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预算(1)
第七章预算(1)
▪ 二、对预算概念的理解
1、预算是约束政府权力的工具; 2、预算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3、预算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4、预算是公共决策和公共选择的过程; 5、预算是善待弱势群体的一种措施。
第七章预算(1)
三、政府预算的原则
——完整性原则。即各级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本级政府 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得打埋伏、造假账,不得有政府预 算规定范围以外的财政活动。
15亿元 9%
部机关 部属事业单位 三个科学院 两个直属垦区
第七章预算(1)
第七章预算(1)
三、预算执行
1、预算执行的机构
(1)组织领导机构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
(2)管理机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3)执行机构:税务机关、海关、政策性
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 家金库)
第七章预算(1)
2、预算收入缴款的程序
国库收纳各项预算收入一律凭统一规定 的缴款书办理。缴款书是办理预算收入缴库的 唯一凭证,缴款书应由缴款单位或征收机关按 国家预算收入科目一税一票按款填制。没有按 规定正确填制缴款书的,各级金库都不办理预 算收入的收纳入库。
第七章预算(1)
3、预算拨款的原则和方式
(1)拨款原则:按预算拨款 按事业进度拨款 按核定的支出用途拨款 按预算级次拨款
➢定员定额标准为依据
项目支出预算:
是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 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按项目编制
第七章预算(1)
部门预算
部门一般预算
部门收入预算
部门支出预算
行
财
单
费 收 入
政 事 业 性
政 补 助 收
位 自 筹 收
收
入
入
基
项
本
目
支
支
出
出
一 政 政 事 附事 其
第七章预算(1)
▪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1、 通过利用“中央部门预算子系统”,各部门
可以编制、汇总和上报本部门的预算建议数; 2、财政部业务司局按照其管理职能分别对部门 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并下达预算控制数; 3、各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上报财政 部;财政部再对部门预算数进行审核汇总,报 送国务院审定后报送全国人大批准; 4、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由财政部统一批 复给各部门。
(2)拨款方式:划拨资金 限额拨款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实行国库集中付款的 方式
第七章预算(1)
4、预算调整
▪ (1) 动用预备费:预备费主要用于意想不到或临时性 的开支。一般上半年不宜动用。
▪ (2) 预算的追加和追减:在原核定预算收支总数不变 的情况下,追加、追减预算收入或预算支出数额。
另外,国家预算与政府预算是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第七章预算(1)
▪ 政府预算是一个出现时间不太长的财政范 畴。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争 夺国家财政权的产物,最早于17世纪在英 国诞生,体现了财政管理民主化、法治化 的要求。进入20世纪后,几乎各个国家都 建立了政府预算制度。
第七章预算(1)
第七章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第七章预算(1)
第一节 政府预算
第七章预算(1)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一份表现为政府财政收支对照表并经 立法机关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形式)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如一年)政府集中支 配的财力来源、规模及使用方向(内容) ——它从财力上决定了一定时期内政府活动的 范围与方向(作用)
第七章预算(1)
七、政府预算的分类 (一)按预算的组织形式划分 (二)按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划分
第七章预算(1)
(一)预算组织形式的划分
1.单式预算 2. 复式预算
第七章预算(1)
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其做法是 在财政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 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去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 经济性质。 ▪ 优点是:符合预算完整性原则,便于立法机关 审议批准和公众了解。 ▪ 缺点是:没有把全部收支按经济性质分类汇编, 不利于经济分析和有选择地进行宏观控制。
目前各国的政府预算年度分为“历年制”(中国、 法国等)和“跨年制”(美、英、日本等)两种。
第七章预算(1)
▪ 四、预算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
(一) 良好预算管理能促进社会公共利益 1、弥补法治的不足; 2、改善信息; 3、强化财政责任; 4、减少腐败。
(二)良好预算管理的三个关键因素 1、财政透明度 2、政府活动的效率 3、公共财政的稳健第性七章预算(1)
般 府 府 业 属业 他
预 性 专 收 单单 收
算 基 项 入 位位 入
补金 资
上经
助收 金
缴营
收入 收
收收
入
入
入入
人日 基 行 其 员常 本 政 他 经公 建 事 项 费用 设 业 目
经 支性 费 出项
项目 第七章预算(目1)
部门基金预算
基
基
金
金
收
支
入
出
预
预
算
算
政
政
府
府
性
性
基
基
金
金
收
支
入
出
部门支出预算
第七章预,其做法 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 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 优点:一是可以根据收支的不同性质,分别进行 分析与管理,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二是便于 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控制。 ▪ 缺点:打破了预算完整性原则,编制复杂,两种 预算的分界线有时难以确定。
▪ 5.开始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 ▪ 6.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第时七章间预算批(1) 复预算。
▪ (二)部门预算的编制
➢ 1.部门收入预算
各部门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增减变动因素测算 本部门组织的收入(不含国家税收)。
➢ 2.部门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预算: 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其 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 出计划,其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 特点 ➢ 完整性 ➢ 精细性 ➢ 综合性
第七章预算(1)
▪ 2000年是部门预算改革的第一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包 括:
▪ 1.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2000年预算年 度部门预算编制提前到9月份进行,预算编制时间延长 为6个月。
▪ 2.改变了预算编制方式,从以前自上而下的代编方式 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 预算。
104.29 74.95 62.5 56.81
基本支出 37% 项目支出 63%
2009年 2010年
第七章预算(1)
我部2010年预算(草案)共计813页。其中,编制说明83页,数据 报表730页。
第七章预算(1)
2.财政拨款分布结构
财政拨款单位分布结构
73亿元 44%
45亿元 27%
33亿元 20%
第七章预算(1)
总预算
是指各级地方本行政区域 的预算,由汇总的本级国 家预算和下一级总预算汇 编而成。
第七章预算(1)
部门预算
反映各本级部门本 系统内各级单位全部收 支的预算,由本部门所 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七章预算(1)
单位预算
指列入部门预算的 行政事业单位等的 收支预算,它以资 金形式反映预算单 位的各种活动。
内容
基本支出预算 人员经费
日常公用经费
原则 综合预算原则
项目支出预算
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 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 跨年度支出项目 其它项目 综合预算原则
优先保障原则
科学论证、合理排序原则
定额管理原则
追踪问效原则
方法 标准化定员定额编第制七章预算零(1基) 法编制
2010年农业部部门预算概况
1.基本情况
财政拨款(亿元)
支出
合计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财政拨款(亿元) 2009年 2010年
131.76 166.79
56.81
62.5
74.95 104.29
±
35.03 5.69
29.34
% 26.59 10.02 39.15
166.79 180
160
131.76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合计
▪ 1689年3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规定此后的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必须按 照国会的意志行事,而且只有在下院同意的情况 下,才能征收新税及招募常备军。
▪ 《权利法案》还规定征税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必 须经过议会批准,并要按年分配收支,在年前做 出收支计划,提请议会审批和监督;
▪ 1789年议会通过了《联合王国总基金法案》, 将全部财政收支统一于一个文件,形成了正式的 预算
▪ 3.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 纳入部门预算中反映,改变传统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 支,大量预算外资金只报账甚至不报账的粗放管理方 式。
▪ 4.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 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 一本预算中反映,统一编报时间,统筹安排资金。
——公开性原则(透明性原则)。即各级政府预算 全部收支都须经本级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并以一定形式 向社会公布,以接受立法机构与社会公众的监督。
——可靠性原则。即各级政府预算编制和审批的依 据必须稳妥、可靠,政府预算收支的数字必须经过科学 计算,所列数据必须实事求是。
——年度性原则。即各级政府预算一般应按年度进 行编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列入本 年度的政府预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