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导图与写作教学

思维导图与写作教学

思维导图与写作教学写作作为言语活动的书面表达形式.本质是思维与语言的互相转换。

思维枯死,往往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致命点.思维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

在作文辅导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更广泛、更新颖的想象与联想,改变学生面对写作素材.死板僵化、~成不变的封闭的思维定势。

按常规的教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上应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写作成了学生、老师和家长最为头疼的一项内容,大家都在抱怨学生写不出东西。

尤其是现在,学生越发缺少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每日只是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虚拟世界,形成了思维单一等现象。

如何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怎样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与独特感受倾注于笔端或者采取其他工具将其表达出来呢?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思维导图”.激发作文构思,达到了使学生“拓宽思路、立意出新”的效果。

1师生乐聊思维导图1.1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和空间等建立起记忆链接。

用思维导图提升智力、能力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都在使用思维导图这项思维工具教学;在新加坡,思维导图已经基本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1.2如何绘制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的程序:准备一张空白纸,横放在桌前。

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

周围要留出空白。

这样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

准备彩色水笔。

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

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把主题写在白纸的中心并圈画起来。

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

让各分支线条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

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再以每一个次主题为中心,写出3——7个次次主题,也把次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次主题发散出来的线条上。

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醒目。

更为清晰。

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

就组合关系来讲,单个词汇具有无限的一定性时,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

1.3思维导图的优势发散性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

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人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

写作时,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进行自由发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写的难题。

另外,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思维都不一样,所以写出来的作品都是闪着光的艺术品。

这一点,正是呼应了时代对于创新精神的召唤。

2.直观形象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符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帮助我们强化关键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3.师生互动性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作者”,教师是“第二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

另外,教师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与学生交流,甚至“一决高下”。

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思维的碰撞,会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2师生共筑思维导图2.1准备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写作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前收集、整合资源,制作自己的写作导图。

教师要告诉学生将要写的作文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收集、整合资源。

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否则会影响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发挥。

这个准备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2.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有了前期的准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完成习作。

这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教师针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要进行提醒。

然而,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于干涉学生,尽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完成习作的积极性。

2.3评价过程——师生共同成长学生完成了习作之后,教师可以首先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去点评。

这个过程,正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指出自己作品的优点。

值得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往优点方向发挥,否则学生不能很好地去发现、学习别人的优点。

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习作进行反馈的时候,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缺点要有艺术性地指出,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如果点评不到位,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能得不到提升,甚至停步不前。

对于学生作品中有创意的地方,教师应该鼓励,也应该引导其他学生去发现和学习。

如:以写《我的家乡》的美景为中心,我和学生共同完成了一个思维导图:中心是以我的家乡,学生开始纷纷发言,九峰山、双龙洞、寺平古村落……刚开始学生说的都是些景点,我引导家乡除了景点,就没有其他让你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了吗?家乡的水、山、草……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开阔。

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定完主题,我让学生选择要写的景物。

我随便选了一个,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选择草,让学生自由发挥,和草相关的或者写那些方面:学生说颜色、种类、特点……我继续以颜色为主题展开,学生说出嫩绿、深绿、草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季节不同,再次展开春、夏、秋、冬。

春天和小草相关的有什么:春雨、发芽、孩子们玩耍……整个黑板快被我们用光了,感到写作的时机到了。

就对同学们说以家乡草为主题,详细写春天的草。

孩子们开始动笔,现在的他们不再是没有东西可写,程度好的同学写的很快。

“一场春雨,小草偷偷的从地里钻了出来。

嫩绿的小草连成一片,周围的小花在小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艳……”“春天来了,春姑娘吹绿了小草……”程度差一些的同学,也能简单的写一些内容。

仅仅十多分钟,孩子们有的写到200多字,写的少的同学也写了七八十个字。

附思维导图:如《我熟悉的人》学生思维导图:这位四年级的学生自豪地说:“在没有用到导图的时候,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对这题目想想,现实生活中有那些可以引用了,然后有了思路后就开始写,但往往在动笔的时候,思路很局限,想到的东西很窄,结构也老套,作文没有新意。

而运用了思维导图,就不一样了,因为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题目发散,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中心写下题目,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发散联想了,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也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夸张、是否可能,只管发散联想,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满满一页纸的时候,再停下来。

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个思路出来,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一篇作文飞快地就写出来了。

”3思维导图与写作教学的反思3.1有利于增强学生兴趣。

采用这种方式,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提高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乐趣。

3.2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通过查找关键词和核心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师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为思维导图通过确定因果联系、区分概念层级、组织相互关系,能够直观而有层次地显示出知识的组织结构和连接方式,以及一些重要的观点和事实证据,可以加深对各个层次及整个主题的充分理解。

3.3有利于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思维导图能使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全面展示各个关键的知识要点,直观地表现出各要点间的层次和因果等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完整、形象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把握某方面知识的整体情况。

3.4有利于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在阅读、写作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记录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依其内在逻辑关系或者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重组。

随着思维导图的逐步完善,使用者对中心主题的理解日益深刻,以文字篇章的形式完善描述思维成果也就逐渐水到渠成。

3.5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思维导图采取高度凝炼的方式概括知识要点,笔记中重要的关键词既简洁又显眼,使得师生在认知时中只需要记录关键词,复习时只需读取关键词,查阅笔记时不必在庞大的篇章中寻找要点,因此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集中精力于真正的学习主题,从而更快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3.6有利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的大脑是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

采用单一线性的文字语言性思维方式时,由于思维单调乏味,且不易于回溯前面的思路,经常导致思维中止。

运营图文并用、左右脑相互配合的思维导图进行思维时,则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并能及时记录下来,或者随时回到前面任意一个思维中点,再次生发更多的创意,创造性思维成果就这样变得生生不息。

总之,思维导图的一个特征就是思维发射,利用这一点,可让学生通过绘制作文思维导图,拓宽思路,从而作出最佳构思和立意选择。

指导学生构思作文结构,教给学生在构思作文时,用思维导图总结和整理有关材料,先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再深入思考问题的分论点和相关论据,在有效调控思维过程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安排文章的段落和章节,以最合理的方式将其表达为文字。

我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表明,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写作,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效果还会比平常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