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研报告的写法

调研报告的写法

信息调研信息一、政务信息的写法:首先了解政务信息特点:一是指导性。

政务信息反映的是领导意图、社情民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务信息是正式公文的补充,其指导作用显而易见。

二是真实性。

真实是政务信息的生命。

政府机关的信息来源较为正统,而且在编发时一般要经过三次审核,因而可信度比较高。

三是保密性。

大家知道,有些政务信息涉及到党和国家的秘密,是不宜公开的。

因而政务信息的传输和运作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阵地。

这也是政务信息网区别于其他信息网络的一个显著特征。

正因为如此,在收集、传递、处理政务信息时务必注意到内外有别,增强保密意识。

四是时效性。

及时、迅速是政务信息的又一鲜明特点,政务信息一般不登载时过境迁的内容。

编写信息文稿中要防止出现的几个问题:一是防止写政务信息与写新闻稿混淆。

政务信息是提供给领导决策用的,是为决策服务的。

新闻只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舆论。

政务信息讲的是决策效应,是起到领导参谋助手作用,新闻讲的是轰动效应,起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所以服务目的是不一样。

政务信息虽然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虽然不是全局,但是关心全局;虽然不是决策,但参与决策。

影响中心,关心中心,参与决策,它跟新闻是不一样,新闻是起到宣传作用,大家知道就行了。

二是要防止写政务信息与写一般记叙文混淆。

特别是在结构上,千万不要出现“总、分、总”的结构,呼风唤雨,提炼拔高,用一些评论的语言,做表面文章,做全字文章,这样不行。

政务信息的结构就是总分结构,总就是题目,分就是内容。

三是写政务信息要防止内容空洞、没有特色。

一般是套话、废话、空话太多,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入题也太慢,不是开门见山,不是首语入题,开头不是写信息,而是写形势了、写目的了、写意义了、写认识了,比较空,而且领导都知道了,这不是信息,你想到的人家也都想到了。

要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俱无”的新认识、新见解。

上级布置工作,都是一声雷,政府往下布置工作,都统一布置下来了,各县、各乡(镇)都在抓,这时候就得做文章了,一是要求快、二是要求深,也要求新,要是平平淡淡的,这样就可能不会被采用。

四是要防止大事记式的信息。

有的信息写某些领导到哪视察,领导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反映上来了,很大的篇幅,但一般我们就用一块,就要领导谈话,要的是领导的观点。

二、新闻稿的写法第一:何谓新闻假设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话,若咬到你、我、张三、李四或某个政要首长呢,哪个才是新闻,写新闻如同写作一样,该事件确能反映现代生活型态,对大众具有感动话题或启示,警觉的影响力就可成为新闻。

第二:如何写新闻稿(一)先拟定大纲:写短稿可以仅凭腹稿,但写长稿时,若无大纲或准备小抄,往往很难写得好。

(二)开头与结尾:写导言时,最好已规划如何结尾,才不致於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举例与说明:写人物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最传神。

切记要适可而止,最多两个例子。

(四)迅速与简洁:记者写稿要求迅速,整篇写再做修改。

众人皆知的事不写,不用废字,力求扼要。

(五)主题应熟悉:主题设定后一次完成,避免中断思路。

遇严肃主题时,用字也应严肃表达。

(六)可峰回路转:笔法模式试图改变,运用情节隐喻或拐弯方式,争取注意。

(七)能力与论述:除具备收集资料,应多方查证,抓住重点,论述正确,言之有物,客观事实,不穿插个人意见。

三:新闻稿段落分布(一)新闻稿撰写与作家写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启、承、转、合。

(二)第一段之导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内,重点约略提出,提纲挈领。

注意事项(一)新闻写作应多使用短句,尽量符合150字以内适当阅读量。

导言不宜直接用引语,避免无谓困扰。

每段开头不宜用同样的语句,尤其是相接的两段。

如连续几段的开头都用「他说:」,「他表示:」,会让人生厌,也会使人以为作者文思不足。

连接词(由于,但是)尽量不要用,先拿掉后再看看是否影响句子叙述的完整性,否则将可省略。

落笔前先应审慎确认事件之可信度。

注意事项(二)使用日常,简单易懂的字:如类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丝」。

写短句子,写简单的句子:简短有力的句子,使读者欣赏起来轻松自然,感受深刻。

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新闻与写作是要给大家看的,应以贴近生活习惯,浅出的语言。

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会造成读者抗议。

不要用避讳引语:某人说就用钱XX说,不使用钱氏说。

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

注意事项(三)删去不必要的字:虽简而不漏,意思不变。

不作无谓的解释:尤其在新闻专题报导中,有必要才解释,没有就省了。

不记流水帐:除非天天精采,否则,仅提重要事件。

人名官衔省略:除总统外,第一次提全衔,第二次用姓名即可,避免礼多文虚。

怎样写新闻稿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

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消息特点: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

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

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

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

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

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

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

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

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调研报告的写法一、概念与特点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写实性。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

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

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情况调查报告。

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

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

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不同类型的调研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研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研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研报告的结构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

由此形成的调研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调研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

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

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

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研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

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

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研报告》。

2.导语导语又称引言。

它是调研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研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

常见的导语有:①简介式导语。

对调研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②概括式导语。

对调研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研内容、调研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③交代式导语。

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正文是调研报告的主体。

它对调研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研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

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报告。

4.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研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

调研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调研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研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

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研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调研报告的写作程序调研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1.确定主题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对调研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研主题一致;要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研资料",在组织调研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

如何选择材料呢?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