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注音解释翻译

狼注音解释翻译

狼班级:姓名: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注音。

缀()驱()窘()薪()苫()蔽()耽()径()暝()暇()劈()隧()尻()寐()黠()顷()禽()诈()二、解释下列词语。

1.屠:2.止:3.缀行甚远:4.缀:5.投以骨:6.从:7.并驱:8.窘:9.敌:10.顾:11.苫蔽成丘:12.苫:13.蔽14.弛:15.耽耽相向:16.耽耽:17.少时:18.径去:19.犬坐于前:20.暝:21.意:22.暇:23.暴:24.以:25.毙:26.洞其中:27.洞:28.其:29.隧:30.尻:31.假寐:32.假:33.寐:34.盖:35.黠:36.毙:37.诈:38.几何:39.止增笑耳:三、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阅读探究1.根据“狼”专题的有关知识,按照下面的要求,对狼的特点进行概括。

蒲松龄笔下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淑敏笔下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还具有另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题意用文中的原话填空。

“少时,一狼径去”的目的是:___________;“屠乃奔倚其下”是因为担心___________;一狼“目似暝,意暇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以后你有哪些启示?【甲】课文蒲松龄的《狼》【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屠即径归。

昧爽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

亦可笑也!(注释蚤:通“早”;昧爽:拂晓;直:通“值”,价值)1.将“细审、遥望、近视”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 b. c.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顾野有麦场 (2)一狼洞其中(3)有屠人,货肉归(4)既走,又从之3.翻译下列句子。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

亦可笑也!”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从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甲】课文蒲松龄的《狼》【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恐前后受其敌.()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方缚.以带()以.吹豕之法吹之()2.翻译下列句子:(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3)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3.甲文主要展示屠夫的;乙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正常是一个的形象,如成语。

而现在有部分服装品牌又用狼来冠名,如“七匹狼”、“与狼共舞”是因为狼还具有品质。

4.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4.翻译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甲】课文蒲松龄的《狼》【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9.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1.狡猾、贪婪;聪明、为了保护孩子不惜牺牲自己;如团队精神、忍耐等,但必须不同于前两个空的内容。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3.①遇到困难不能一味地逃避,或寄希望于给点小恩小惠就能消灾免祸,而应该勇敢面对;②困难看起来很强大,其实只要勇于与之斗争,困难也就变得渺小了;③面对困难要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如选择有利的地势、当机立断等。

【小题1】“遥望、近视、细审、”(3分,每空1分)【小题2】回头看;打洞;卖;离开(4分,每题1分)【小题3】(1)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

(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分,每题2分)【小题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

(2分)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1.攻击打洞大腿伸入捆绑用2.禽兽狡诈欺骗的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人增添一些笑料罢了。

狼胀大的像一头牛,腿不能弯曲,嘴张开不能合。

3.勇敢、果断聪明、智慧狡猾、贪婪、凶残狼心狗肺团结、坚持(本题意思对即可)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

2 B 3. D 4.(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5.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6.B 7.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8.D 9.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