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金融资产一、学习目标1、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2、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4、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5、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二、重点解答、难点释疑(一)、金融资产的分类1、金融资产的概念金融资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内容。
金融工具就是进行投资、筹资和风险管理的工具,其中一方形成金融资产,另外一方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例如,甲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5000万元,则购入债券方形成金融资产(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发行债券方形成金融负债(应付债券);又如,甲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5000万元,则购入股票方形成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发行股票方形成权益工具(股本)。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2、金融资产分类(根据交易目的分类,而不是根据流动性分类)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重分类问题:第一类不能与其他三类重分类,第二类与第三类重分类是有条件的。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可分为三个步骤:取得时、持有期间和出售时。
具体处理如下:1.取得时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持有期间(1)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出售时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处理可分为取得时、持有期间和处置时三个步骤:1、取得时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注意:即原制度的溢价、折价)。
2、持有期间持有期间主要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利息的计算如下:①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期限②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③应收利息按照分期付息还是一次还本付息可分别计入“应收利息”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3、处置时①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②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也可分为取得时、持有期间和出售时三个步骤:1、取得时①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应按债券的面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2、持有期间持有期间有三件事:收到股利或利息的处理、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计提减值。
①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债券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可供出售债券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不含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3、处置时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五)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1、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注:不能将发生的减值损失藏在资本公积中,而应体现在利润表里)。
该转出的累计损失,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三、典型例题精析1、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有关投资资料如下:(1)20×7年2月5日,丙公司以银行存款从二级市场购入B公司股票100 000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买价12元,同时支付相关税费10000元。
(2)20×7年4月10日,B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股0.5元。
(3)20×7年4月20日,收到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50 000元。
(4)20×7年12月31日,B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11元。
(5)20×8年12月31日,B公司股票市价下跌为每股9.5元,预计B公司股票还将继续下跌。
(6)20×9年12月31日,B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11.5元。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精析:丙公司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1)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 210 000贷:银行存款 1 210 000(2)借:应收股利 50 000贷:投资收益 50 000(3)借:银行存款 50 000贷:应收股利 50 000(4)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10 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10 000(5)借:资产减值损失 260 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10 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000(6)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 0002、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10 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3%,每年1月1日支付上年度利息。
购入时每张支付款项90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100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购入债券时的市场利率为4%。
2007年12月31日,由于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该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每张70元,甲公司预计,如乙公司不采取措施,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
2008年1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30 000元。
2008年,乙公司采取措施使财务困难大为好转。
20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到每张90元。
2009年1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30 000元。
2009年1月10日,甲公司将上述债券全部出售,收到款项902 000元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