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6 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6 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58~59“练习十二”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

2.运用乘法口算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全面掌握口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建立乘法模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练习
1.口算。

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4题。

师:你能说说在口算这些题目时,你是怎样想的吗?
【学情预设】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先用两位数的十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用两位数的个位与一位数相乘,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明确学习目标。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口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7题。

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方式呈现乘法口算的练习,渗透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数×乘数=积。

2.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5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审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一筒有12只,4筒一共多少只就有4个12相加。

预设2:4筒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12相加,用乘法计算。

预设3:求一筒一共多少钱,就是用羽毛球的单价乘数量。

预设4:一只羽毛球3元,一筒有12只,就是求1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审题,培养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组内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6题。

(1)师: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用图片的方式呈现数学信息,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信息:每瓶矿泉水2元。

(2)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情预设】买24瓶矿泉水需要多少钱?(3)师: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让学生注意知识的迁移,联系已学的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完成表格。

【学情预设】预设1:每瓶水2元,买24瓶水就是24个2相加,用24乘2就可以求出总钱数。

预设2:每瓶水的单价是2元,24是买矿泉水的数量,用单价乘数量就得到总价。

【设计意图】题目中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一说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乘法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体会这些实际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解决,初步形成乘法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

4.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8题。

(1)师:说说题中的信息和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已知“野兔每小时跑40千米”和“雨燕的速度是野兔的4倍”。

预设2:要解决的问题是“雨燕每小时飞多少千米”。

(2)师:如何列式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40×4=
(3)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反馈是怎样计算的。

【学情预设】整十数乘一位数,用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与4相乘,再在积16的末尾添上1个0就得160。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题目,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和认真审题的能力。

与第5单元倍的概念相结合,运用口算方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5.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9题。

(1)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有乘法有加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预设2:有乘法有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预设3: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计算。

(3)交流汇报。

师:进行脱式计算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学情预设】预设1:要注意运算的顺序,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时候,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预设2:要注意书写的格式,结果要写在算式下面,横式那不能写结果。

【设计意图】本题涉及乘加乘减以及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方面练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口算,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计算知识和混合运算顺序提供机会。

6.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读题后尝试写出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学情预设】预设1:30×8=240 预设2:40×6=240
预设3:60×4=240 预设4:80×3=240
预设5:240×1=240 预设6:120×2=240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师:谁能把这些算式整理下?整理完后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算式。

【学情预设】预设1:按照第一个乘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40×1=240,120×2=240,80×3=240,
60×4=240,40×6=240,30×8=240。

预设2:按写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等于240时的规律,首先想的是几乘几等于二十四,
1×24=24,2×12=24,3×8=24,4×6=24。

把根据这4个算式写出来的乘法算式放在一起。

240×1=240,120×2=240,80×3=240,60×4=240,40×6=240,30×8=240。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在巩固口算方法的同时,注意渗透有序思考的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把算式排序后发现解决本题的技巧:①想几几二十四;②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思考,比如从小到大,可以有序地写出所有的可能。

【设计意图】前面四道算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对于后面两道算式能写出来的也应予以表扬。

在巩固口算方法的同时,渗透有序思考的训练。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口算乘法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大吗?请具体说一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的巩固与拓展:一方面要继续在课中让学生多说算理,大力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与口算能力;另一方面在练习解决问题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分析解答的能力。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35第一、二、五题。

一、算一算,填一填。

二、计算下面各题。

41×2+3 600×7-600 (408-397)×4
五、在每个算式的里分别填上相同的整百数,使等式成立。

参考答案
一、90 900 9000;30 300 3000;26 46 66
五、500 500 600 600 400 400 200 2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