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合肥一模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睡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60分)在下列各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
共60分o 2010年某日出现本世纪时间最长的日环食,我国观测条件非常有利,除了环食带内可以观测到日环食以外,全国太部分地方都可观测到日偏食。
读图回答l_2题。
1.据图推测,以下四个城市中日出最早的是A.南昌 B.西安 C.郑州 D.太原2.能正确反映此次日环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图像是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 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作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的地形是A.山峰 B.山脊C.山谷 D.鞍部4.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东北向西南B.东南向西北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右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5“题。
5.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6.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读我国某城市(106.73。
E,26.58。
N,海拔1223.8米)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7q 题。
月份l 2 3 4 5 6 7 8 9 lO 11 12月平均气温(℃)月平均云量(%) 87 87 82 83 84 85 80 72 75 78 80 79月平均降水,x,]7.导致该城市冬季月平均云量偏多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8.关于该城市所在省份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多,地表水丰富 B.太阳辐射强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
据此回答9—10题。
环境问题I类Ⅱ类Ⅲ类Ⅳ类省级行政区广东●●●●●●●●●四川●●●●●●●●新疆●●●●●●●●M ●◆◆●●●●●●●●9.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A.I类、Ⅱ类、Ⅲ类、Ⅳ类 B.Ⅱ类、Ⅳ类、I类、Ⅲ类c.Ⅱ类、l类、Ⅳ类、Ⅲ类 D.Ⅳ类、l类、Ⅱ类、Ⅲ类10.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西藏 B.安徽 c.山西 D.黑龙江读甲国大豆产区在该国各州的分布示意图,完成ll—l2题。
11.图示大豆产区的地形A.以高原为主 8.以山地为主C.以丘陵为主 D.以平原为主12.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豆的播种期应该在4月中下旬,个别生长期短的品种可以延迟到5月中旬。
据此推测,甲国大豆的播种期约在 A.4—5月份 8.7_8月份C.1-2月份 D.10一ll月份下图为我国2009年2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l3一l4题。
13.受此次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A.水稻 B.甜菜 C.春小麦 D.冬小麦14.缓解该区域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减少工业用水量②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开发地下水④实行跨流域调水⑤培育耐旱作物品种⑥迁移人口A.①③⑤ 8.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读南京市大型超市与土地等级关系图。
回答l5一l6题.15.影响南京大型超市布局的共同区位因素是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能源16.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南京市区大型超市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需要的图层有①人口密度图层②城市道路图层③人口增长图层④土地利用图层A.①②③ 8.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读某国2008年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男女性别比例表,回答l7—18题。
50-54 l00:55~59 100:60-64 100:65-69 100:≥70 l00:合计100 100:17.表中数据反映的国家及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俄罗斯/现代型 B.孟加拉国/传统型c.芬兰/现代型 D.印度/传统型18.以下各项,不符合该国人口状况的说法是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性别比失调现象由来已久c.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 D.人口过多,应该控制人口增长读中、日、韩、俄四个国家交通资料对照表,回答l9_20题。
国家海岸线104km 铁路营运里程04km铁路密度m/km2公路营运里程104km公路密度m/km2高速公路104km管道运输104km田乙丙0.3l 丁19.甲、乙、丙、r四国分别是A.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 B.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C.日本中国俄罗斯韩国 D.韩国俄罗斯中国日本20.甲国从丁国进口的大宗货物最有可能的是A.煤炭 B.纺织品 C.石油 D.大米第Ⅱ卷综合题(40分)21.(12分)下l到示意某I-1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地球扁率忽略不计。
图中虚线为北极圈,此时D点地方时为6时。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N、C之间的距离约为——千米。
若此时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则C点的地理坐标是——。
(2)假如有一架飞机由A点出发,到达8点,按最短路线飞行,共有4条飞行路线,请说明每一条飞行路线的行进方向。
(3)请描述图示季节我国江淮地区的天气,并说明这种天气的成因。
22.(14分)“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示的山麓河谷地区。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B河流主要补给是 ____,此河流在山麓地带形成地貌名称是——。
(2)分析该地区扯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4)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
23.(14分)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ll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1)合肥市市区人l21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3)结合我省省情,简述城市化会给我省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D D B C D B C题号1l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D B A D A D B C二、综合题(共40分)21.(12分)(1)10000(或“9990”)(2分)0。
,l80。
(2分)(2)南一北_÷南;北一南一北;一直向西北;一直向东北。
(2分。
说出1-2条得l 分,说出 3-4条得2分)(3)此时江淮地区正处于梅雨季节,阴雨绵绵。
(2分)成因:每年6月份,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江淮地区长时间徘徊,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4分) 22.(14分)(1)降水冰川融水(或“冰雪融水”) 冲积扇(洪积扇)(3分)(2)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3分,每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3)接近原料(番茄)产地;交通较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水源丰富。
(4分)(4)分布特点:城镇分布在山麓地带、沿铁路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分布。
(2分)主要区位因素: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2分)23.(14分)(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或“外来人口迁入”)(2分)(2)老龄化(2分)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等。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资源减少;城市用水增加,水资源紧张,水体污染严重;过分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城市化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固体垃圾增加;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加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改变了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改变,并出现“热岛效应”。
(6分,每小点1分,答出6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