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安——水泵安装基准面高程,m;
H允许——水泵允许吸上高度,m;
▽min——水泵取水点最低工作水位高程,(m);
16
3-2
17
3-3
18
3-4
19
3-5
20
3-6
续表
21
4-1
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Se——滴头间距,m;
SL——毛管间距,m;
n——一株作物布置的滴头数目;
qd——滴头流量,L/h;
F——一次施肥量,kg/亩;
A——一次施肥面积,亩;
C0——施肥罐中允许肥料溶液最大浓度,kg/L;
H泵——系统总扬程,m;
h0——水泵出口所需最大压力,m;
ΔZ——水泵出口轴心高程与水源水位平均高程之差;
f进——进水管水头损失,m;
h1——井口所需最大压力,m;
h2——井下管路水头损失,m;
h3——动水位到井口的高程差,m;
hmax——管道上工作水头最大的孔口的压力,m;
h1——管道上第1孔压力,m;
hN——管道上第N孔压力,m;
Pmax——最大工作水头孔口编号;
Pmin——最小工作水头孔口编号;
——管道上最大水头偏差;
—滴头设计工作压力,m;
d——管道内径,mm;
S——分流孔间距,m;
J——地形坡度,顺坡为正,逆坡为负;
表7-3设计实例公式一览表
序号
公式编号
公式
符号说明
1
1-1
A——可灌面积,hm2;
Q——可供流量,m3/h;
Ia——设计灌溉补充强度,mm/d,Ia=Ea-P0-S,Ea为设计耗水强度,mm/d;P0为有效降雨量,mm/d;S为根层土壤或地下水补给的水量,mm/d;
C——系统每日工作小时数,h/d;
h计——计算节点的压力,m;
h上——紧靠并向计算节点供水的上游节点的压力,m;
——上游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管段的水头损失,m;
ΔH′——上游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高程差,顺坡为“+”,逆坡为“-”,m;
44
4-24
45
4-25
46
4-26
47
4-27
48
4-28
49
4-29
50
4-30
51
4-31
52
4-32
Sr——作物平均行距,m;
Ri——摩损比;
i——孔口编号;
N——孔数;
ΔH——管道全长的摩阻损失;
m——流量指数(公式4-3);
——孔口i断面处的压力水头,m;
H——进口处的压力水头,m;
St——作物株距,m;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
f——摩阻系数;
、 、 ——分别为允许水头分配给支管、毛管和辅管的比例;
A——可灌面积,hm2;
L亩、L公顷、L系——分别为每亩、每公顷、一个灌溉系统的毛管用量,m;
SL——毛管间距,m;
N、N1、N2——毛管上灌水器数、支(辅)管上毛管条数、干管上一次运行支(辅)管数;
h毛——毛管水头损失,m;
f、m、b—分别为摩阻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指数;
N—毛管实际出水孔个数;
qd—滴头设计流量,L/h;
<1,h1>hN,hN=hmax,Pmax=N
26
4-6
27
4-7
28
4-8
29
4-9
30
4-10
31
4-11
32
4-12
33
4-13
34
4-14
35
4-15
36
4-16
37
4-17
38
4-18
P/n=INT(1+r0.571)
39
4-19
40
4-20
41
4-21
42
4-22
续表
43
4-23
(m/亩)或 (m/hm2)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1-10
11
1-11
12
1-12
13
1-13
14
1-14
15
3-1
dL——要求的过滤器过滤能力,mm;
dd——采用的灌水器出水孔等效直径,mm;
M——筛网目数,目;
D——网丝直径,in;
a——网孔的净边长,in;
V——施肥罐容积,L;
T——滴灌的灌水周期,h;
——泥沙容重,可采用1780kg/m3;
Re——雷诺数;
R水——水力半径,m;
——水的运动粘性系数,水温20℃时为1.01×106(m2/s);
Fr——弗劳德数;
g——重力加速度,9.8m/s2;
B——管槽底部宽度,m;
D——管道外径,m;
H——管槽开挖深度,m;
h冻——最大冻土层深度,m。
53
4-33
54
4-34
55
5-1
——表面负荷率,m/h;
Q——设计流量,m3/h;
A沉淀池——沉淀池表面积,m2;
L沉淀池——沉淀池长度(m);
——水平流速(m/h);
T停留——停留时间(h);
B沉淀池——沉淀池宽度(m);
H1——沉淀池(有效)水深,m;
H2——沉淀池存泥区深度,m;
C0——进入沉淀池的水流含设计标准及其以上粒径泥沙的浓度,kg/m3;
So—进口至首孔的间距,m;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1-1.2。
h0——毛管进口工作水头,m;
——滴头设计工作水头,m;
Se——滴头间距,m;
R——平均摩损比,m;
L——管道长度,m;
Q支——支管设计流量,L/h;
d——管道内径,mm;
tn——年运行时间,h,作物不同,灌溉制度不同,系统年运行时间不同,取值不同;
η——灌溉水利用系数;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K——塘坝复蓄系数,K=1.0—1.4;
η蓄——蓄水利用系数,η蓄=0.6—0.7;
V——蓄水工程容积,m3;
Ii——灌溉季节各月的毛供水强度,mm/d;
Ti——灌溉季节各月的供水天数,d;
x——灌水器的流态指数;
qv——流量偏差率,%;
——允许水头偏差率,%;
56
5-2
570
5-6
61
5-7
62
5-8
63
5-9
D≤200mm的管材,B=D+0.3
64
5-10
D>200mm的管材,B=D+0.5
65
5-11
H≥D+h冻+0.1
我始终相信,时光会证明每天不管多晚多累都坚持在自己脸上涂抹半小时是正确的!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的%,一般θmax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90%,θmin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65%);
T——灌水周期,d;
P——设计土壤湿润比;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n——一株作物布置的滴头数目;
Se——滴头间距,m;
Sw——湿润带宽度,m;
St——作物株距,m;
xn——电费,元/(kW·h);
Q干——干管各段设计流量,m3/h,用于公式4-31;
Y'——PVC-U管现行价格,元/t;
D’、D——分别为用公式(4-31)与(4-32)计算和修正的经济管径的内径。
——支(辅)管上第i条毛管的流量,L/h;
、 ——分别为支(辅)管、干管的设计流量,L/h;
h支、h干——分别为支管、干管的水头损失,m;
hd——孔口设计水头,与qd相对应,m;
S(Se)——毛管上分流孔间距,m;
Lm—毛管极限长度,m;
—极限孔数;
S0——毛管进口至首孔的距离,m;
r——降比;
G——压比;
INT[]——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
22
4-2
23
4-3
24
4-4
25
4-5
>1,h1>hN,h1=hmax,Pmax=1
=1,h1=hN=hmax,Pmax=1或N
Sr——作物平均行距,m;
Dw——湿润带直径,m;
SL——毛管间距(m);
γ——土壤容重,g/cm3;
z——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m;
qd——滴头设计流量,L/h;
Nmax——最大轮灌组数,个;
N轮灌组——实际轮灌组数,个;
INT[]——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
n总——系统滴头总数;
n移——一条毛管在所管辖的面积内移动的次数;
、 、 ——分别为支管、毛管和辅管允许的水头偏差,m;
—小区允许水头偏差,m;
d——毛管内径,mm;
k——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1--1.2;
f——摩阻系数;
qd——单孔设计流量,L/h。
——允许水头偏差率,%;
——进口处与i断面处地形高差,顺坡为“+”,逆坡为“-”,m;
J——地形坡降,顺坡为“+”,逆坡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