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

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

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
蜜蜂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阶段。

1:卵期。

蜜蜂卵呈香蕉状,乳白色,略透明。

从蜂王产下卵到孵化,经历3天时间,称为卵期。

直观上第一天直立。

第二天稍倾斜,第三天侧伏巢房低。

三天后孵化称成幼虫。

2:幼虫。

从卵孵化成幼虫到成虫的整个生长发育要蜕6次皮,这过程称为幼虫期。

在昆虫学中,幼虫每蜕次皮及相应的变化,称为增加1日龄。

刚孵化的幼虫呈月牙形,色淡,无足,漂浮在巢房底部的食物上。

随着生长,体型饱满呈C形,环状,白色晶亮。

(注:中蜂极易发生烂子病,日常查峰时我们要特别观察巢房内幼虫不同日龄时期的体态,色泽以判断其的健康状态,及时的预防和治理病变)
孵化后的3天内无论是蜂王、工蜂、雄蜂的幼虫全是食用乳白色的蜂王浆,3天后工蜂和雄蜂的幼虫就被停止伺喂蜂王浆,另伺喂一种花粉和蜂蜜的混合物。

蜂王则自胚胎起一直被伺喂蜂王浆直至羽化出房。

幼虫期的幼虫就相当我们人类刚出生的婴儿。

蜂群的泌浆量与花粉蜂蜜的充足是决定着蜜蜂健康以及繁衍很关键因素。

在泌浆量与花粉蜂蜜缺少时期,幼虫会
出现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甚至说因为食物的匮乏出现“拖子”现象,也是形成“花子脾”的因素之一。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养殖中蜂的蜂农发现的一个蜂群内部见蜂王一直产卵,有幼虫,就是蜂一直繁不起来的问题。

有关实验材料证明工蜂蜂每差不多每一分钟都会对幼虫进行一次伺喂,因而我们开箱查峰的时间宜太长,以免对幼虫伺喂的影响。

3:蛹。

幼虫期结束后,蜂儿随即化蛹。

从幼虫化蛹到羽化出房,称为蛹期。

幼虫化蛹开始前工蜂会将其巢房口用蜂蜡封盖。

封盖至出房阶段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

(注:健康的封盖子直观上封盖房口呈匀称饱满微凸的现象,反之不健康封盖子呈凹陷的现象。

而不健康的封盖子在羽化出房后体质衰弱,寿命短,导致蜜蜂不能健康快速的繁殖。

造成封盖子不健康的情况通常主要由蜂群抚育力度差或者营养不足引起的。

通过观察封盖房口的现象来判定封盖子的发育健康状态有利于我们判定幼虫期是否在各营养方面的得到充足伺喂与抚育)
4:成虫。

蛹期结束,幼蜂褪去蛹皮羽化。

咬开房盖爬出,成为蜜蜂成虫,即成峰。

幼蜂的羽化蜕下的茧衣会遗留紧贴在巢房壁内。

因而每育一冲,茧衣便
加厚一次,使巢房的容积逐渐变小,并使巢脾老化变黑。

容积的变小巢脾的老化会使下次育出的成虫在健康程度相对会差些。

所以育虫多次的巢脾不适合培育健壮的新蜂,根据中蜂的习性,中蜂抚育4次后,换新巢脾的要求便逐渐强烈。

假设巢脾能持续抚育用,那么使用的时间约为78天,考虑不持续性的问题与其他因素在实践中可将巢脾使用时间定为90天,3个月左右。

因而当我们每次给蜂群加新巢框时,用笔在框梁上标记好加巢框的日期,方便日后淘汰老脾。

中蜂有“喜新厌旧”习性只有不断的淘汰老旧的巢脾,造新脾,才能使新蜂更加健康,使蜂群迅速繁衍壮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