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对企业员工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思考不安全心理因素,是指人非正常心理状态下一种不易察觉的常见心理疾病。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于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经过调查,认为有以下八种心理特点:
一、主要特点
一是自我表现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工作中常常是表现得很自信,显得很有把握,即便是一知半解也充内行,不懂装懂,盲目操作,生硬作业。

二是侥幸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工作常常从图省事出发,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他不去注意,明令严禁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

凭主观感觉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盲动作业。

三是“经验”心理。

持这种心理状态的员工多数是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的合乎科学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也没出事故”。

四是从众心理。

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绝大多数人在同一场合、同一环境下,都会有随从反应,别人都这样做了,他也跟着做。

比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效仿。

如果没有人去纠正,这种违章现象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五是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被管理者通过言行来“抗上”。

持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
理。

“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

于是由于逆反心理作用而导致违章工作,以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六是反常心理。

人们情绪的形成经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刺激影响。

带有情绪上班人的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在岗位上精力不够集中,分心走神,显得比较浮躁,激动,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偏激行为。

七是冷漠心理。

持这种心理的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自己对分管的工作也常不负责任。

表现在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闻不问,冷漠看待,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个别的还会错误地认为态度孤傲一些就是有“个性”的表现,致使别人不愿意接近。

八是紧张心理。

有这种不良心理有员工,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素质低,缺乏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差,遇事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

二、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八种“不安全心理因素”的特点,从社会现实背景看,新形势下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员工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不会合理适度调节自己的员工,很容易出现上述不良心理特征。

从企业管理情况看。

工作环境的差异、管理方法上的“苛刻”、劳动付出与工资待遇的差别等等,都可能会导致员工心理失衡,以致诱发员工产生不良心理,从而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心理因素”。

从员工个人看,有的员工正处在成才进步的初始阶段,日益增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导致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值过高、过强,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失衡现象;有的员工岗位常年在生产一线,且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自己放弃岗位觉得可惜,但提升又没有希望,心理上也常会感到失落,引发一些不安全心理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