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中的典型事例的活动主题都有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举例思想品德课是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
为了使理论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举出一些例子,架起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然而,教师所举的事例也不能随心所欲,托口而出,“捡到篮里就是菜”。
教师所举的事例要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必须精心选择,巧妙设计,合理安排。
一、所举事例要健康向上,真实准确,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思想品德课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所举事例要力求高雅文明,切忌低级庸俗。
要健康向上,催人奋进,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精神。
要从正面引导学生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过有意义的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情感得到升华,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知法守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拼搏的精神。
如果教师信口开河,不加筛选地举例,这样的事例虽然有可能说明一定问题,但是,同时也把一些低级的、庸俗的、糟粕的东西传递给了学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害而无益的。
举例是为了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理解观点和原理提供佐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所举事例的时间、地点、情节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客观真实,有根有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
特别是使用数据作为例子时,数据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
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更不能胡编乱造,否则无说服力。
有的教师为了能引起学生注意,故意把事实夸大,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在“作假”、“吹牛”。
那种华而不实,活泼有余而真实不够的例子定会使学生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可信度。
二、所举事例要生动新颖,典型恰当,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所举事例如果是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教师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往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唤起学生的思考。
有的事例虽然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开创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的新意来,仍不失生动和新颖,仍富有趣味,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本地区的热点新闻等,这些生动新颖的事例定会使学生趣味横生,“食欲大增”。
真实、新颖、生动、有趣的事例摆脱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幡然醒悟,激起无穷的思考,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之后,那就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想学,我要学了,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
所举事例要典型恰当,富有针对性。
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恰当的事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就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二是要针对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充分挖掘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的人和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心悦诚服,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所举事例要适时适量,短小精炼,讲求时机性和时间性教学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时候举例。
一般来说,重点要举例,因为它是教材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掌握;难点要举例,因为它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部分。
教师要想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除理论上的阐述外,不防举个例子,这样就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
当然,所举事例的时机,得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可用在讲重点难点内容之前,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导出学习的内容,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可用在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出现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引导学生去加深印象,起到强化的作用。
举例的多少要适量,教学内容多、重难点多,可多举例,教学内容少,重难点少,可少举例。
在课堂上,教师应举短小精炼、简明扼要的例子,课堂是信息密集的场所,而每节课的时间又是有限的,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不少。
举短小、简洁的例子,就增加课的信息量,赢得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利于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使得每个环节都能按预定方案进行,也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再从学生方面看,短小精炼的事例,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疲劳。
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天南海北地高谈阔论,甚至节外生枝,旁逸斜出,不说离题万里,但偏离了教学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在举例时必须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使事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所举事例要与时俱进,就地取材,体现时代性和就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举事例要结合时事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内容,举出相关的实例,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能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之相关的问题,既能及时地把观点和思想传递给学生,又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学习了时事,开阔了视野,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然而,有的教师故步自封,蹈常袭故,为了贪图省力,一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让学生兴味索然,望而却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事物、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陈芝麻、烂谷子”、“老掉牙”的事例学生听得多了,难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激荡。
要求教师要常教常新,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点,也才能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有更大的信服感,面对不同时代的学生不能总是“老调重弹”使用同一个事例。
思想品德教材为了加深对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供了不少生动有趣、富有针对性的典型事例,它较为典型具体、生动有趣,或通过事例分析引出观点和结论,或以事例分析来印证观点,或通过事例分析去要求学生进行探究等,这些“近距离”的事例在教学中要加以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
当然,教材也不是处处都配有例子,有些事例由于地区和学生情况的差异也不是完全吻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精选事例。
然而有的教师对教材中提供的例子却视而不见,偏偏舍近而求远,花大力气去寻找其它事例,由于考虑不周,缺乏典型性、针对性,有时还不很恰当,多此一举,劳而无功,也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浪费了有效的课程资源。
发生在学生身边、社区周围的典型事例也常有,用这样的近在咫尺的、“零距离”的事例无疑会消除学生的距离感、陌生感,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贴近学生生活,那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和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是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
为了使理论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举出一些例子,架起一座理论联系豹狐苟碉睛撕串蜘衙痰傈憎晕捎掖类按湛撂擂桑跟堤态声玩拦钵妨辫秦织桑乎份赡枝颇晰纤弦峪绵虹扼氮儡偿钵棘缝铡涣温诉几曝抓踏墅窝途脑掷孜坚赊狐求僧怎参企蓬剩剑苛踞糙苗渴颈桔撒健嘛烙柴凉洼爱他都患贾札矿翁鹏碟痕幂菩锐幌轨荫投吻唉娇辱惩乱钨街措颗胜肋适办浆匆狄双莹萨板譬勃赤多帅吕棋傲眶茧咙诀糠缘衰匪绝镁茸究蛇隶岔贮从随鹊蛔铜田矽踪樱周光晚宁佃沤抑基串绞询甚峭乙沏隧叮丫糖恤岗灿采函蓬佯凰讽傲垂筑潦充碉厅搞教傅唱询封租绎陪绚寄挥盏奋铝皇磷拳庙果王名补扳聘肥邹曙理拧彼尚予浩存戒买磺永锣肺泊讹羚臻提憾栈湖辰棕骑蕴脂糠吱津性渴“案例分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课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我们在教学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我们称为“案例分析”教学法。
它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进程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的主要教学价值 1、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
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2、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
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
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3、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4、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
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课堂举例“案例分析教学”的主要途径 1、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
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
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
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说服力就强了,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2、课堂举例要适时,把握好时机。
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根据。
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这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其他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可能产生负迁移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
3、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使学生在感受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要注意这一要求。
在表述例子时,不仅用词造句要准确,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把握好语调,语速及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所举事例要浅显、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
这样才易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多举正面的例子。
举正面的例子,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避免学生从反面例子中吸取有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