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礼仪
家和万事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家庭不仅仅是人们吃、喝、住的场所,同时是有着丰富伦理内容的情感港湾。
“在家庭中讲礼仪,才能造就良好的家庭气氛,使人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反之,不讲礼仪,很容易引起矛盾和摩擦,久而久之,影响相互之间的感情,造成家庭矛盾。
”
一、常对亲人说“谢谢”
家庭是最具私人性的场合,但这并不改变一般的人性需要,例如尊重的需要,讲必要的礼仪,就是尊重他人,不仅不会使人尴尬、陌生,而且使人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在家庭成员之间表达感激,主要是表达对亲人的关心,对家人说声“谢谢”能使对方感到心理快乐,有利于活跃家庭气氛,在某些情况下,保护了对方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
当然,家庭成员中的客套应与一般生活中的客套相区别。
二、家庭接待客人的礼仪
知道客人来访,要搞好家庭卫生,准备好茶、烟、糖果、饮料等。
客人来访时,最好出门迎接。
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不要穿内衣内裤接待客人,即使是十分熟悉的朋友,也要穿便衣接待。
客人进屋后,要主动给客人敬茶或饮料。
三、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
如果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
如果是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
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
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5)接受客人介绍对方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老者介绍。
6)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7)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
8)送客应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
9)分手告别时,应招呼“再见”或“慢走”。
人的社会化起始于家庭,人的文明礼貌的养成,也必然是从家庭开始。
每个家庭都要重视构建家庭礼仪文化,使家庭成员在礼仪文化的熏陶中,成为懂礼貌、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