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年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运用1.答案:①sè②瞰评分:每空1分,共2分。

2.答案:C评分:选对得2分。

3.答案:D评分:选对得2分。

4.答案:A评分:选对得2分。

5.答案: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或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④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评分:①-③每小题1分,第④小题2分,共5分。

①-③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第④小题答对前6空或后3空各得1分,全答对得2分;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6.答案:“艺术特点”(1)用超现实艺术手法展现人物幻觉和特殊心理感受(2)借助奇异的感觉描写取得魔幻的效果(3)使现实与感觉世界构成黏着不分的整体,形成陌生化和新颖的表现效果(4)以隐晦含蓄的写法创造梦幻绮丽的童话般的诗意境界,表达人物精神追求“形象特征”(1)表面阴郁呆滞、内心充满灵性,性格倔强坚忍、生命力强大(2)外表沉默而内心充满梦幻、执着希望(3)言语缺失,性格怪异,但有着惊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超越生活的种种丑恶,执着追求美和心灵自由(4)以羸弱的身躯对峙不幸的命运和成人世界的残酷冷漠,具有顽强生命力和不羁生命意识(5)因失去亲情关爱和面对成人世界的残酷冷漠,心灵遭受创伤,性格严重扭曲,以沉默自我封闭,以幻想寄托希望评分:艺术特点和形象特征分别答对一种各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7.答案:(1)行为正直(行事依照标准)道德(品行)(2)①不懈奋斗,顽强拼搏(或勇于进取,执着追求)②恩泽万物而不计得失(或乐善好施,淡泊名利。

或甘于奉献,大公无私。

或忘我利他,积善成德)③诚信兴业,诚信兴邦(或诚信为本。

或取信于民)④以身报国(或舍生忘死,报效国家。

或捍卫国家利益,不惧生死)(3)示例一举办“德才兼备话名人”故事会。

从修身养德、为学求知以至终成栋梁、济世安民的古代先贤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示例二组织“立德•厉行”演说活动。

探索青少年如何将领悟美德内涵与行为实践有机结合,发扬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进取拼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示例三举办“报效国家”读书报告会。

传扬华夏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而舍生忘死、发愤图强、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

示例四开展“美德就在身边”美篇评选活动。

通过“春雨颂”美篇制作与评选,传承“无私奉献,泽被万物”的春雨品格。

或借助“诚信的价值”美篇制作与评选,领悟诚信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示例五组织爱心捐助活动。

开展为贫困地区学生捐助书籍活动,积善成德,成己达人。

评分:(1)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对两个方面得1分,共2分。

(3)答出一种示例得1分,共1分。

本题共5分。

(2)(3)两题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二、阅读欣赏8.答案:(1)基调凄凉悲怆。

本诗刻画了一个独立于天地间的飘零者形象,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和孤寂、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

(2)含情深沉凝重。

既有眼前境遇的凄惨,又有人生际遇的悲凉;既有理想难以实现的痛楚,又有年老多病的忧愁。

这就令本诗具有了足够的情感重量和深厚的思想意蕴。

(3)传情曲折有致。

首联将景物浓缩于狭小空间,传达微弱孤寂之情;颔联赞叹“天地壮阔”“江月安详”而使孤寂之情变得强烈;颈联以自解自嘲婉曲抒发抱负不得施展的悲凉;尾联以沙鸥自喻,将寂寥悲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全诗情感迂回曲折,顿挫有致。

(4)达情含蓄蕴藉。

诗人为传达孤寂、愤懑、悲怆之情,找到了恰当的载体和独特视角,以“细草”和独舟映射孤独之情,以星月、江野映衬寂寥之感,以自嘲隐含愤懑之情,以沙鸥自况括尽人生悲苦。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善于选取和组织意象,营造意境。

如由草、风、岸、樯、舟、夜构成的特写镜头与由星、月、江、野构成的远景画面,形成微渺与阔大、孤寂与旷远相融为一的意境。

(或如诗人将自我融入自然之境,构成雄浑阔大又孤独凄凉的审美意境。

或如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意境。

在“孤独”的统领下,近岸见风草,暗夜见樯舟,两者联系在一起,构成萧瑟、凄凉的意境)示例二情景相生。

首联诗人以微渺处境、孤寂心境选取萧索之景,萧索之景又助添孤寂之情;而“细草微风”与阔大平野,“危樯独舟”与奔流大江相比照,将诗人微渺、孤寂表现得更为突出。

(或借景抒情。

颈联由眼前草风樯舟、星月江野触发愤激不平之情;尾联借助飘飘于天地之间的沙鸥传达漂泊无依的感伤)示例三善用修辞。

衬托。

首联以细草等意象正衬诗人孤寂之情和漂泊之感;颔联以宏阔境界既正衬心怀天下之胸襟,又反衬自我形象的微渺、对前途的无奈和孤寂无依的凄怆。

(或对比。

自然的宏阔与诗人渺小对比。

将用以自况的沙鸥等置于宏阔境界,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天地辽阔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或“赋”中兼“比”。

诗人是在叙述旅途夜中所见,但景物又成为诗人的隐喻。

细草暗喻诗人身世,任凭风雨侵袭与洗劫;独舟、沙鸥暗喻诗人颠沛流离、孤苦无依。

通过隐喻抒发了理想不得实现、报国无门的哀痛与悲怆。

或注重字词锤炼。

颔联中闪烁的星星在远处与地面相接,是谓之“垂”;月色使水天浑一,又随水而动,是谓之“涌”。

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阔,非“涌”无以知大江奔流)示例四构思缜密,描写层次丰富。

前两联写所见之景,照应诗题“旅夜”,后两联抒情,照应“书怀”;前两联景物一渺小一宏大,尾联“天地一沙鸥”,又一宏大一渺小,与前两联形成关联。

全诗结构严谨,构思缜密。

首联为近景,颔联为远景,层次分明;颔联一动一静,动静相谐。

描写层次丰富。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0.答案:①时候②……的原因③咬④被杀除(被俘获或被逮住)评分:答对一个得0.5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1)明辨忠奸,任用贤能。

甲文:不辨贤佞,亲佞远贤,则不能修明政治,使国家兴隆;只有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才能为北伐中原提供可靠保障。

乙文:有“猛狗”“社鼠”擅权作乱,须去蒙蔽,辨贤佞,除奸邪,拨乱反正,使贤良得以任用。

(2)广开言路,接纳忠谏。

甲文:国势已至“危急存亡之秋”,文臣武将上下同心,修明政治十分紧迫,且可能、可行,故须开张圣听,避免“引喻失义”,“阻塞忠谏之路”。

乙文:可使“有道之士怀其术”“以明万乘之主”,使“人主”看清“猛狗”真面目,以挽救危局。

(3)严明法度,赏罚分明。

甲文:开启忠谏之路,法度公正便有了前提。

诸葛亮担心刘禅宠信宦官,忽视创业勋臣,会赏罚不明,内外异法。

乙文:佞臣妒贤嫉能,堵塞进谏任贤之路;近臣握有重权扰乱法度,国君投鼠忌器,有法难依。

评分:答对一种得3分,主张占2分,缘由占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2.答案:示例一(体式功用方面)甲文为诸葛亮出征前对刘禅进行劝诫和表达忠诚、决心的表文,思想意愿的表达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循循善诱而不卑不亢,不失分寸,有利于取得理想效果。

乙文为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的政论文,虽有警醒国君目的,但读者对象十分广泛,态度旗帜鲜明,言辞尖锐犀利,对统治阶层习见的丑恶现象给予无情揭露与鞭挞,以达振聋发聩之功效。

示例二(选用材料方面)甲文作为呈上表文,内容表达讲究“真实”:阐述主张以朝政现实为依据,有的放矢,言简意尽,说服力强。

乙文作为揭露时弊、警醒世人的政论文,追求观点和表达的“创新”:从虚拟或假托的故事中找到社会现象的喻体,通过相似比较使抽象深刻的事物道理变得形象浅显,又十分具有典型性。

示例三(行文技巧方面)甲文层层铺垫,因果相承。

由天下大势到国至“危急存亡之秋”,再到忠志之士奋发有为,转危为安大有希望,再到顺势提出诚恳建议。

前后勾连,水到渠成。

(或议论说理由主而次,肌理缜密。

首提“开张圣听”,再谈执法公平,后说亲贤远佞,使前提、关键、核心三者主次阐述得清楚分明)乙文先喻体后本体,喻体、本体密切相关。

作者从性质和逻辑上在寓言和现实丑恶行径之间建立起高度相似的关系。

(或借悬念令文章跌宕曲折,又不断使人顿悟。

如首则寓言,先设矛盾,酒好却卖不出去;请教老人,竟然问他家的狗是否凶猛;疑团冰释又突然转谈国之猛狗。

悬念迭生,行文曲折起伏)示例四(表达方式方面)甲文寓情于理,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炉。

以大量谦辞敬称显情于外,以深挚感人的议论使情寓文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乙文叙议结合。

先叙寓言,再揭寓意。

前一寓言后紧跟议论,后一故事寓意则由文中人物对话揭示,叙议融为一体。

而作者嘲讽、贬斥、憎恶之情溢于言外。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3分,不同之处占1分,解释占2分。

本题共3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3.答案:示例一这些内容构成小说暗线,有利于表现小说丰富的内容,使小说结构更具条理性。

示例二使小说复杂的情节关系更加紧密。

这条线索由明线衍生而成,又是明线的延续和触发点,两者互为因果,互相推动,形成了小说严谨完美的整体。

示例三这些内容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和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

二姐的婚姻是旅行的起因;请吃牡蛎产生了与于勒遭遇的结果;为保住女儿婚姻,才出现了“父亲”的惊慌失措和“母亲”态度的突变。

示例四丰富凸显了人物形象特征。

如“母亲”尽管势利自私、虚伪冷酷,但她节俭持家、心思缜密,且遇事当机立断,她作出的避免“被那个要饭的认出来”的安排,一个重要目的是保住女儿的婚姻。

因此,丰富凸显了这一圆形人物的性格内涵。

示例五拓展了小说生活视野,深化了小说思想意义。

在利益面前变得自私冷酷的不只是菲利普夫妇,女婿之所以“下决心求婚”,是因为“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如此社会环境下菲利普夫妇的表现便有了普遍性,深化了小说主题,增强了小说悲凉色调。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2分,答出两种得4分。

本题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4.答案:示例一在情节突转中展示人物性格。

情节突转造成的人物心理的巨大落差促使人物态度突变;通过态度的突变,鲜明深刻地表现其内在性格。

如于勒有钱了,菲利普夫妇望眼欲穿;变成流浪汉,他们或惊恐万分、张皇失措,或暴怒谩骂,断然躲避。

人物隐藏的性格瞬间暴露无遗。

示例二将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

菲利普夫妇的梦想寄托在发迹的于勒身上,而梦想突然破灭,亲情与利益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其中每个动作表情,每句话,都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形象解释。

示例三出色的细节描写。

如“父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的神情和“哑着嗓子低声嘟囔”的行为,描写细致入微,将人物的恐惧和懦弱无能活生生勾画出来。

示例四在对比中显示性格差异。

面对突如其来的相遇,“父亲”惊慌狼狈、手足无措,反映了其作为兄长的矛盾心理和懦弱无能性格;“母亲”暴怒谩骂,态度十分鲜明,但又能镇静地作出应急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