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硝酸的性质讲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硝酸的性质讲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硝酸的性质讲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硝酸的性质1.谚语“雷雨发庄稼”涉及到哪些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N 2+O 2=====放电2N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2.浓H 2SO 4显示强氧化性的特点是什么?分别写出浓H 2SO 4与Cu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硫酸中+6价硫被还原,还原产物一般为SO 2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C +2H 2SO 4(浓)=====△CO 2↑+SO 2↑+2H 2O3.NH 3为什么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氨中氮元素呈-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具有还原性。

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新知探究] 探究1 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工业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常因溶有少量NO 2而略显黄色。

探究2 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具有强酸的通性: 电离方程式为:HNO 3===H ++NO -3。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 3=====光照2H 2O +4NO 2↑+O 2↑。

(3)强氧化性:①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 、Al 等金属钝化。

②与大多数金属(Pt 、Au 除外)反应。

③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具支试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小试管中为无色气体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3NO 2+H 2O===2HNO 3+NO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具支试管、小试管中气体均为无色3Cu +8HNO 3(稀)=== 3Cu(NO 3)2+2NO↑+4H 2O④与非金属(C 、S 、P 等)反应:浓HNO 3与木炭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⑤能与许多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如SO 2、Na 2SO 3、KI 、FeCl 2等。

(4)硝酸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制造氮肥、染料、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必记结论](1)浓、稀HNO 3的氧化性表现在NO -3中,+5价氮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其还原产物为氮的低价化合物,如NO 2、NO 、NH +4等。

(2)与浓H 2SO 4不同,即使是浓硝酸也完全电离,HNO 3===H ++NO -3,溶液中存在两种氧化性离子:NO -3、H +,在此条件下氧化性:NO -3>H +,即只要存在NO -3,H +不能被还原,不论浓、稀HNO 3,不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 前面的,还是H 后面的金属反应,均不能产生H 2。

(3)溶液中若存在NO -3、H +,即相当于稀HNO 3,具有稀HNO 3的性质。

[成功体验]1.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u 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并生成H 2B .浓HNO 3不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元素得电子D .常温下,向浓HNO 3中投入Fe 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解析:选C Cu 与稀HNO 3反应生成NO 不产生H 2,A 项错误,浓HNO 3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B 项错误,常温下,Fe 遇浓HNO 3钝化,不会产生大量NO 2,D 项错误。

2.(好题共享·选自鲁科版教材P 83·T 1)在实验室里,储存在棕色瓶中的试剂是( )A .浓硝酸B .浓盐酸C .浓硫酸D .氯化钠解析:选A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应避光保存。

[新知探究]探究 工业制备硝酸的生产阶段和尾气处理(1)硝酸工业制法的生产阶段①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将氨和净化后的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通入转化器。

在转化器中氨和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硝酸的生成: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吸收塔中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由反应可看出NO 2只有23转化为硝酸,为了充分利用原料,节约成本,常在吸收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NO再次氧化为NO2,NO2再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经过多次循环吸收可以较完全地将NO2转化为硝酸。

(2)硝酸工业尾气处理从吸收塔出来的气体中尚有少量NO和NO2,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以免造成污染。

常用碱液吸收,变废为宝,如: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

[成功体验]3.工业制硝酸和工业制硫酸的设备中,相同的设备是( )A.接触室B.沸腾炉C.吸收塔D.转化器解析:选C 工业制硫酸的三个设备是接触室、沸腾炉和吸收塔,而工业制硝酸的三个设备是转化器、热交换器和吸收塔,所以二者相同的设备是吸收塔。

4.(好题共享·选自鲁科版教材P84·T2)工业上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路线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

(1)写出各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硝酸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成无色无毒气体________(填名称)直接排入空气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续表23NO 2+H 2O===2HNO 3+NONO 2 NO 2 N 2+O 2=====放电2NOO 2 N 2(2)氮气 4NH 3+6NO =====催化剂400℃5N 2+6H 2O[新知探究] 教材版本 苏教版教材实验设计人教版教材实验设计实验原理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设计该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对照实验,对比Cu 与浓、稀硝酸反应的现象。

2.控制反应的快慢,即控制有毒气体的产量。

3.防止污染空气,注意实验安全。

实验装置实验药品 铜片、浓硝酸、蒸馏水实验步骤①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②通过分液漏斗加入2 mL 浓硝酸;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倒置于水槽里充满水的集气瓶中;④从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5 mL 水,稀释硝酸,继续收集产生的气体。

现象或结论 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生成红棕色NO 2和Cu(NO 3)2;铜与稀硝酸缓慢反应生成无色NO 和Cu(NO 3)2创新发掘1.分液漏斗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产生的气体能否对环境造成污染?3.怎样验证集气瓶中气体的成分?个性评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要注意:①实验装置要简单、易操作;②要注意防污染;③要注意节省药品,如苏教版用水吸释浓硝酸;④对照实验要同时进行,现象才更明显。

答案:1.(1)向试管加入试剂;(2)控制反应物加入的量,控制反应的进行。

2.气体全部收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用导管接入盛放O2的集气瓶,无色气体变红棕色。

[成功体验]5.[双选](广东高考)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D 实验Ⅰ:Br2能与NaOH溶液反应,上层溶液颜色变浅,A项错误;实验Ⅱ: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生成的SO2气体能使酸性 KMnO4溶液紫色褪去、CO2从溶液中逸出,B项正确;实验Ⅲ:铜与稀HNO3微热,反应生成NO,在广口瓶中NO与O2接触生成红棕色的NO2,C项错误;实验Ⅳ:Fe(OH)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6.(北京高考)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解析:(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要验证稀硝酸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硝酸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中盛放蒸馏水,使NO 2与H 2O 反应生成NO :3NO 2+H 2O===2HNO 3+NO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