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一:名解/填空/选择/判断(我也不知道是啥)1.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通过网络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按照共同遵循的网络规则,配有相应的网络软件的情况下实现信息交换、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数据:传递(携带)信息的实体3.信息:数据的内容或解释4.信号: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5.信道:传送信息的线路(或通路)6.比特:即一个二进制位。

比特率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数据传送速率)7.码元:时间轴上的一个信号编码单元8.波特(Baud):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

波特率为每秒传送的码元数(即信号传送速率)。

9.误码率:信道传输可靠性指标,是一个概率值10.数字信号:计算机所产生的电信号是用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0、1 比特序列的电压脉冲信号,这种电信号称为数字信号11.模拟信号:电话线上传送的按照声音的强弱幅度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称为模拟信号,信号电平是连续变化的12.信息编码:将信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方法13.数据编码:将数据用物理量表示的方法。

14.带宽:信道传输能力的度量。

15.时延:信息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16.时延带宽乘积:某一信道所能容纳的比特数。

时延带宽乘积=带宽×传播时延17.往返时延(RTT):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RTT≈2×传播时延18.通信的三个要素:信源、信宿和信道19.噪声:任何信道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会对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称为“噪声”20.数字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离散信号)传输数据的信道。

(如ADSL、ISDN、DDN、ATM、局域网)21.模拟信道: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

(CATV、无线电广播、电话拨号线路)22.数字通信:在数字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23.模拟通信:在模拟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24.串行通信:将待传送的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代码按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的方式称为串行通信25.并行通信;利用多条并行的通信线路,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同时通过8条对应的通信信道发送出去,每次发送一个字符代码26.单工:数据单向传输27.半双工:数据可以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例:对讲机)28.全双工:数据可以双向同时传输(例:电话)29.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以太网(局域网)30.频带传输:数字信号调制成音频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通过电话网络传输数据31.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闭路电视的信号传输32.多路复用:多个信息源共享一个公共信道33.网络协议:在两个实体间控制数据交换规则的集合34.网络的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35.电路交换: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

36.网络协议:两个实体间控制数据交换规则的在集合37.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38.域:是指某一类Internet主机的集合,它是管理一类Internet主机的一种组织形式。

39.域名:是标识域的自然语言名称,它与数字型的IP地址一一对应。

40.域名系统:是管理域的命名、管理主机域名、实现主机域名与IP地址解析的系统。

41.文件传输:TCP/IP的文件传输协议FTP:负责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并且保证其传输的可靠性42.www基本概念:以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能够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

43.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是一种用来定义信息表现方式的格式,它告诉WWW浏览器如何显示信息,如何进行链接。

一份文件如果想通过WWW主机来显示的话,就必须要求它符合HTML的标准。

44.主页:是指个人或机构的基本信息页面,用户通过主页可以访问有关的信息资源。

主页通常是用户使用WWW浏览器Internet上任何WWW服务器(即Web主机)所看到的第一个页面。

45.计算机网络安全:通过采用各种安全技术和管理上的安全措施,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其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46.数据加密:是通过某种函数进行变换,把正常数据报文(明文)转换为密文。

47.密码体制:是指一个系统所采用的基本工作方式以及它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即加密/解密算法和密钥48.对称密码体制:传统密码体制所用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49.非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相同50.密钥:密码算法中的可变参数。

改变了密钥,也就改变了明文与密文之间等价的数学函数关系;51.密码算法:相对稳定。

可以把密码算法视为常量,而密钥则是一个变量;在设计加密系统时,加密算法是可以公开的,真正需要保密的是密钥52.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53.传输可靠性:数据能正确送达、数据能有序送达54.通信的三个要素:信源、信宿和信道二简答/问答/计算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②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没有明确主从关系③联网计算机必须遵循全网统一的网络协议。

2.计算机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区别: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主要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在物理结构上具有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以相互间的数据传输为主要目的,资源共享能力弱,是计算机网络的低级阶段。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传输技术划分:广播式网络、点—点式网络(2)按网络规模与覆盖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3)按网络的数据传输与交换系统的所有权划分:专用网、共用网(4)按交换技术划分: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包交换)网络(5)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网状型网络、总线型网络(6)按传输信道划分:模拟信道网络、数字信道网络4.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分类的主要依据:①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②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5.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组成:(1):从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的角度,其结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①负责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和终端②负责数据通信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与通信线路(2): 从计算机网络组成角度,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两个子网:资源子网、通信子网6.资源子网的组成:(1)主计算机系统(①为本地用户访问网络其它主计算机设备、共享资源提供服务②为网中其它用户或主机共享本地资源提供服务)(2)终端(输入、输出信息、存储与处理信息)(3)终端控制器(4)联网外设(5)各种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功能: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7.通信子网:由网络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

功能:完成全网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工作(1)通信控制机:①存储转发处理机②集中器③网络协议变换器④报文分组组装/拆卸设备(2)通信线路:是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8.计算机网络拓扑构型的分类:(1)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树型、环型、网状型)(2)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9.星型特点:①结点通过点-点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②中心结点控制全网的通信,任何两结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管理④网络的中心结点是全网可靠性的瓶颈,中心结点的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10.环型特点:①结点通过点一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送②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③环中每个结点与连接结点之间的通信线路都会成为网络可靠性的瓶颈④环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线路故障,都可能造成网络瘫痪11.树型拓扑构型可以看成是星型拓扑的扩展,特点: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相邻及同层结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小。

12.网状型(无规则型)特点:①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②系统可靠性高③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与流量控制方法13.中国的四大网络体系:(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中国科技网(CSTNET)(3)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4)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14. 从传输介质的角度来看,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有线通信方式和无线通信方式15.有线通信方式的传输介质:双绞线(最常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通信方式的传输介质:无线通信信道、卫星通信信道16.双绞线的主要特性:(1)物理特性: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屏蔽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

非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

(2)传输特性:美国电器工业协会(EIA)规定了五种质量级别的双绞线。

1类线的档次最低,5类线的档次最高1类线:语音传输2类线:语音传输以及进行最大速率为4Mbps的数字数据传输3类线:目前在大多数电话系统中使用的标准电缆(10M)4类线:用于10 BASE-T、100 BASE-T和基于令牌的局域网(16M)5类线:用于100 BASE-T和10 BASE-T网络(100M)选择双绞线电缆所需遵循的准则是:采用能够安全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电缆(3)联通性:双绞线既可用于点到点连接,也可用于多点连接。

(4)地理范围:双绞线用做远程中继线时,最大距离可达15公里;用于10Mbps局域网时,与集线器的距离最大为100米。

(5)抗干扰性:双绞线的抗干扰性取决于一束线中相邻线对的扭曲长度及适当的屏蔽(6)价格:双绞线的价格低于其它传输介质,并且安装、维护方便。

17.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1)物理特性: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及外部保护层组成。

内导体是单股实心线或绞合线(通常是铜制的)。

外导体由绝缘层包裹,或是金属包层或是金属网。

同轴电缆外导体的结构既是导体的一部分,还能(屏蔽)防止外部环境造成的干扰,阻止内层导体的辐射能量干扰其它导线(2)传输特性:既可传输模拟信号又可传输数字信号(3)连通性:既支持点到点连接,也支持多点连接。

基带同轴电缆可支持数百台设备的连接,而宽带同轴电缆可支持数千台设备的连接(4)覆盖范围:基带同轴电缆使用的最大距离限制在几公里范围内,而宽带同轴电缆最大距离可达几十公里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