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煤业集团员工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集团公司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开展,推进实现《晋城煤业集团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10-2020)》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晋城煤业集团各子、分公司、经费包干单位、机关各处室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集团公司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目标和“3451”人才战略规划目标组织开展,要坚持战略性、需求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以“建基地、编教材、管教学、尊教师、保投入、强执行”为抓手。
第四条职业教育培训的目标是:积极推动建设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强力打造产权代表、经营管理、党群干部、专业技术、岗位技能五类人才,加快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梯次分明的人才队伍,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企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管办分开、教考分离”的管理体制。
由集团公司统一领导,集团公司与各二级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分级管理,管理与办学分开,教学与考试考核分离。
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各级管理者要把员工培训工作纳入主管领导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并依据一级管一级的原则进行组织推进。
第六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是集团公司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职教培训有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代表集团公司行使对企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计划、管理、协调、检查、监督、考核等职能。
要牵头组织、监督检查培训计划的落实,负责对各二级单位职教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
第七条各二级单位人力资源(职教)部门负责本单位各级各类员工培训工作的管理、计划、协调、检查、监督、考核等职责。
要负责提出本单位的培训需求,对本单位自主实施培训项目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负责做好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职工培训相关信息的跟踪和录入,并协同集团公司完成公司统一培训项目。
各二级单位职教中心(培训机构)是本单位开展各项培训任务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员工培训工作。
各二级单位下属区队(站、所、车间五级培训机构)负责根据本单位培训计划组织完成好本区队的员工培训工作。
第八条集团公司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是集团公司的职教培训基地,负责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考试、颁验证等工作;负责做好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四网合一”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第三章培训内容、类别、形式第九条员工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对本企业员工进行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开发和训练活动。
第十条员工培训类别包括新员工和转岗人员培训、安全培训、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操作序列员工培训、学历教育等。
(一)新员工(转岗人员)培训。
新进入公司的各类人员和转岗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必须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持证、后上岗”的规定。
煤矿及其它相关生产岗位新员工还要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规定接受专门培训,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其中对从事井下工作的新员工,脱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课时,跟班实习不少于4个月,地面安全生产岗位新员工培训时间不少于48课时。
(二)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培训是指以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管理水平及生产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对象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含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集团公司和二级单位必须要保证煤矿及其它相关生产岗位从业人员100%参加安全资格培训,100%持证上岗。
1、煤矿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负全面责任、有安全生产决策权的人,具体指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矿长(经理),参加安全资格培训的初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分为A、B两类,A类包括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机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煤矿(公司)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安全生产区(科、队、井)负责人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
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3、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煤矿及其它行业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复审和延期复审培训不少于8学时。
4、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 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
5、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6、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按工种分类,初训不少于100-120课时,复训不少于40课时;进网电工初训160课时,复训不少于40课时。
8、其他行业性要求持证上岗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根据各行业文件规定的培训课时数和考核颁证办法执行。
9、各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课时根据不同项目要求具体制定。
(三)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适应集团公司多产业发展的需要,要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产业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素质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经济运行规则,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人才队伍。
1、任职前培训。
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要参加任职前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领导科学、干部管理、财务管理、党群管理、依法治企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及相应领导岗位所需知识。
2、政治理论培训。
经营管理人员要参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着重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能力。
3、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经营管理人员要参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4、各单位要有计划地根据需要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每5年参加的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三个月。
5、鼓励经营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公认、知名度高的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认证。
(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要适应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以专业领域带头人、技术专家为重点,打造一支规模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凡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员工每年均须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
主要项目包括:1、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
要严格执行国家“资格准入”制度,相关专业和岗位的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对集团公司有相应专业和岗位的从业人员要经过相应岗位资格培训,培训合格后,从事相应专业和岗位的工作。
2、政治理论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要参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新知识、新技术拓展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要参加以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补充、拓展为重点内容的培训,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4、各单位要有计划地根据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周期和时间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具体确定。
(五)操作序列人员培训。
要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的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重点工种、重点工艺的高级技师和技师为重点,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现场问题的规模庞大的岗位技能人才队伍。
1、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生产技能人员应当按照岗位规范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经过相关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从事相应岗位工作。
2、岗位适应性培训。
要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生产技能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适应性培训。
初级技能人员重点培养刻苦学习、胜任岗位基本要求的工作能力;中级技能人员重点培养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能力;高级技能人员重点培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3、技能人员脱产集中培训。
各单位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技能人员参加脱产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侧重新设备、新技能和新工艺的采用,培训时间和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具体确定。
(六)学历教育。
本着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的原则,开展成人后续学历、学位证书教育。
集团公司每年根据各子、分公司、各业务部门提出的员工学历教育需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需要,确定当年本、专科学历教育招生计划并下发专项招生文件组织实施,确定研究生培养意向计划,积极鼓励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第十一条培训形式分为集团公司内部培训和外派培训。
1、集团公司内部培训一般包括基础培训、适用性培训、日常培训、目标培训等。
基础培训主要指加强员工岗位基础技术的培训和强化基本技能的培训;适用性培训主要指为适应集团公司新的工作要求而进行的培训;日常培训主要指依托五级区队培训基地等在基层开展的强化基本功训练,目的是不断提高操作技能、解决“应会”问题,可以包括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竞赛和表演等多种形式;目标培训指为满足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目标所做的综合专门培训,要和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相联系。
2、集团公司外派培训主要包括: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国家统考和岗位职务培训;选送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的继续教育;对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证书教育;组织企业人员参加后续学历教育等。
第四章培训计划的制定第十二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晋城煤业集团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10-2020)》、各年度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制定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安排意见),报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各二级单位应根据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安排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员工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报请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培训实施过程原则上依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有关规定及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如需调整,需向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提出申请,上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