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报告】项目装置开工总结

【总结报告】项目装置开工总结

加氢裂化装置开工总结
1概述
加氢裂化装置设计加工进口原油的减压蜡油馏分和部分焦化蜡油,用于生产高质量的轻质油品和用作乙烯原料的尾油。

轻质产品包括作为车用汽油调和组分的轻石脑油,用于重整装置原料的高芳潜重石脑油,符合3号喷气燃料规格要求的煤油馏分,以及高十六烷值的清洁柴油馏分;尾油馏分是优质的乙烯原料,具有BMCI值低、乙烯收率高的性质特点。

该装置的投产运行,将为燕山分公司在提高重油转化能力、生产清洁汽柴油以及优化乙烯原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开工的时间进度如下:20**年5月2日~11日进行催化剂装填;5月12日~15日氮气气密,5月15日~18日催化剂低温干燥;5月18日~28日氢气气密;5月29日~6月1日催化剂预硫化;6月16日催化剂钝化;6月18日切换新鲜VGO原料;6月20日操作调整基本到位,装置出合格产品。

2催化剂装填
催化剂及瓷球的装填工作于5月2日始,至11日结束。

加氢裂化装置设两个反应器,分别为精制反应器R3101和裂化反应器R3102。

R3101分为三个催化剂床层,除一床层顶部装填部分保护催化剂RG-10B和RG-1外,其它床层装填精制催化剂RN-32。

R3101共装填RN-32精制催化剂288.9t,RG-10B保护剂5.7t,RG-1保护剂6.5t;裂化反应器R3102设四个催化剂床层,除四床层底部装填少量后精制催化剂RN-32(粗条)外,其余部分装填裂化催化剂RHC-1,R3102反应器共装填RHC-1裂化催化剂176.8t,RN-32(粗条)后精制催化剂21t。

两个反应器装填催化剂总量共498.9t。

精制催化
剂装填堆比1.107 t/m3,裂化催化剂装填堆比为0.984 t/m3。

精制反应器R3101催化剂及瓷球实际装填情况列于表1。

裂化反应器R3102催化剂及瓷球实际装填情况列于表2。

表1 精制反应器R3101催化剂及瓷球装填表
表2 裂化反应器R3102催化剂及瓷球装填表
3氮气气密
催化剂装填结束后,于5月11日晚封反应器头盖,12日开始进行反应系统氮气置换、氮气气密。

至5月15日,氮气6.5MPa气密结束。

4催化剂氮气低温干燥
5月15日氮气气密结束,开始进行氮气低温干燥。

20:26开循环
压缩机K3102,起始循环氮气量约为26万Nm3/h,随后逐步提高循环压缩机转速,至16日11:00循环量达到约38万Nm3/h。

22:10时点反应进料加热炉,开始按照程序升温,升温初期升温较慢,因此实际干燥拖后约10h。

图1 催化剂氮气干燥理论升温曲线和理论升温曲线。

整个氮气干燥期间,循环氮气量在36万~38万Nm3/h,一反入口压力在2.42~2.97MPa之间。

氮气低温干燥后从冷高分共切水约8t,比预期的出水量大,疑是干燥前高压空冷有部分存水未排出。

5急冷氢试验、氢气气密及紧急泄压试验
催化剂氮气低温干燥结束后,5月18日3:00时做急冷氢试验,从二反四床层入口的冷氢阀开始向上逐个试验。

冷氢阀100%刻度下,各床层间的冷氢流量列于表3。

5月18日急冷氢试验结束后,系统降温降压,系统压力0.03MPa、反应器温度91℃时,拆反应器头盖及一反出口法兰,处理漏点。

5月26日8:00引新氢入装置,开始氢气气密,至5月28日氢气12.8MPa压力下气密合格。

28日9:15时开始做紧急泄压试验(7bar/mim和21bar/min),此时冷高分压力12.83MPa,循环氢流量370000Nm3/h。

从9时15分至18分,7bar/mim泄压试验共做3分钟,压力降低1.46MPa;从10时25分至28分,21bar/min泄压试验做3分钟,压力降低2.58MPa。

紧急泄压试验完毕后根据泄压速度对泄压孔板进行了校正。

6催化剂预硫化
5月29日装置具备了预硫化条件,于10:40时开始启动注硫泵向反应系统注入硫化剂DMDS。

注硫前主要反应操作条件如下:
一反入口温度:140℃
一反入口压力:12.32MPa
循环氢量:362744Nm3/h
29日10:40向反应器注入DMDS,20分钟后出现吸附热,11:17
时一反一床层温升约9℃,冷氢控制一反二床层入口温度保持140℃。

18:30时170℃恒温开始,逐步提高注硫量至800kg/h。

30日12:00时一反入口温度达到230℃,恒温4小时。

31日18:40时开始360℃恒温,6月1日0:00时停止注DMDS,360℃恒温8小时后于1日2:40结束硫化,反应系统开始降温。

硫化结束时,DMDS消耗量极少,且冷高分水位基本不再上升,可判断催化剂硫化比较完全。

硫化期间一反入口温度及循环氢中H2S浓度变化示于图2。

硫化期间注入硫化剂DMDS共73t,排放废氢中H2S折合DMDS约2.4t,系统残存折合DMDS约4.3t,系统泄露折合DMDS 约1.2t,高分水中含硫折合DMDS约18kg。

催化剂硫化实际消耗DMDS共:73-2.4-4.3-1.2-0.018=65.1t。

根据催化剂装填量计算得到催化剂理论消耗DMDS量应为61.1t。

DMDS实际消耗量略高于理论量,从另一方面说明催化剂的硫化比较完全。

S浓度随时间变化图2 硫化过程一反入口温度及循环氢中H
2
6月2日发现高压空冷焊缝泄漏,且漏点较多。

系统降温降压,并对漏点进行处理。

期间,反应器氮气封存,催化剂床层各点温度低于100℃。

7催化剂钝化
6月16日高压空冷漏点处理完毕,系统升温升压,进行补硫及催化剂钝化程序。

16日17:30时开始补硫操作,DMDS起始注入量400kg/h左右,同时以20℃/h向230℃升温。

至21:30时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1.1v%,停止向反应器注硫,并开始向150℃降温。

17日9:40时一反入口150℃,启动原料泵引低氮油入反应器,
低氮油为直馏柴油,进料量150t/h左右,后提至170t/h。

引入低氮
油后,催化剂床层出现比较明显的吸附热,床层最高点温度出现在一反一床层下部,达到190℃。

另外,引油后发现热高分液位很快上升,怀疑是因高压换热器内漏引起的。

17日11:00左右低氮油穿透反应器,开始于高压空冷前注水、二反入口处注液氨,并以预定的7℃/h升高反应器入口温度。

注氨钝化期间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基本保持在500~5000ppm,水中氨氮含量5000~15000mg/L。

循环氢氢纯度在91v%以上。

在升温至约280℃时,一反出现明显温升,实际温升最高时达到约40℃,说明精制催化剂在280℃时即开始发挥加氢活性,原料油中芳烃饱和放热产生温升。

至18日16:30一反R3101入口温度升到320℃,二反入口310℃,催化剂钝化步骤结束。

8切换新鲜VGO原料及操作调整
催化剂钝化结束后,于18日17:00时开始切换VGO原料,比例为25%,半小时后VGO进入反应器,床层出现温升,一反一床层温升约15℃左右。

18:30提高VGO比例到50%,19:30提高VGO 比例至75%;20:00全部切换为VGO进料,总进料量170t/h,同时停注硫和注氨泵。

随后,装置进入操作调整阶段,并逐步提高处理量至设计值。

21日10:00时,反应系统及分馏系统均基本调整到位。

系统稳定后于14:00时取产品油样分析。

表4、表5及表6分别是原料油性质、反应系统主要操作条件及产品油主要性质。

由表4可见,原料油20℃密度为0.8812g/cm3,硫含量0.64w%,氮含量较高,达到1374μg/g。

由表5可见,一反入口氢分压13.2MPa,精制平均反应温度356.8℃,裂化平均反应温度370.9℃,精制催化剂床层总温升23.1℃,裂化催化剂床层总温升22.3℃。

在原料氮含量较高情况下,精制平均反应温度仅356.8℃,精制催化剂表现出了优良的加氢脱氮活性;裂化反应器四个催化剂床层温升分布较为均匀,第一裂化催化剂床层温升明显,说明精制油氮含量脱除到了较低水平,第一床层的裂化催化剂未受有机氮的抑制影响。

两个反应器出入口压差在正常设计范围,分别为0.37MPa、0.24MPa,两个反应器出入口总压差为0.61MPa(二反出口与一反入口压力表之差为0.58MPa)。

表6产品性质数据表明,装置所得产品性质优良,重石脑油馏分的芳潜高,达到58.1w%;航煤馏分烟点高达31.6mm;柴油馏分硫含量小于0.5μg/g,十六烷值达到53.3,属于优质的无硫柴油调和组分;尾油收率为45.6w%,其BMCI值为9.0,是优质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表6 初期产品性质(6月21日14:00取样)
优选参考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