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苹果里的五角星(特级教案)

苹果里的五角星(特级教案)

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补充学习《织梦的孩子》,进一步体会,创造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初步学会通过抓住精华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精华,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创造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以及创造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个图案,大家都很熟悉。

(板书:五角星)
2、你在哪儿看到过“五角星”?
3、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苹果里去找一找五角星。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得出来,不少同学充满着疑惑!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大意。

读懂了吗?能简要地说说课文讲的什么?(课文讲述了邻居小男孩向我展示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把握重点,深入学习。

A、再现故事
1、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同学们一读就基本理解了。

苹果里竟然能切出“五角星”真是太有意思了!
2、小男孩是如何向“我”展示这个新发现的,现在,我就是你们的邻居大哥哥,你就是小男孩,向我展示一下,行吗?(学生准备)准备的时候,请想好自己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等等。

3、情境表演,结合理解课文。

(1)表演中,穿插人物话语表达的指导。

“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神秘、神气、眉飞色舞)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

”(急切、迫不及待、自信)
“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自豪、得意、兴奋)
(2)切苹果时,穿插提问,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错了,错了,大家告诉他苹果该怎么切?(从顶部切到底部)
现在,你准备怎样切?(理解“拦腰切”)
4、大家以前看到过苹果核像个五角星吗?很少有人看到这个图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图案,就是——(鲜为人知)
5、(对小男孩)谢谢你带我们发现了苹果里这个鲜为人知的五角星。

6、齐读课文1—3自然段。

B交流启示
1、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启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换一种想法
2、出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齐读。

往大处说,(或者是更普遍地说)什么叫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

什么是创造力,就是突破常规思维。

)(板书:创造力)
四、拓展交流,小结过渡。

1、读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我们知道了,从小处说,创造力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更普遍地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

2、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活中有很多创造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才能。

3、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像换一种方法切苹果那样简单,它需要人们不仅要善于去发现,去思考,还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甚至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历程。

学生分角色读。

(配乐)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师指点: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独特的发现,深入的思考,更里不了勇敢的探索。

2、作业:
继续阅读创造发明故事。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创造力换一种想法(思维)勇敢的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