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级公路路基路面 毕业设计

三级公路路基路面 毕业设计

三级公路路基路面毕业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路基工程 (2)2.1.路基及其作用 (2)2.2.路基设计的基本容 (2)第三章路基设计 (4)3.1.路基设计的原则 (4)3.2.路基设计 (4)3.3.路基宽度 (4)3.4.路基高度 (5)3.5.路基边坡坡度 (5)3.6.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7)第四章路面设计 (9)4.1、面层的种类 (9)4.2、对路面的要求 (9)4.3、路面的结构及组成 (10)第五章道路排水设计 (13)5.1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13)5.2排水系统布置及设计 (14)第六章路基支挡工程设计 (17)6.1不良地质地段路基设计原则 (17)6.2路基工程设计 (17)总结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第一章绪论设计是任何工程实施的灵魂和依据,只有优秀的设计才能有优质的工程。

路基路面是构成公路线形主体结构密不可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路面是直接供车辆行驶之用的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和运输成本。

路基路面裸露在大气中,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当地自然条件所决定,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在还未达到规定年限时就损毁,路基的病害体现在路基沉陷、边坡滑塌、剥落、碎落和崩坍、滑坡等。

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地不变,因此,必须加强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意识,保养好公路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作为公路建筑的主体,路基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等。

以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为例,每公里土石方数量为8000~16000m ³,而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每公里土石方量可达20000~60000m³以上。

据建国以来的部分资料分析,一般公路的路基修建投资占公路总投资的25%~45%,个别山区可达65%。

路基是带状的土工构造物,路基施工改变了缘由地面的自然状态,挖、填、借、弃土涉及到当地的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等自然环境。

因此路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与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路基设计质量对公路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路基设计质量差,会引起路面的施工不好,而引起路基的变形或沉陷,变形破坏。

路面是供车辆直接安全、舒适、快速行驶的表面,路面设计影响到行车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路基路面的精心高技术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章路基工程2.1.路基及其作用公路是一种线性构造物。

它主要承受和满足汽车荷载的重复作用和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

由于地形、地质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公路中线在平面上有弯曲,在竖直方向上有起伏,因此它是一条空间线,其形状称为公路的线形。

路基是公路线形的主体贯穿于公路全线,与沿线的桥梁、涵洞和隧道等相连接。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公同承受行车的的荷载作用2.2.路基设计的基本容路基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等级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拟定正确的设计方案,作为施工的依据。

路基设计的具体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做好沿线自然情况的勘查工作,收集必要的设计材料,作为路基设计的依据,如:沿线地区地质、水文、地形、地貌及气象等材料。

(2)根据路线纵断面设计确定填挖高度,结合沿线地质、水文调查资料,进行路基整体工程设计。

一般路基可根据规规定,按照路基典型断面直接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对下列情况,需进行单独设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或边坡高度超过规规定的路基高度;修筑在陡坡上的路堤;在各种特殊条件下的路基,如浸水路堤、采用大爆破施工的路基及软土震害严重地区的路基等。

(3)根据公路沿线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深度及流水情况,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及地面地下排水结构物的设计。

(4)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包括坡面防护、冲刷防护与支挡结构物等的布置与设计计算。

(5)路基工程其他设施的布设与计算,如取土、弃土堆和护坡道等。

第三章路基设计3.1.路基设计的原则(1)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

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他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2)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当山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处路台等构造物。

(3)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当路基中心填挖高度超过20m时、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时,宜结合路线方案与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或分离式路基作方案比选。

本次的设计的村道,其路基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应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应符合环保要求,宜将取土坑、弃土坑加以处理,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赛河道。

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地带的路基,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特别设计3.2.路基设计一般路基是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的路基,其直接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选用典型横断面图或设计规定。

对于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等特殊地段需要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3.3.路基宽度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路面宽度根据通行能力及交通量大小而定,一般每个车道宽度为3.5~3.75m,本次设计的为三级公路,其路基宽度分为双车道8.5m和单车道4.25m,三级公路路肩宽度不得小于0.5m,否则应加宽路基。

当需要采用4.25m宽的路基时,需在适当距离(一般为200~500m)设置错车道。

对于设置墙式护栏(护墙)路段的路基宽度,应留足墙式护栏(护墙)的侧边缘至路面边缘的距离:三级公路应不小于50㎝3.4.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是指填方路基的填挖高度和挖方路基的开挖深度,即路基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由于原地面沿横断面方向往往是倾斜的,因此在路基宽度围,两侧的高差会有差别,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和边坡高度之分。

路基高度是指路基中心线处设计标高与原地面之差。

而路基两侧边坡的高度是指填方坡脚或挖方破订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

路基设计标高,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一般为路基边缘高度,在设置超高加宽路段,则为设置加宽前的路基边缘高度。

路基设计标高是综合考虑路线纵坡要求、路基稳定性要求和工程经济要求等因素确定的。

根据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沿线具体情况和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

路堤填土的高矮和路堑挖方的深浅,按《公路路基设计规》的规定,通常将大于18m的土路堤和大于20m的石质路堤视为高路堤,将大于20的路堑视为深路堑。

高路堤和深路堑的土石方数量大,占地多,施工困难,边坡稳定性差,应尽量避免。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设计标高。

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0.5m以上。

注意三级道路一般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在本次设计中最大填方高度出现在桩号K1+980.000处为8.50m,最小填方高度出现在桩号K4+740.000处为0.03m。

最大挖方高度出现在桩号K2+240.000处为11.63m,最小挖方高度出现在桩号K2+660.000处为0.03m。

3.5.路基边坡坡度路基边坡坡度对路基稳定是十分重要,确定路基边坡坡度是路基设计的重要任务。

路基边坡坡度可用边坡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值表示,通常用1:n(路堑)1:m(路堤)表示其边坡坡率。

1.填方路基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料的物理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以及基底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1)填土路堤边坡如果路堤基底良好,边坡坡度可参照表3.1选用。

对边坡高度超过表中所列的总高度时,应按高路堤另行设计。

填方路基边坡坡度表3.1用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

边坡平台设排水沟时,平台应做成2%~5%向侧倾斜的排水坡度;当不设排水沟时,平台应设坡度为2%~5%向外侧倾斜的缓坡。

受水淹没的路基边坡坡度,在设计水位以下视填料情况可采用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采用1:2.0~1:3.0。

如用渗水性好的土填筑或设边坡防护时,可采用较陡的边坡。

2)填石路堤边坡填石路堤边坡坡度,可根据石料的大小、边坡的高度以及方法,参照表3.2选用。

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应按高路堤另行设计。

填石路基边坡坡度 表3.2其稳定性。

3.6.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路基压实标准是以压实度来表示的。

所谓压实度是指路基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该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标准干密度)之比,并用百分数来表示,即: maxρρd K = 式中:d ρ——压实后的干密度(c g /3m );m ax ρ——标准击实试验求得的最大干密度(c g /3m )。

压实标准的制定应能满足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基共同作用的要求。

路基顶面约150㎝围的土层,较强烈地感觉到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水温的反复干湿冻融作用。

对于路基的不同层位应提出不同的压实要求,上层和下层的压实度应高些,中间层可低些。

当然,这还应同路基的填挖情况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结合起来考虑。

下表3.3是本次道路(村道)以重型击实实验法为标准的路基压实度。

村道路基压实度 表3.3第四章路面设计4.1、面层的种类道路的路面直接承受汽车的荷载作用,抵抗车轮磨耗。

在路面设计中,根据路面的结构力学特性,路面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柔性路面柔性路面是指刚度较小,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产生地弯沉较大,路面结构本身的抗弯拉强度较低,它通过各种结构层将荷载传递给路基,使路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

2)刚性路面刚性路面是指面层板刚度较大,它的抗弯拉强度较高,一般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3)半性路面在沥青路面结构中含有一层或一层厚度大于15cm的半刚性基层,且能发挥其特性,在沥青路面结构成为半性路面。

4.2、对路面的要求为了保证道路全年通车,提高行车速度,增强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对路面具有以下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车辆通过车轮把垂直力和水平力传递给路面,水平力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此外,路面还受到车辆震动力和冲击力的作用。

路面的强度和刚度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力学概念。

路面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个部分的各种应力,如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等,以保证路面结构不发生压碎、断裂、剪切等各种破坏。

路面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位移,保证路面不发生沉陷、车辙或波浪等病害。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路面不仅承受车轮荷载作用,由于路面袒露在大气中,因此经常受到水分湿度、大气温度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着路面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设计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稳定性良好的路面结构,应充分调查和分析当地温度湿度状况,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足够稳定性的路面材料及路面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