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疫苗应用现状及评价
T M 9 ] ( T w i n r i x ) , 用于免疫 1 8岁以上的人群 [ , 采用 0 、 1 、 6
毒毒素结合域、 葡萄球菌肠毒素 B 、 重组 F 1 V融合蛋 白、 重组 P A蛋白皮内分点免疫恒河猴, 结果发现免疫 后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血清学反应, 攻毒试验显示可 以完全保护抵抗上述 4种相应的疾病。
? D T a P I P V H i b H e p B ( H e x a v a c ) 在欧洲获准上市。临床 3 ] 研究的资料显示 [ , D T a P I P V H i b H e p B具有很好的耐
受性, 常见的副作用是局部红肿和低热。和其他包含 a P的疫苗相比具有相似的保护效果和抗体阳转率。六 联疫苗可以诱导免疫记忆, 在1 2~ 1 8个月大时进行加 强免疫可产生 记 忆 反 应。和 免 疫 单 价 疫 苗 的 儿 童 相
1 3 ] T h 1 / T h 2 ) 。M o r e f i e l d等 [ 将重组 A型肉 胞反应类型(
比较了进口和国产 M M R免疫
效果后发现, 麻疹、 风疹、 腮腺炎血凝抑制( H I ) 抗体阳 0 %、 1 0 0 %、 8 0 % 左右, 两组无明显差异, 转率分别为 9 疫苗接种后两组对象全身和局部反应轻微。 1 . 3 甲肝乙肝( h e p a t i t i sA h e p a t i t i sB , H e p A H e p B ) 联合疫苗 H e p A H e p B于 1 9 9 6年在欧洲被批准, 1 9 9 7年在加 拿 大 被 批 准。 2 0 0 1 年, F D A批准了 H e p A H e p B
1 2 ] 等[ 将炭疽上 清 吸 附 疫 苗 ( A V P ) 、 炭疽亚单位疫苗
, 疫苗的免
疫原 性 和 安 全 性 良 好。 严 重 不 良 反 应 的 发 生 率 < 百万支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 皮疹、 热性 0 . 4 / 惊厥和关节炎 / 关节痛。免疫后可产生非常高的抗体 血清阳转率, 在美国和芬兰应用 M M R使这 3种疾病的 发病率下降 9 9 %以上。 2 0 0 5年, 麻疹 腮腺炎 风疹 水痘联合减毒活疫苗 ( M M R v a r i c e l l a , M M R V ) 在 美 国 上 市, 推荐 1 2月 龄 至 1 2岁儿童通过 2剂次的免疫程序使用。 G i l l e t 等 M M R V的使用可以增加 V a V的免疫覆盖率。 我国目前已有 M M R疫苗上市, 2 0 0 8年被纳入国家 免疫规划范围。但由于供应不足, 仅部分省区实行免 费接种 M M R 。何奔等
1 ] 。但随着越来 幅降低, 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
越多的疫苗被研制出来, 接种次数也随之增加。联合 疫苗的产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联合疫苗的使用避免了 常规免疫的多次注射问题和可能随之而来的副作用, 减少了多次注射所带来的痛苦, 降低了接种和管理费 用, 从而增加免疫覆盖率和被免疫者的依从性。目前 上市的国产联合疫苗就有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 疫苗, 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甲乙型肝炎联 合疫苗, 伤寒副伤寒甲、 乙联合疫苗等多种。本文从几 个代表性的联合疫苗的研究应用现状, 评价中特别需 要注意的问题, 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 h i n a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9 , 2 9 ( 1 1 ) : 8 9~ 9 3 檪檪殏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 檪檪殏
综 述
使用疫苗来预防传染性疾病改变了我们应对公共 卫生问题的方式。在许多国家, 行之有效的免疫计划 使得曾经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大
1 联合疫苗研究应用现状
1 . 1 基 于 百 日 咳 白 喉 破伤风( d i p h t h e r i a t e t a n u s p e r t u s s i s , D T P ) 三联疫苗的联合疫苗 1 9 4 8年白喉( D ) 和破伤风( T ) 二联疫苗首先获得
9 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 h i n a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使用。
V o l . 2 9N o . 1 12 0 0 9
比, 免疫六联疫苗的儿童产生了较高的抗 I P V的抗体 滴度, 较低的抗 H i b和 H e p B组份的抗体滴度, 但这些 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六联疫苗的免疫效果达到甚至超 过了预先按照欧洲广泛使用的五价疫苗和乙肝疫苗而 F D A ) 于2 0 0 2 定义的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年批准了五价的 D T a P H e p B I P V( P e d i a r i x ) 上市, 在儿 童2 、 4 、 6月大时进行免疫。然而由于担心 H i b组分的 2 0 0 8年 F D A才批准了五价的 D T a P 免疫原性被减弱, I P V/ H i b( P e n t a c e l ) 上市
[ 6 ]
2 h内自行恢复。 疼痛, 全身副反应以低热为主, 并在 7 免疫后 7个月, 倍尔来福组和单价疫苗组相比阳转率、 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 G M T ) 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 意义。 1 . 4 其他联合疫苗 其他 F D A 批准的联合疫苗有 H i b H e p B 、 A B型 3 价流感疫苗, A . C . Y .W1 3 5群脑膜炎球菌白喉类毒素 结合疫苗, 多价肺炎球菌疫苗,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等。 其他国内批准的联合疫苗则有 2 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 苗, A . C . Y .W1 3 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伤寒、 副伤 寒甲、 乙联合疫苗等。 此外, 2 0 0 1年炭疽生物恐怖事件发生后, 一些科学 家考虑把预防生物战剂的疫苗进行联合, 以备紧急情 况下 可 以 通 过 单 次 免 疫 抵 抗 多 种 生 物 战 剂。 G r i f f i n
[ 8 ] [ 7 ]
研
M R V 的 免 疫 效 果 和 单 价 疫 苗 相 似, 并认为 究发现 M
( r P A ) 、 委内瑞拉马脑炎疫苗( T C 8 3 ) 与鼠疫亚单位疫 苗( r F 1+ r V ) 分别进行联合后免疫小鼠, 发现对鼠疫的 保护效果没有产生影响, 鼠疫亚单位疫苗与减毒活疫 苗联合后抗 I g G 1抗体显著减少, 抗I g G 2 a 抗体显著增 加。说明将不同疫苗进行联合时必须要考虑 T辅助细
[ 4 ]
1 0 ] J o i n e s 等[ 研究发现接种 H e p A H e p B产生的保护
e p A H e p B组针对 抗体滴度高于单价疫苗, 在第 7月 H H e p A 、 H e p B血清抗体阳转率为 9 9 . 6 %、 9 5 . 1 %,单价 疫苗 则 为 9 9 . 3 %、 9 2 . 2 %。 安 全 性 评 价 显 示 接 种 H e p A H e p B后, 丙氨酸转氨酶( A L T ) 和天冬氨酸转氨 酶( A S T ) 水平均未见升高,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 疼痛、 红肿等局部反应, 偶有头疼、 疲劳、 发热等全身反 应, 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价疫苗相比没有显著性 差异。 国内 北 京 科 兴 生 物 制 品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H e p A
M H e p B ( 倍 尔 来 福T ) 已于 2 0 0 3年 获 准 上 市, 万宗举 1 1 ] 等[ 研究发现接种倍尔来福后局部副反应主要为过性
。
我国北京天坛、 上海、 兰州、 长春、 成都和武汉生物 制品所都已研制成功 D T a P ,2 0 0 1年开始大规模使用, 2 0 0 8年 D T a P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取代 D T w P , 但目
中图分类号 R 1 8 6 w P ) 疫苗进行联合研 批准, 随后与灭活全细胞百日咳( D T w P ) 联合疫苗, 至今已有 制成功吸附全细胞百白破 (
2 ] 5 0多年的应用历史 [ 。D T w P对这三种病原体具有良
好的保护效果, 为预防百日咳、 白喉和破伤风的传播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接种后可发生红肿、 局部硬结、 化 脓、 血管神 经 性 水 肿 等 局 部 反 应, 还可能发生全身发 热、 兴奋易怒、 呕吐、 厌食、 持续哭闹、 惊厥等全身反应。 关于 w P副作用的担心促进了无细胞百日咳( a P ) 疫苗 的发展, 1 9 8 1年 日 本 学 者 首 先 研 制 了 无 细 胞 百 白 破 D T a P ) 联合疫苗。许多研究显示, a P和 w P相比具有 ( 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同时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和 效力。因而 D T w P已逐渐被效果更好, 副作用更小的 D T a P所取代。 2 0世纪 9 0年代,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 I P V ) 、 b型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H i b ) 和乙肝疫苗( H e p B ) 先后实现 T P疫 苗 的 联 合。在 此 基 础 上, 2 0 0 0年 六 价 的 了与 D
5 ] 前仍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刘大卫等 [ 研究显
T a P和 D T w P上市后均具有较好的预防接种安全 示D 性; 聚集性分析显示 D T a P安全性优于 D T w P 。D T a P不 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 且第 4剂反应危险性高, D T w P 则以无菌脓肿为主。 1 . 2 基于麻疹 风疹 腮腺炎三联减毒活疫苗( me a s l e s , MMR ) 的联合疫苗 mu mp s r u b e l l a M M R最早于 1 9 7 1年在美国获得批准
收稿日期: 2 0 0 9 0 2 2 7 修回日期: 2 0 0 9 0 9 2 1 8 6 3 ” 计划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2 0 0 6 A A 0 2 A 2 3 2 ) 国家“ 电子信箱: c h e n w e i 0 2 2 6 @y a h o o . c o m . c n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