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讲稿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讲稿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讲稿文化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欲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

孔子的弟子之所以对孔子心悦诚服,视之如日月,敬之如父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孔子对弟子十分热爱,感情极为深厚。

《论语》记述着孔子的弟子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

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的死哀恸还为谁哀恸呢?”孔子的令一个学生冉伯牛患了严重的疾病,不能见人,孔子一定要去看他,从窗户握着冉伯牛的手,亲切地安慰他。

记得一位大师这样说过:“真爱在心,享受孩子,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快乐、幸福融入到为孩子们的服务中去,感受到的必是质朴的泥土的芬芳。

”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例。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例子。

以身立教。

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心。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太阳。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人们送给教师的赞誉,更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显了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更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塑造的意义。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的确,在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学生眼里,教师的品行就是学生的模板。

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仪表风范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被学生视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教师用身教来印证平时的言教,对学生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在谈到李叔同例。

(1)爱学生;“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

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真诚的为他好,是在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利,相信他们能正确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的,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心,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他们必然会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中去。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且每一个个体是不一样的;学生是成长的人,不成熟、易犯错误是正常的,宽容,允许学生犯错。

三问:一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二问,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三问,你的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吗?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

学生是我生命的根——全国优秀教师韩培兰例。

有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成功,看谁指点;一个人能有多优秀,看他身边是什么样的人。

”(2)责任心,坚守。

职业信念胡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俄国的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无论对于整个教育事业还是对于教师本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烛照深山例。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中国,被评为感动中国XX年度十大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这样的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李灵例。

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

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

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她是八零后。

正确对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教师的工作既辛苦,又充满了欢乐。

烛照深山李桂林、陆建芬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

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名学生,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中国,被评为感动中国XX年度十大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这样的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教育部授予张丽莉“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v 霍懋征从教60年“4个从没有”:1.从教60年,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2.从教60年,从没有请过一个学生家长;3.从教60年,从没有惩罚过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4.从教60年,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

(3)自身要不断提高。

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精神牧师,我不敢用“领袖”这样一个词语。

不能成为“牧师”,也要成为学生的偶像。

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至少也要成为学生的信赖者,不能成为信赖者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90后的学生,教师们感到最困难的是走不进他们,不可理解,甚至不可理喻。

教育生活是常新的,因此不要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其实我们的社会就是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中在不断进步着。

要用现在进行时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有人说过,当你对周围的事物看不顺眼,说明你老了。

尤其在学识上。

今天的教育,缺的不是楼房,而是文化与技术;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行为与操作;缺的不是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

教育的希望,在乎教师良心的回归、精神家园的重建。

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实在;少一点自傲,多一点进取;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公正;少一点享乐,多一点磨练;少一点功利,多一点敬业;少一点势利,多一点奉献。

v v v 陶行知: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为人师表: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目前存在的几种教师道德风险,即违背教师的义务要求,教师面临的“风险”和危机。

a 、缺乏敬业精神。

如:不思进取,混日子,莫不关心等。

b 、教学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

如:备课不认真,辅导不及时等。

c 、主次颠倒,无心教学工作,热心于社会兼职或第二职业。

e 、不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

对违纪等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及时教育。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1.做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老师。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摇篮,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弘扬文化、塑造优良品德的重要任务,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从而对自身道德素养的建设、对青少年荣辱观的塑造、对社会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切实发挥好提升、引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2.做一个充满仁爱心的老师。

孟子说:“仁则荣,不仁则辱”。

只有“仁者才能爱人”,才能教育人。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

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爱是照亮教师职业生涯道路的不灭明灯,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3.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老师。

无论什么职业,对从事该职业的人都有熟悉业务的要求。

熟悉业务,对教育教学的规律能否正确把握,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终身发展。

因此,勤于进取,精于业务对于教师来说责无旁贷。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如陶行之先生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强调的那样:“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有许多教学工具可以使用,但真正能拨动学生心弦、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影响的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一个道德人格欠佳的老师会出现“身教不存、言教无力”的局面;而一个人格高尚的老师,常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功效。

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谈到著名教育家李叔同时曾说过:“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更重。

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

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景仰。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高尚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太阳,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不可能用任何程式、任何纪律、任何规章和课程时间表来人为地代替人格的影响。

”后人之所以铭记蔡元培、朱自清、闻一多、李大钊等这些名字,显然也不单是因为他们学识博大精深,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巨大的人格魅力;陶行知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敬仰,显然不仅仅因为他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

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作用于每一位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甚至影响其一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和未来。

丰子恺之于李叔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浙江一师,丰子恺正是由于李叔同的言传身教和人格感化,学习兴趣逐渐集中到艺术主要是美术上,此后选定艺术作为自己终身努力的方向,成为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企贤例。

最近,看到两份调查报告,一份是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

另一份是某师范学校的师生关系专题调查,在被调查的1700名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认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很少和老师倾心交谈,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老师经常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

%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现状感到满意,%的学生表示“一般”,其余的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不可否认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师生关系不容乐观的确是不可否认的目前现状。

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但改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