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材分析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本章主体框架:
生活: 一些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一些常见的测量质
量的工具、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海陆风等。
物理: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给出密度=质
量/体积; 探究物质比热容,用比热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由对物体硬度的比较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物 理属性
2、注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注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但采用多次渗透,逐步到位 的做法,不搞一步到位。 (1)让学生领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不变性:物体的形状、状 态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质量是物体 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体积发生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保持 不变,所以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2)让学生体验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就是异中求同或 同中求异的过程,即在不同的物理现象中概括相同;而在 相似的物理现象中寻求区别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探究的过 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金箍棒的体积0.86m3 ,质量 6750K g ,密度有多大 呢?
2、电影中的一些特技镜头
电影中的砖头跟实际生活中的一样吗?
3、某些星体的密度
1、太阳
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比 水大一些。 但是太阳里外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它的外壳大部分为气体,密度很小。 但是越往里面, 物质越稠密,密度越大。 核心的密度可能为160克/厘米3,这 比钢的密度还要大将近20倍。太阳 质量为2×1030Kg。 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2、地球
地球质量: M = 5.9742×1024Kg 地球平均密度 = 5.518 克/厘米3
3、月球
月球平均密度 = 3.34 克/厘米3
月球质量 M = 7.3506 × 1022Kg (相对于地球的1/81)
4、水星
水星的表面很像月球,环形山 星罗密布,高地平原参差不齐。 与月球表面不同的是水星表面 分布着隆起的山脊与陡壁,尤 如苹果因水分蒸发表面收缩形 成的褶皱。 别看水星个儿不大,但密度可 不小,在九大行星中,水星的 密度只比地球的平均密度小一 点。
教材分析与 教法建议
于强昌
第十章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结构的比较
传
物体的质量
统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教
物质的密度
材
测定物质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
物体的质量
标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
物质的密度
材
物质的比热 物质的物理属性
编写思路:
1、注重体现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本章将传统教材中有关物质属性的内容作了相对 集中,编排的顺序与传统教材明显不同。首先让 学生重点探究物质的密度和比热,最后增加一节, 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还有硬度、弹 性、磁性、导热性、导电性等其他性质,使学生 认识到这些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6、2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目的:让学生了解以多测少是物理 学测量中惯用的思路
6、3 测量水的质量
目的:让学生了解是 如何间接得出 液体的质量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本节重点: 1、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密度
并知道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2、会测物体的密度
3、会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关于活动:
6、4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之间的关系
4、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 知识。
本章注重联系生活和实验,设计新颖的活 动 内容,例如在“物质的比热”一 节提出了 “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 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的问题,能够激发 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时建议:
一、物体的质量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三、物质的密度 四、物质的比热容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复习与总结 机动
5、金星
金星的大小和质量与地球相似, 因此人们把金星看作为地球的孪 生姊妹。 金星大气密度是地球的100倍, 而大气中二氧化碳占97%,引起 奇热的“温室效应”,使表面温 度高达480度。在离金星表面30 到40千米处有一层约30千米厚由 硫酸组成的云层,使人们无法看 清金星的“庐山真面貌”。
美国内达华火焰谷公园上空的火星
社会: 恒星的密度、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南京长江
二桥的有关信息等
第一节 物体的质量
本节重点: 1、质量单位的换算 2、了解并熟练掌握天平的用法
生活 、物理、社会: 介绍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电子台秤
计价秤
物理天平
第二节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本节重点: 1、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2、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
关于活动:
3、注重创设便于学生探究的情景,突出 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本章创设了许多物理情景供学生探究:例如“密度” 一节让各实验小组分别测量大小不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 质量 和体积,并计算质量 和体积的 比值,然后 通过交 流 和合作,领会“同 种物质的 不同物体比值相同、不 同 物质的这个 比值一般不同,所以这个比值反映了物 质的属性”的 科学 道理。这样 的结论是学生自己总结 的、概括的 ,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 理解深,记得牢。
6、火星
哈勃望远镜拍的火星全身照
美国“勇气”“机遇”号火星车仍在火星 上探索生命迹象时,欧洲航天局23日兴 奋地宣布,欧洲“火星快车”不辱使命, 已经确证这个红色星球表面存在冰冻水。 这是迄今为止火星有水的最直接证据。
“寻找地外理性生命”、“地外文明和 太空移居”、“生命起源、细胞起源和 进化研究”等,都曾名列“21世纪1 00个科学难题”之中。随着中国经济 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专家们相信,未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跻身这些前 沿领域
目的:1、让学生了解同种物质的 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体, 质量 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让学生领会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并导出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6、5
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小石块 的密度
目的:1、复习量筒、量杯的使用
2、能测量某些物体的密度
www:
1、如意金箍棒的密度
7、木星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可称 得上是“九星之王”了。
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卫星、 小行星和流星体质量总和的一倍半, 也就是地球质量的318倍。 如果把地球和木星放在一起,就如同 芝麻与西瓜之比一样悬殊。但木星的 密度很低,平均密95.1倍,成 为仅次于木星的第二个质量最大 的行星。它的质量只有木星的 3/10,而体积却为木星的6/10。