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教研组长签字: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同底数幕的乘法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幕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幕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幕的运算性质.教学过程:一、实例导入:二、温故:—I.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啲积的运算叫乘方,即込r——a = 其中逗叫喊'叫抬数,屮陳方的结杲)叫爲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1) 3 4;(2)a3;(3)(a+b) 2; (4)(-2) 3; (5)-2 3.其中,(-2) 3与-2 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 4与-24 呢?三、知新:1. 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x 102.解:103x 102=(10 x 10X 10) X (10 X 10)(幕的意义)=10X 10X 10X 10X 10 (乘法的结合律)=105.2. 引导学生建立幕的运算法则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 a2= (aaa) • (aa)=aaaaa=a5,即a3• a2=a5=a3+2.用字母m n表示正整数,则有包ML«■屮二财…• aa > > > aa=a.a -■自h --- 7—2—^Kl+Xl ]即a m- a n二a m+n3. 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 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 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 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 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5) 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幕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幕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四、巩固:例1计算:(1) (-3 ) 7x( -3) 6; (2) (1/111 ) 3x (1/111).(3) -x 3• x5⑷ b2m・ b2m+1.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x 108米/ 秒,泰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x 102秒,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五、拓展:1、计算:(1)10 5TO6; (2)a 7•a3; (3)y 3•y2;(4) b 5•b; (5)a 6•a6; (6)x5•x5.2、计算:(1)y 12• y6; (2)x 10•x; (3)x 3•x9;(4)10 •102• 104; (5)y 4•y3•y2• y; (6)x 5• x6• x3.六、课堂小结: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2. 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3. 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4. -a2的底数a,不是-a .计算-a2• a2的结果是-(a 2• a2)=-a 4,而不是(-a) 2+2=a4.5. 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幕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进行幕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幕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活动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计算(1) (x+y) 2• (x+y) 3(2) x2• x2• x+x4• x(3) (0.75a) 3•(丄a) 4(4) x3• x n-1—x n-2• x44通过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

二、知新:6表示个相乘.(6 V表示个相乘.3 _a表示个相乘.(a V表示个相乘.在这个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推测(62)4与(a2)3的底数、指数。

并用乘方的概念解答问题242、(6 ) = _______ x ________ x _______ x _______ = ________(33) 5二____ x _______ x_____ x _______ x ______ = ____________( a2)3= ______ x ________ x _____ = _________( a m)2= _______ x _______ = _________mn(a ) = ________ x _______ x・・・x ___ x ________ = __________即(a m) n= _______________ (其中m n都是正整数)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幂的乘方, 底数_____________ ,指数____________ .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 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 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 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三、巩固:1、计算下列各题:(1)(102) 3(2) (b5)5(3) (a n)3(4) - (x2) m(5) (y2) y (6 ) 2 (a2) 6—( a3) 4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

2、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 1) a5+a5=2a10( )(2) (s3) 3=x6( )(3) (—3) 2• ( —3) 4= ( —3) 6二一36( )(4)x3+y3=(x+y)3()(5)[ (m-n)3] 4-[ (m-n)2] 6=0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

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四、拓展:1、1、计算5 (P3)4•(—F2)3+2[ (-P)T • (-P5)2[(-1)]2n+i m-1+o2002—(—1)19902、若(x2)n=x8,贝S m= ___________ .3、、若[(x3)m]2=x12,贝S m= _____________4、若x m• x2m=2, 求x9m的值。

5、若a2n=3,求(a3n)4的值。

6、已知a m=2, a n=3,求a2m+3n的值.五、课堂小结: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六、作业设计:课本P6习题1.2 : 1、2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积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教学方法: 探索、猜想、实践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1、计算下列各式:(1) x 5 x 2 ___________ (2)x 6 x 6 ________________ (3)x 6 x 6 _________________ (4) x x 3 x 5 _____________ (5) ( x) ( x)3 ____________ (6)3x 3 x 2 x x 4 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猜一猜填空:(1) (3 5)4 3(__) 5(___)3) (ab)n a (__) b (___)你能推出它的结果吗?结论:积的乘方等于把各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1、 计算: 2353 __________ _____ ____ ________ (___ ___)3 2、 计算:2858 __________ 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83、 计算: 212 512 _________ ___ _____ ________ (___ ___)12知新:A ) (a 5)3B )a 2C ) x 2x 3 x 5(D ) x 2 x 2 x 42)(3 5)m 3(__) 5(___)三、巩固:四、拓展: 计算下列各题:区别。

六、作业设计: 第8页习题1、2、3。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1.3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同底数幕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幕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幕1、(1) (ab)6 (__)6 (__)6 (2) (2m)3 (__)3 (__):(3)2 (pq) 52(__)2 (. (4) (x 2y)5(__)5 (-)22、计算下列各题:(1)(ab)3 ⑵(xy )5(3) (5)(3ab )2 4 (2 102)2(4) ( |a 2b)3 (6) ( 2 102)3(1)( *xy 3z 2)2(4) 2a 2 b 4 3(ab 2)2⑵(|a n b m )3(5) (2a 2b)33(a 3)2b 3(3) (4a 2b 3)n(6) (2x)2 ( 3x)2( 2x)2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积的乘方的性质及应用, 要注意它与幕的乘方的计算下列各题: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幕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同底数幕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温故:同底数幕相除,底数(),指数( )负指数幕和零指数幕的意义,我们规定a 0=1(a 工0) a -p =1/a p (a ^0,p 是正整数)三、巩固:1、填空:(1) X 4(2) 2a(3)22^3 2b c 3 2、计算:(1)2y 3 y 3 2y 23 (2) 16x 2y 23 3 24xy 3二、知新:(1) 26 2426 24 (2) 108 105108个10(3)10m 10n = 10m 10n10 10 10 =10 1010 1010个个1010=(4)—3m—3n=—3m—3^—3 =—3 —3 — 3=—3— 3—3猜一猜:a 0, m,n 都是正整数,且 m > n1、计算: (1) a5a(2) 5 2x x(3) ab 4 ab(4) 3m 3 n 1y y 2、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1) 32(2) 42 (3) 53(4) 4.2 10 3(6) 0.25四、拓展:1、已知a n8, a mn 64,求m的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