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角色定位与培养模式思考

大学生角色定位与培养模式思考

大学生角色定位与培养模式思考摘要:目前,中国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迅速地进入了“大众化”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教育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面对社会的强烈竞争,大学生自我定位认识的不足,大学生涯期间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学习生活缺乏动力,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能否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而大学生能否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使命,是能否改变大学教育质量日趋下滑现象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家庭社会大学生角色定位培养模式一、引言社会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研究指出,人的心志成长的第五个阶段(12岁-21岁)的成长需要是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界定在同性、异性或同辈里的身份,有效地为自己进行定位,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然而目前,中国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迅速地进入了“大众化”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教育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面对社会的强烈竞争,大学生自我定位认识的不足,大学生涯期间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学习生活缺乏动力,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能否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而大学生能否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使命,是能否改变大学教育质量日趋下滑现象的关键。

为了全面了解高校大学生定位现状,深入探讨培养模式,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环境,我们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角色定位和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角色定位现状及原因分析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

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

对于大学生而言,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

大学生常常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

针对在本次问卷调查“你认为导致你不能正确自我定位的原因有哪些”这一问题,有40%的同学选择”自我认识不够”,32%的同学选择”对目前社会动态很了解”,20%的同学选择“没有接触这方面的学习”,8%的同学选择了“其他”。

这充分表明了对于大学生而言,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准确地定位。

角色转换后缺乏定位。

高中的时候被严格约束 ,进入大学 ,面对一个宽松的环境 ,真正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处理任何事情 ,容易产生一种无法适从的感觉 ,进而引发种种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和神经衰弱等问题。

有的学生在高中时是学习的尖子 ,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家长的宠爱 ,同学们的羡慕 ,有着较强的优越感 ,进入大学后 ,却是强手如林 ,群英荟萃 ,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 ,心里充满了失落感和压抑感;有的学生因自卑不敢主动结交朋友 ,显得十分孤独 ;有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 ,十分任性 ,不懂关心他人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十分苦恼;有的贫困学生 ,面对学费和生活费而带来的经济上的困窘 ,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就更大。

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变化,角色转换了定位却没有跟上。

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上大学,现在考上大学了 ,原有的目标达到了 ,新的目标不知如何确定 ,以后的路不知道该怎么走 ,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显得空虚无聊。

这就要求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使大学充分认识自己。

下面是调查访问中发现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的两名同学的事例及分析(一)兼职一个学期从开始到结束,他都像个陀螺似的转不停,忙着赚学费、生活费。

由于平时就没有时间学习,学期末依然忙的不可开交的他还是没有时间复习。

专业课程知识是一塌糊涂。

所以考试自然就亮起了红灯。

定位偏差原因及分析:忙于赚钱,疏于学习。

应该说他做生意是其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一种方式,也是现在企业在聘用大学生时所需要的。

不过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过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势必就要影响学业。

试想,当新闻专业的学生写不了新闻,法学专业的学生对一些基本法律都含糊不懂,大学学习对他们而言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所以在忙于自己实践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上大学的本质目的,只有真才实学的人工作以后才能有后劲、有潜力、能过创造出更好的业绩来。

<二> 游戏他的生活区域几乎固定是:网吧——教室——餐厅——宿舍,天天在网吧打游戏打的昏天暗地,累了就干脆在网吧或者趁着上课的时间“小寐”片刻。

缺课加上不交作业,平时成绩很低。

考试临时抱佛脚,作用毕竟不大,所以他每次考试都会有科目不及格。

定位偏差原因及分析:耽于游戏,疏于学习。

大学里适当玩游戏可以当作一种休闲消遣的方式,可是如果长期沉迷于游戏会导致一系列“游戏综合症”,比如缺乏与人的沟通造成性格孤僻等等。

如果是钟爱游戏,对于它应有这样的定位,可以在上完课或者作业完成之后在开始自己的游戏时间,做到学业游戏两不误。

学生入学了,校园里一片热闹,同学们朝气蓬勃。

但时隔不久便会发现,一些同学的情绪出现了异常,有的懒散起来了,他们逛街、打牌、睡大觉。

有的整天想心事,郁郁寡欢,落落寡合。

一眨眼,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过去,他们的功课都在60分左右,甚至不及格,要补考。

可以说这些现象是年复一年出现。

因此,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

三、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定位担当的角色及培养模式<一> 学校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能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高等学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培养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如何,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否实现。

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严格要求、约束大学生有失其角色特点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

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或丰富的社会实践来增强大学生角色的认同感。

总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

然而,我国高校历来“重教轻学”,此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不高,认为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有人关注“学”的改革。

我们认为,只有在观念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从“经验传递”到“发展能力”的转变,在实践中真正把学生放在学校之本的地位,将指导大学生学习和促进大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发展才是高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二>家庭生存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看当前教育,圈内圈外,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优质高效教育观念渐入人心,人们对教育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家长“望子成龙”、“盼女为风”,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之一的塔顶级人物。

这种普遍存在着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工作,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

家长的角色意识、教育作用,已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的成败。

家长应有配合、支持学校教育的自觉性,积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育合格新人。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和熏陶的终身性学校。

家庭成员可以借助特殊的身分和宽松的环境,采用促膝长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角色指导,如何为人处世、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等等常规性教育。

有许多学生尤其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同学交往相处不适以及学生感情方面的矛盾而引发的角色失调可以通过家长或其他成员进行成功的心理调适。

家长是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开拓者,是协调、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践行者,是发展、强化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与推动者。

<三>社会对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在社会上承担某种社会角色。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许多大学生还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或认清大学生的责任,因此,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然而,作为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一个成年人,大学生应该明白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式,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同时要去积极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学会锻炼自己,把握每一个实践的机会,从而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资本,随时做好准备去迎接挑战,以便将来能够从容地接受来自企业甚至社会的检验。

在当今社会,竞争相当激烈,大学生也承担的巨大的压力,在前进的道路中,有着诸多的挑战与阻碍,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对大学生的评价不甚乐观,指出大学生的种种不是。

诚然,大学生有着许多的不足,在前行的道路上会走弯路,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但他们会不断前进,他们依旧是社会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在4年中,不断完善自己,认识好乃至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四,研究意义总结<一> 实际意义:(1)许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产生茫然感,进入大学后面对众多选择必须由自己来做决定的局面不知所措,四年下来,不知自己做了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的大有人在,大学生定位问题的解决能为人才发展提供保证。

(2)近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深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对大学生的定位培养教育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3)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才会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明确自己应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二> 理论意义:大学生只有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角色内涵,进行了正确的角色定位,才能培养对祖国对他人的责任感。

能明确社会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产生远大的理想,产生履行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从而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自觉适应祖国现代化的需要,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应不断变化着的道德实践的需要,也为各高校提供大学生角色定位教育的理论经验。

参考文献:【1】《心境》.南京财经大学团委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第二期【2】刘恩恩.《大学生角色定位教育初探》【3】辽宁行政学院报.2010 第四期【4】《风流一代》青春(上) 第440期【5】谈玉婷.”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成因探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