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苏东坡传有感

读苏东坡传有感


点评

问题
探讨的问题及缘起
苏东坡虽然是个在政治上坚持己见的人,但做官是否是为百姓,是否是为百姓过上好 日子,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效果,是值得探讨的。 苏东坡1092年任扬州太守在视察时看见各处是青翠的麦田,但大多的农家荒废无人。 因为农民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利息,为了不进监狱,只好丢下丰收的田地而逃难。《苏东 坡传》中说:“百姓的信用一旦毁灭,商业必然随之瘫痪。万恶必由此而生。”苏东坡深 知这一点,于是上了一道长五千字的表章,细论处理呆账的办法。信中引用孔子说的:“ 苛政猛于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 仁政何由得成乎?” 终于,1092年7月,朝廷正式颁布施行。表彰中所提的公债,全部由 朝廷下令宽免了。
在集无数优点为一身的苏东坡身上,我 们所看到的是从外在到内心、从言谈到举止 的旷世奇才,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能够 相信苏东坡一定是位好官,大好官!
感谢 阅读

探究报告
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 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却不肯接受 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他认为那不尽然。至于他自己本人,是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在玄学方面,他是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气质上,他却是道地的中国人的气质。从佛教的否 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对《苏东坡传》中苏东坡是否是个好官问题的探究报告

我对林语堂的认识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 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
了王水照的《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全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执着
正义
坚持
无私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
பைடு நூலகம்姓的好朋友„„是皇帝的秘书„„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 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全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乐天派”这个词我很是欣赏。当时在宋代苏东坡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当朝廷的政敌把苏东坡
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 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
多多少少有他自身的投影,折射的是林语堂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其风头远远盖过
贬到惠州,再贬到海南岛,一心希望他在那种艰苦环境中生病,闷闷不乐而死,苏东坡却在海南岛却过 得很愉快,他背着一个大瓢,穿着木屐,披着蓑衣,在田野里一边走一边唱歌。岛上一个老太太看到苏 东坡过着当地农民一样的生活,对他说:“您当年是荣华富贵,现在跟我们一样过农民生活,是不是像一 场春梦啊。”苏东坡就把这个老太太取名为“春梦婆”,他以一种非常愉悦的心情对待生活,从最简朴 的生活中发现诗意。 虽然在官场没能得力,遭到别人的敌对,导致被贬,但是苏东坡仍是保持着一种积 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在乡间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这其实也是可以应用在我们中学生身上的。在 学习生活中不免遇到不称心的事或者人,但是想要解决首先态度得正确,得乐观,乐观对待,事情会变 得事半功倍。在任何方面,我们都要抱着乐观的态度对待事、人和生活。对以后的生活也是,人在开始 时要的是物质生活,不免会和别人竞争,无意识中也会攀比,但是你若是乐观,生活只要充实身体健康 ,那岂不是还是可以好好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吗?
缘起

探究报告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 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 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 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 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 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 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 身,是天地问的凤毛麟角,不可数数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 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 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做他的诗句:“猿吟鹤唤本无意,不 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 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 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 外了。因是之故,一直到今天,读者仍以阅读他的作品为乐,因为像他这一 等人,总是关心世事,始终抗言直论,不稍隐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