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辨析题1.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
P9错。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题中所述为中国现代史的起点,故错误。
2.近代中国应该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P17错。
近代中国应该首先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根本不能成为正确的道路。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对。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指定的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4. 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起来的国民党政权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错。
国民党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其政权是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证权。
5.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对。
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毛泽东提出了“必须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中国革命从八七会议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6.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错。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而根据《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耕者有其田”。
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基本确立。
8.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对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
9.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是发展经济。
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问答题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政治: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经济:迫使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经济附庸,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文化:推动中国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的进程。
3.分析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p43p44)1.历史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2.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2)小农阶级的局限性,盲目性。
(3)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无法从根本上提出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4)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无法保持领导集体的团结(5)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反抗精神和战斗力),但它自身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4.总结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p46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起来。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教训: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这就是要注定失败的。
5、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p51-53)1.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变法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失败原因:(1)自身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6.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p71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发动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4)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进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失败的原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的发动人民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7.总结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历史意义:①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②它使人们从思想受到了一次较普遍的革命洗礼。
③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实践,为土地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失败原因: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的强大②主观方面,幼年的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①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②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8.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
经济基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
政治:封建君主统治黑暗腐败,闭关自守,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思想:中国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综合国力: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国力日趋衰落。
国民素质: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国际: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从经济侵略至政治侵略。
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
9.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于五四运动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主要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0.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主要内容: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P159-P16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3、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2.如何评价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
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发挥主导作用,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越来越成为抗击日寇和伪军的主力,两个战场均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3、分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必然性。
基本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