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
班级姓名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析: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
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析: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该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
这首诗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
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析:这是一首赠友诗。
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
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
由于到了晚年。
只好“惟好静”了。
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
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
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析: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山中》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
读王维的诗,也许刚开始读不懂,没关系,再多读几遍,然后读读下面的赏析。
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找出王维其它的诗,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1.找一首与上面诗不同风格的王维写的诗,写下来。
可以的话,尝试着写一写自己的赏析。
2.读了王维的诗,你对这位唐朝伟大的诗人和他写的诗都有怎样的印象呢?把你的收获和感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