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相关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特殊部门的隔离预防一、产房隔离防护(人流室参照产房布局)(一)产房的布局1、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受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3、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消毒隔离防护要求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人员管理:1、严格出入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2、进入产房工作人员应先洗手、更换洗手衣、戴帽子、口罩、换产房专用鞋。
3、离开产房时,应换外出衣和鞋。
4、接生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5、陪产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
环境的消毒:1、空气的消毒:每日空气消毒1~2次。
有条件可采用空气动态消毒器。
无人的情况下可采用化学消毒剂闭喷雾消毒。
2、地面和物品表面的消毒:湿式清扫或擦拭,每日常规进行,以清洁为主;若被污染及时用消毒剂拖地(擦拭)。
3、待产床、产床、平车每次使用后必须更换一切用品,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位。
其他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
产妇出产房后应终末消毒。
环境卫生学监测:1、产房为重点易感区域,应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培养;2、标准为空气培养≤200cfu/m3,物体表面培养≤5 cfu/m3,医护人员手培养≤5 cfu/m 3,且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接生中的预防措施:1、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2、有刷手禁忌者严禁上台。
3、保持无菌单布及手术以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
4、无菌包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核对包装原样、有效期和灭菌指示带。
5、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产包打开超过4h视为污染。
6、助产用的器械视为相对污染,必须与脐带处理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剪刀断脐。
7、重复使用的无菌布单,一经打开,无论是否使用,均必须重新灭菌;一次性物品,一旦开启,若未用完,也视为已污染。
8、持物钳灭菌后干燥保存,每次接生使用一套。
9、及时清理新生儿口腔和上呼吸道内吸入物,以防止吸入性肺炎。
10、新生儿娩出后,应尽快与母亲皮肤接触获得正常菌群。
隔离孕产妇的医院感染管理:1、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均以收入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
2、需手术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隔离类别和感染疾病的诊断。
3、隔离产房的一切器械、物品应单独固定使用,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4、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封运送,无害化处理。
5、分娩及出院后应严格对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及床单位进行终末处理。
二、新生儿室隔离防护(一)新生儿室的布局1、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淋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二)消毒隔离防护要求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1、病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2、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3、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4、婴儿用服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婴儿洗澡水应为流动水,浴巾、内衣等清洗、灭菌后再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5、病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6、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访。
7、出院后,其床单位、保温箱等应行终末消毒。
三、手术室隔离预防(一)手术室布局要求1)手术室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准明确。
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办公室、敷料室、洗涤室、器械室、高压蒸汽灭菌室、麻醉室、复苏室等应设在清洁区;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储藏室设在无菌区,两者应有门相隔。
2)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二)消毒隔离防护要求:1)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鞋、衣裤、帽,手术室的鞋、外出鞋应分区存放。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经血传播疾病病原学诊断阳性者,应在手术通知单注明;特殊感染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
术后应进行严密消毒处理。
手术器械及物品双消毒后再处理;病理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
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4)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有上呼吸道感染、手部外伤、皮肤病的医务人员不宜参加手术。
5)环境清洁。
每天第一台手术前,湿擦去除所有平面上的灰尘。
手术过程中,清除溢出物,收好感染行废物;手术后,现场清洗仪器、器具和墙壁,清洁物桶、手术台,只在需要的时候用清洁拖把清洁手术台周围;一天手术结束后,清洗所有器具、光源和照明设备,清洗所有地板,清洁物桶;现场清洗托盘架、把手、刷手水槽、过道、通风面板和天花板上的仪器。
定期清洁高压灭菌器、休息室、存储区、冰箱、暖箱、墙壁和天花板。
6)换气。
手术室每小时换气20次,保持20%新鲜空气,双过滤系统,正压。
空气传播和飞沫感染地保持负压。
保持门窗关闭。
温度20~230C。
湿度30%~60%。
7)凡进入人体组织的各种手术器械、导管、内置器械等必须一用一灭菌,注明灭菌有效期,过期重新处理。
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8)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9)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10)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间的管理参见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1)开手术包前后均要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和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
如高压灭菌的手术包潮湿,则不得使用,应重新包装、消毒。
12)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参观者不可任意进入其他手术间或无菌储藏间。
13)凡手术中切除的坏死组织、污染物、体液等医疗废物须置黄色并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立即从污物通道送出手术间。
14)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手术室的车床与病房的车床不能混用,车床最好设有交接处。
●临床科室护理管理一、产科病房(1)布局、设置产科病区应与妇科病区分开。
产科分生理产科与病理产科病室。
病区设40张床左右为宜,每房放置1~2或3~6张床。
有条件的医院可将产房、病房二处构成有机整体,应有隔音、保暖、降温设备。
病区分为病室、附属房间两部分,布置基本同普通病区,要求简洁、雅致、温馨明亮,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中。
1)病区。
可分生理产科病室、病理产科病室、隔离室、高危监护室、单人房等。
①生理产科病室安放2~6床,条件允许可1~2床,设有窗帘、壁灯或地灯、氧气装置、呼叫设置、负压吸引等。
配有卫生间、电话、电视机。
②病理产科病室安放2~3床,设备与生理产科病室相同。
③单人房间(病理产科)需准备子痫病人抢救用的药品及物品,其他与生理产科病室相同。
④高危监护室有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静脉测压仪、复苏装置、输液泵中心吸氧、压舌板、开口器、电动吸痰器或负压吸引装置等设备,急救车内放置各种急救用药。
2)附属房间。
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治疗室、母乳库、值班室、休息室、会议室、接待室、宣教室、贮藏室、洗涤间、配餐室、检查室、冲洗室及卫生间。
布局基本同普通病房。
检查室,设妇科检查床、专用车(放检查用物)、人体磅秤等。
宣教室,可供产妇休息和进行卫生宣教,室内设电化教学设施,若干座位,可设宣教橱窗,宣传妇幼卫生知识、计划生育和育儿知识。
(2)管理要求1)对孕妇、已分娩的产妇、住院待产妇和感染产妇,要有不同的管理要求:①感染产妇与非感染产妇要分室收治。
②对病理孕妇应根据病情,制订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计划措施。
③对待产妇要进行产前卫生教育,使之了解临产的征兆、产时应注意的事项、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如何与接生人员配合等。
④对产后的产妇,应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哺乳技巧的教育,有预防产褥热和乳腺炎的卫生教育措施。
⑤向产妇宣传计划生育,鼓励产后采取节育措施或施行绝育术。
2)严密观察产后24h内子宫收缩,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性质。
3)严格执行会阴护理常规,如有伤口,应按无菌技术操作处理。
4)保证产妇的营养和休息,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子宫复旧。
5)防止尿路感染,注意产后尿潴留情况。
6)乳房护理实行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前应进行乳头清洁,如乳头有破裂,应按无菌伤口处理,暂停哺乳,并指导产妇挤奶的技巧。
二、产房(1)布局、设置产房的设置应以方便工作、有利于母婴安全、符合隔离和无菌为原则,并与手术室、产科病房、母婴同室和新生儿室等相邻近,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布局合理,明确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
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志。
有条件的医院分娩室应设三条通道,即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
病人通道宜靠近待产室,工作人员通道应靠近更衣室,分娩室设污物通道,以使污物直接从外走廊运出。
1)非限制区:设在产房外侧,包括换鞋更衣及平车入室区,产妇急诊、入院处理室,更衣区,卫生间,值班、休息室等。
平车转换处应设消毒垫,门口消毒垫要定期更换。
①急诊、入院处理室:设办公桌、检查床、听胎心音器(应有多普勒设备)、骨盆尺、软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体重磅、冲洗会阴消毒液及冲洗用具、肛查手套、衣服、消毒草纸等。
②产妇卫生间:内有浴室、厕所,厕所以坐厕为宜,厕内信号灯,另有洗手池。
③工作人员更衣室、污物处理室、仪器清洗室等同手术室。
卫生间同普通病区。
2)半限制区:设在中间,包括办公室(桌)、待产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治疗室、杂物室、被服储备室、敷料准备室、器械室、洗涤间、库房、值班室等。
①准备室应设工作台、推车、器械物品架或柜。
此室用以器械擦拭、敷料、器械打包,等待送消毒、灭菌的准备工作。
②待产室:凡孕妇已进入第一产程,均应送入待产室。
待产室应靠近分娩室与办公室,室内床位不宜过多,以1~3张为宜,床旁桌备有胎心音听筒、胎心监护仪、血压计、肛查指套与润滑油等。
3)限制区:设在产房最内侧,包括分娩室(分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中期引产室、温馨分娩室)、洗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①正常分娩室,应设在新生儿室与待产室中间,其地面和墙壁的建筑要求与手术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