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进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
欢喜让我忧”。

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

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
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
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教师的角色已变成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的教学变
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具等待点燃的火把;
教师的责任是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将教师定位于“塑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的蜡烛”“甘为人梯的
导师”“桶水滴注的巨匠”。

这种定位,无疑是对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肯定。

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人们的阵阵称赞声中,很好地扮演着这种角色,有效地推动着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但是,伴随着全球教育的改革,我国也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如果再用
传统的方式给教师定位,那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所以,笔者认为应当给教师的角色重
新定位。

一、变“塑魂的工程师”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定位,是对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但却忽视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不能像工程师那样,将学生用一种固有的模式进行塑造,打磨成形,而应当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学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为将来
的成长、学习、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础。

二、变“辛勤的园丁”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种定位,形象地肯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它忽视了学
生自身发展的特点。

园丁对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必要的培土、浇水,更主要的是修剪工程。

园丁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对花草树木进行人为的修剪、整理、压制等,创造出一种园林艺术,
很大程度上使花木呈病态的美。

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
能像花木一样任人宰割,而毫不旁溢斜出。

他们有自己的做人标准和奋斗目标,教师只能对
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绽放出万紫千红的千姿百态
的人生之花,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三、变“无私的蜡烛”为师生互补的发展者
“教师是无私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评价,是对教师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爱
岗敬业精神的高度赞扬,但它忽视了教师的自身发展。

蜡烛有固有的质和量,它们在照亮别
人时,燃烧着自己,当身尽光亦尽。

但教师不应该是这样,他们是人,也应该在照亮别人的
同时,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永不熄灭的星辰,像太
阳一样,永恒地为人类带来光和热。

并且,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照
亮别人。

四、变“桶水滴注的巨匠”为学生探究的促进者
传统的说法是“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种观点是对教师具备渊博的知
识的要求和肯定,也说明了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那就是教师主动地灌输,学生被动地
接受,教师灌输多少,学生接受多少。

这样就把学生置身于被动地位。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该抓住主动权,教师只能促进学生去研究、探索、求知、去温
故而知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五、变“甘为人梯的导师”为教育教学的创新者
“教师是甘为人梯的导师”这种定位,把教师乐于奉献、传道、授业的功能进行了很好的概括,但它忽视了教师本身的创造性。

“人梯论”肯定了教师将已有的历史文化无私地毫不保留地传
授给学生,让学生踏上自己的肩膀前行。

但教师自己也是人,也应该去创新,去进行教法、
学法的创新。

在自己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去创新。

只有这样,在学生前进的同时,教师也
在前进,才不会出现“徒进师不进”的怪现象。

总之,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要给教师重新定位,否则,只是将新课程标准挂在嘴上,不落
实在行动上,很难使改革成功。

只有建立了新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促使教师主动地采取新
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使教育改革从胜利走向不断的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