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导学案来进行教学。
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四、说学法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数学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有理数的除法温故而知新学生自己动手做导学案完成自主探究1、有理数的乘法 2×4 = ×(-4) = (3)2×(-4) = (4)×4 =(5) 0×(-5) =提出问题: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板书]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教法说明】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而总结出除法的法则2。
2、有理数的除法8÷ 8×;÷3 ×;13111 ÷× 44214【教法说明】通过对比明白两个数相等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负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除法与倒数的关系,进而总结出除法的法则1。
[板书]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312 例1÷ 9 ÷÷【课堂练习】练习:÷÷ 1÷ 0÷÷÷6525 学生活动:1,2题让学生抢答,3题导学案上做,一个同学展示,一个同学订正。
).然后给大家大约5分钟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2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3题是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
【教法说明】通过上组练习的结果,不难看出有理数的除法与有理数乘法有类似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在做有理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回顾例1 计算:÷9; 1÷.提出问题:每个题目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学生活动:题采用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的方法较简单。
题仍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较简单。
例2 化简下列分数-45-12 3 -12【课堂练习】练习:-72-300 9-45-75 【教法说明】例2是检查学生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能简化计算.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除法及倒数的概念,回答问题: 1、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
0除以任何的数都得。
随堂练习1、如果a÷b的商是负数,那么A、a,b异号B、a,b同为正数C、a,b同为负数D、a,b同号 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若a,b异号,则a×b<0,<0B、若a,b同号,则a×b<0。
a-aaa-aa<0 C、==- D、=- bb-bb-bb93÷9 ÷251040÷÷3ab【拓展训练】计算:213(1) 5 ;(2) 0÷(-1000); 3223 (3) 375÷; 32【教法说明】必做题为本节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仿照例题编题,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选作题是对这节课重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板书设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作业:课本37页4、6 评价分析1、合理选用教学素材,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2、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注重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4、对知识的迁移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导学案来进行教学。
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四、说学法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数学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有理数的除法温故而知新学生自己动手做导学案完成自主探究1、有理数的乘法 2×4 = ×(-4) = (3)2×(-4) = (4)×4 =(5) 0×(-5) =提出问题: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板书]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教法说明】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而总结出除法的法则2。
2、有理数的除法8÷ 8×;÷3 ×;13111 ÷× 44214【教法说明】通过对比明白两个数相等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负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除法与倒数的关系,进而总结出除法的法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