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诊断标准1.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史。
2.发病缓慢,有原发病症状如咳嗽、咯痰等。
早期,劳动时有气短,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并伴有疲乏,体重减轻及劳动能力丧失。
3.早期无明显异常体重,典型者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语颤减弱,肺反响增强,肚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
4.胸部X线检查有肺野透光度增强,肺周围血管减少、变细,膈肌下降、变平,活动度减弱,心影垂直、狭长,或有肺大泡。
5.肺功能检查示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3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60%,最大通气量(MBC)占预计值百分比<80%,吸氧7分钟后肺泡氮冲洗率>2.5%。
根据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将肺气肿分为三级:轻度:35%-45%;中度:46%-55%;重度:>56%。
【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根据临床不同特点分为两型:(1)肺气肿型(Pink Puffer、PP型,A型);(2)支气管炎(Blue bloater BB型,B型)。
(见表)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凡有引起气道阻塞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史,气急逐渐加重,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后者超过3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减低,小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80%以下,气体分布不均,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即可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病情轻重分类(依美国胸科学会标准)【临床表现】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依肺气肿的程度与类型而表现不同。
早期肺气肿可无临床症状,随着病态发展,患者开始出现气急症状,先是于活动后如快步行走或登楼梯时感气急,渐渐发展至走平路时也感气急。
当肺气肿发展到十分严重的阶段时,患者说话、洗脸、穿衣甚至静息时也有气急,生活不能自理。
全身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病因者,除有喘息症状外,尚伴有慢性咳嗽、咳痰。
吸烟者常在晨起后咳嗽、咳粘性痰,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痰呈脓性。
咳嗽、咳痰症状多在冬季加重,春天气候转暖时则渐减轻。
病情严重者咳嗽、咳痰症状长年存在,无明显季节性变化的规律。
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更加严重。
体格检查:轻度肺气肿体征多无异常。
肺气肿加重时胸廓前后径增大,外观呈桶状,脊柱后凸,肩和锁骨上抬,肋间隙饱满,肋骨和锁骨活动减弱。
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
呼吸音及语颤均减弱,呼气延长。
有时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遥远。
重度肺气肿患者,即使在静息时,也会出现呼吸浅快,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可出现紫绀,合并肺心病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腹水、肝肿大,凹陷性浮肿等体征。
病情轻重分类(依美国胸科学会标准)第一期:无自觉症状。
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和肺功能检查均正常,称为无症状期,仅于病理检查时发现有肺气肿。
第二期:有通气障碍,当临床出现症状可以作出诊断时已属第二期。
此期的诊断标准即肺气肿临床早期诊断标准,患者有发作性或持续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疲劳感等症状。
体格检查或X线检查有肺气肿表现。
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障碍和残气量增加。
第三期:低氧血症,除上述症状以外,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虚弱,可出现紫绀,动脉血氧分压于运动或休息时下降。
第四期: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嗜睡或意识障碍,血气分析有二氧化碳潴留。
第五期:肺心病,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后者有心力衰竭的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对患病者的劳动能力影响很大,晚期尚无特效疗法能使本病进程完全逆转,可并发肺心病,进而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严重者造成死亡。
对本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做好缓解期治疗,可减少发病,减轻病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积极宣传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本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笔记复杂,抗生素,氧疗及支气管扩张剂的正确使用,是最基本而且最有效的治疗,祛痰及雾化吸入治疗,肺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衰有一定效果。
呼吸兴奋剂和机械通气治疗,是晚期呼吸衰竭患者加强治疗措施,采用药物或机械的方法保持机体所需的通气量,使生命得以维持,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各种有害因素长期作用有关。
大量调查和临床实践表明,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急性发作者往往以感冒为先导,常见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均可成为致病原因。
所以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原则之一。
应注意耐寒锻炼,增强体质。
感冒流行期间宜减少集体活动,避免去公共场所聚集,感冒和慢支患者应注意戴口罩,咳嗽时宜用手帕捂住鼻、嘴。
室内应注意通风,可酌情用食醋熏蒸空气消毒。
慢支患者有感染趋势时宜早用药进行防治,此时发作不久,病情一般较轻,可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2/日;头孢氨苄胶囊0.5,3/日;氟哌酸0.2,3/日;病毒灵0.3,3/日。
选择1-2种即可。
气候变化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影响也很大,病情冬重夏轻为突出特点,多以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时发作最多。
系因冷空气可使支气管黏膜血管痉挛缺血,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纤毛上皮功能受损,减弱了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作用。
此时应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时添加衣服、被褥,完善取暖措施。
以暖气取暖为好,煤炉烟尘较大,对慢支肺气肿患者不利。
宜加强室内空气加湿降尘,或冬季暂移居有暖气处居住。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季外出宜戴口罩,既能预防感冒,又能利用口罩的保暖作用,防治冷空气直接吸入,对容易急性发作者很有好处。
吸烟对呼吸道危害很大,可造成支气管痉挛,纤毛上皮受损,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亢进,使呼吸道阻塞加重并且易继发感染。
吸烟着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
因此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强调戒烟的重要性。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应彻底戒烟,否则即使有好的治疗措施,其效果也会被烟草的不良作用抵消,导致发作次数增加,促进病情的发展。
应搞好环境保护,治理空气污染。
刺激性烟尘、粉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污染成分均可导致和加重慢性支气管炎。
应注意工业生产排污的综合治理,减少空气污染。
污染较重的室内应采取减尘、隔尘、加湿降尘,通风等保护性措施,尽量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加强缓解期治疗也是重要原则之一。
可根据个人病情轻重及耐受能力,进行适当的锻炼。
做呼吸操能增强膈肌功能,增加通气量,减轻小气道闭陷,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有良好影响。
缓解期可定期用副作用较小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为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肌注气管炎菌苗,疗程3个月以上,可用2~3年。
也可注射卡介苗1ml(含干重0.5mg),每周 3次,疗程一年。
核酪2-4ml,2/周,3-6月一疗程。
脂多糖,开始0.2ml,每次递增0.2ml,直至1ml,每周2次,20次一疗程。
以上方法均可使感冒及慢支急性发作次数减少,有效率大致为60%-70%,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之一。
【诊断标准】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凡有引起气道阻塞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史,气急逐渐加重,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后者超过3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减低,小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80%以下,气体分布不均,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即可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
有一些知识,没有人提醒的话,大家很容易遗忘,所以定期的把我们曾经掌握的知识拿出来再看一下,是很有帮助的。
本病起病隐潜。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病因者,有多年的咳嗽咳痰史。
吸烟者常在晨起床后咳嗽和咳黏液痰。
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痰呈黏液脓性。
咳嗽、咳痰症状多在冬季加重,翌年气候转暖时逐渐减轻。
病变严重者咳嗽、咳痰长年存在,无冬重夏轻季节性变化的规律。
肺气肿患者常有气急症状,早期多在活动后如登楼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以后发展到走平路时亦感气急。
若在说话、穿衣、洗脸乃至静息时有气急,提示肺气肿相当严重。
此外尚有疲乏、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急性发作期并发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可出现相应症状。
肺气肿患者出现头痛可能提示CO2潴留,应进一步作动脉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者有发绀,也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本病早期体征多无异常,严重肺气肿者胸廓前后径增加,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
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
呼吸音和语音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
心音低远。
本病由于肺脏过度充气,残气量增加,X线检查肺透明度增加。
但在早期这一X线征象不够敏感。
重度肺气肿时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增宽。
侧位片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后间隙过宽。
膈肌位置下移,膈穹窿变为扁平。
两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纤细、稀疏。
心影呈垂直狭长。
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
也有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的,肺透明度增高不明显,肺门部肺动脉增宽,心脏常扩大。
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当然还有不少患者并不符合某一种类型的典型表现。
1.支气管炎型亦称紫绀臃肿型(BB型)。
支气管病变较重,黏膜肿胀,黏液腺增生,肺气肿病变轻微。
患者常有多年吸烟史及慢性咳嗽、咳痰史。
体检肥胖、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两肺底闻及啰音。
胸部X线片检查肺充血,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肺气肿征。
肺功能测验通气功能明显损害,气体分布不匀,功能残气及肺总量增加,弥散功能正常,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红细胞压积增高,易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右心衰竭。
2.肺气肿型亦称无绀喘息型(PP型)。
肺气肿较严重,但支气管病变不严重。
多见于老年,体质消瘦,呼吸困难明显,无紫绀。
患者常取特殊的姿态,如两肩高耸、双臂扶床、呼气时两颊鼓起和缩唇。
X线胸片两肺透明度增加。
通气功能虽亦有损害,但不如支气管炎型那样严重,气体分布均匀,残气占肺总量比值增大,肺泡通气量正常甚至有通气过度,因此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不明显,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阻塞性肺气肿【病因】(一)吸烟纸烟含有多种有害成分,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
吸烟者黏液腺岩藻糖及神经氨酸含量增多,可抑制支气管黏膜纤毛活动,反射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减弱肺泡吞噬细胞的作用。
吸烟者并发肺气肿或慢支和死于呼吸衰竭或肺心病者远较不吸烟者为多。
(二)大气污染尸检材料证明,气候和经济条件相似情况下,大气污染严重地区肺气肿发病率比污染较轻地区为高。
(三)感染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与肺气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反复感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管壁增厚狭窄,引起气道阻塞。
肺部感染时蛋白酶活性增高与肺气肿形成也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