天即可恢复,无明显后遗症。
重度中毒可迅速昏迷,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深度中毒常并发肺炎、肺水肿、心肌损害、中毒性神经精神障碍。
4、在发现患者煤气中毒后,应立即平放卧床,保暖,脱离中毒现场,开窗换气,轻症患者即可恢复。
重度患者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氧气和综合治疗,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则应立即试用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尽力抢救。
预防煤气中毒主要在于保持房间空气流通,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增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
食物中毒1、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发芽的土豆等),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可见个别发病也可见集体中毒(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
2、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故必须给患者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可输入生理盐水。
症状轻者让其卧床休息。
如果仅有胃部不适,多饮温开水或稀释的盐水,然后手伸进咽部催吐。
如果发觉中毒者有休克症状(如手足发凉、面色发青、血压下降等),就应立即平卧,双下肢尽量抬高并速请医生进行治疗。
3、吃河豚者,食后2,3小时便会引起舌头或手足麻木。
早些催吐,效果较好,并急送医院抢救。
如耽误,小时以上便会形成呼吸麻痹而死亡。
毒蘑菇中毒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见痉挛、流口水、出现幻觉、手发抖等症状。
急救时先催吐,然后再送医院。
4、如果是集体中毒,救护工作要有条理。
还应迅速通知卫生检疫部门检疫。
最好能保留吃剩下的食物,以利于诊断、治疗或检疫。
中暑1、中暑,民间也叫“发痧”,是指由于高温或引起高热的疾病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症。
2、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
3、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又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
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
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风、烦躁不安、口渴、尿水、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
4、中暑发生后、应在现场及时迅速地开展抢救工作。
首先应将病人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通风好的荫凉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扇扇,并给清凉饮料。
轻型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采用针刺疗法(大椎、委中、合谷或曲池、百会、人中等穴)。
对轻症病人要进行降温。
可以根据现场环境特点,采取冷水、冰水降温或药物降温。
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对能饮水的病人,给其喝凉盐开水或其它的清凉盐水。
不能饮水者,给病人静滴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1000毫升(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用量)。
除非病人有周围循环衰竭或大量呕吐、腹泻的情况,不需要输入太多的液体,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