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挤塑板建筑节能检测

挤塑板建筑节能检测

建筑节能检测
郴州华科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 分享人:刘建忠
目 录
• • • •
概述 定义及术语 几种主要保温材料及相关标准 保温材料检测方法
一、概述
• GB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1.0.5规定:单位工程竣工
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后进行。
一、概述
• 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节能检测涉及的范围
1.绝热材料(泡沫塑料、橡塑绝热制品、矿物棉制品、无机硬质绝热制 品、保温浆料等)
2.节能墙体材料(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孔砖、保温砖、加气混凝 土砌块、复合保温墙板等)
3.隔热涂料 4.相变蓄能材料 5.门窗 6.外墙外保温系统 7.采暖、空调设备 8.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
GB 50411-2007规定:墙体节能工程采用 的保温材料和粘结材料等,进场时应对下 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密度 、抗压强度 或压缩强度; 2 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 3 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四、检测方法
4.1 表观密度 模塑板的表观密度 1)依据标准:GB/T 10801.1-200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GB/T 6343-2009 《泡沫塑料及橡胶 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 6342-1996 《泡沫塑料与橡胶 线性尺寸的测定》
2)仪器: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天平:称量精度为试件质量的0.5%。 3)试样的尺寸与数量: (100±1)mm× (100±1)mm × (50±1)mm,试样数量3个。 (模塑板的厚度不都是50mm,所以应为试件的原厚。) 4)试样状态调节:试验前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 境条件下进行16小时的状态调节。
四、检测方法
4.2 导热系数
2)原理:热稳态条件下,在防护热板装置的中央计量区域内,有两块表 面平整且平行设置的均匀板状试件中,建立类似于以两块平行均匀温度板 为界的无限大平板中存在的一恒定热流。 为保证中央计量部位形成一维热流且能正确测量其热流密度的加热器,该 加热器分为中央计量元件和环绕计量元件的防护元件。并且要有足够的边 缘绝热或外侧绝缘防护套。
GB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 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DB013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 20473-2006 建筑保温砂浆
二、定义及术语
绝热材料(保温材料): 是指具有防止建筑物内的热量损失或隔绝外界热量传入的材料。通常把 导热系数小于0.174 W/(m.K)的建筑材料称为建筑绝热材料。 1、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这三种方式总是共存 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传热的形式表现为以其中一种为主。 2、热传导是由温差引起的物体内部微粒运动产生的热量转移过程。 在任何介质中,当两处存在温差时,就会产生热的传递现象,热量将 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是由各种建筑材料构筑 而成,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体现在围护结构节能效果的好坏。
四、检测方法
5)试验步骤: ①尺寸测量:测试件的长、宽、厚,测量点应尽可能分散开,至少5点,取每一 点上三个读数的中值,并用5个或5个以上的中值计算平均值,分别作为试件的 长、宽、厚,计算试件的体积V。 ②质量称量:称试件的质量m,精确至试件的质量的0.5%。 ③结果计算: m

V
取平均值,结果精确至0.1kg/m3。
• 所谓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和提高建筑舒适性
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通过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符合节 能要求的节能材料所建造的房屋,与没有采取 节能措施的房屋相比,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舒 适环境条件下,它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 少建筑能耗。
建筑上考虑传热的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保温, 主要针对降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 的采暖能耗和提高居住环境的热舒适性;另一个是 隔热,主要是针对降低夏热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 空调制冷能耗和提高居住环境的热舒适性。
传热系数
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 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2·K)。
导热系数
稳态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 1K,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 W/(m.K)。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 越小,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材质、容重、湿度、温度等。
GB/T 6342-1996 泡沫塑料与橡胶 线性尺寸的测定
GB/T 6343-1995泡沫塑料与橡胶 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 8810-2005 硬质泡沫塑料 吸水率的测定
GB/T 8811-2008硬质泡沫塑料 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 8813-2008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三、几种主要保温材料及相关标准
所用标准:
GB/T 10294-200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5-200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T 13475-2008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JGJ/T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 177-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三、几种主要保温材料及相关标准
技术要求:
三、几种主要保温材料及相关标准
技术要求:
三、几种主要保温材料及相关标准
3.1 保温板类 3.1.2 挤塑板(XPS板) 产品标准:GB/T 10801.2-2002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 塑 料(XPS)》 分类:按产品是否带有表皮及压缩强度的大小分为10类。 时效及状态调节: 导热系数和热阻试验应将样品自生产之日起在环境条件下放 置90天,其他物理机械性能试验应将产品自生产之日起在环 境条件下放置45天后进行。试验前应在温度23±2 ℃ , 50±5%的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一定时间。
挤塑板在其产品标准中没有表观密度的要求,但有些技术规程中有要求, 挤塑板的表观密度检测方法与膨胀聚苯板相同。喷涂类聚氨酯保温材料应 先按产品标准要求成型、固化后,在状态调节后,按同样方法进行。
四、检测方法
4.2 导热系数
建筑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两类: 稳定热流法和非稳定热流法 稳定热流法是通过材料的热流,其数值和方向都不随时间而变,即温度场 是恒定的。这样可以根据稳定热流强度、温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导热系数。 稳态法有防护热板法和热流计法。 1)检测依据: GB/T 10294-200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征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防护热板法: 适用范围:本方法只适用于测定干燥匀质试件,试件的热阻应大于0.1 (m2·K)/ W ,精度为±2%。
四、检测方法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绝热能力越强,导热系数越小。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别很大,大 致在0.017~3.5 W/(m·K)之间。如聚氨酯硬泡体材料在0.017~ 0.027W/(m·K)之间,聚苯板在0.035~0.041W/(m·K)之间,而大理石3.5 W/(m·K)左右,静止的空气0.027W/(m·K)。 绝热材料内部有分布均匀的空隙,这是绝热材料能起绝热作用的前提条件。 导热系数还与材料的容重、湿度、温度等有紧密的关系。 容重是指单位体积的材料重量,它是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材料的比重一定时,孔隙率愈大,则容重愈小,导热系数也越小。其规 律是导热系数随容重的增加而增加。 湿度对导热系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导热系数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材料受潮后,在孔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而水的导热系数为0.58 W/(m·K) ,比静态空气的导热系数0.027 W/(m·K)大20多倍,这样必然 使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如果在材料孔隙中的水结成冰,冰的导热系数 2.3 W/(m·K) ,它又是水的导热系数的4倍,材料的导热系数将更大。
3.2 喷涂聚氨酯泡沫材料 试样应在施工现场喷涂制备,用相同的施工工艺条 件单独制成一个泡沫体,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 72小时,再按标准要求切取试件,并将表面磨平。 3.3 保温浆料类
以上所讲的保温隔热材料都不是单独使用, 还应与界面砂浆、胶粘剂、抹面胶浆、增 强网、锚固件、饰面材料等组成可靠的保 温系统,对建筑物起到保温、隔热节能的 效果。
三、几种主要保温材料及相关标准
常用保温材料: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板) 硬泡聚氨酯板(PU) 酚醛泡沫板(PF) 胶粉聚苯颗粒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浆料 岩棉板
三、几种主要保温材料及相关标准
3.1 保温板类 3.1.1 模塑板(EPS板) 产品标准:GB/T 10801.1-200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 烯泡沫塑料》 按密度范围分为6个等级,又可分为阻燃型和普通 型。 时效及状态调节: 对于膨胀聚苯板,型式检验的所有试验样品应去掉表皮并自 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8天后进行测试。所有试验的 样品应在温度23±2 ℃ ,50±5%的条件下进行16小时的状 态调节。
XPS板:测定平均温度为(10±2)℃和(25±2)℃下的导热系数,试验温差为15℃~25℃; EPS板:试样厚度(25±1)mm,温差(15~20) ℃,平均温度(25±2)℃。
四、检测方法
4.2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计算公式:

d AT1 T2
Φ ----加热单元计量部分的平均热流量,其值等于平均发热 功率,W T1----试件热面温度平均值,K T2----试件冷面温度平均值,K A----计量面积,m2 d----试件平均厚度,m
保温和隔热都是为了提高居住环境的热舒适度, 在建筑设计、施工、评价指标等方面都不同,但这 两个出发点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提高围护结构 的热阻,即降低其传热系数。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 符合表3.1.1的规定。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图8.1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